智汇书屋 -中国古钱新品集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8:39

中国古钱新品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国古钱新品集精美图片
》中国古钱新品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古钱新品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385197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3
  • 页数:407
  • 价格:30.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8:39

内容简介:

《中国古钱新品集》所收古钱新品上至春秋战国,下讫清末民初.共计钱图578枚,按历史朝代顺序排列,尺寸大小与原物保持一致。《中国古钱新品集》对所有币品均加以评级。评级方法接通用“十级制”评定法进行评定。即:一级——大珍(特珍);二级——珍;三级——罕贵;四级——罕;五级——稀贵;六级——稀;七级——甚少;八级——少;九级——较多(或虽不多见但价值低下);十级——多泛。


书籍目录:

春秋战国汉(新莽)六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附安南朝鲜日本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国古钱新品集》所收古钱新品上至春秋战国,下讫清末民初.共计钱图578枚,按历史朝代顺序排列,尺寸大小与原物保持一致。《中国古钱新品集》对所有币品均加以评级。评级方法接通用“十级制”评定法进行评定。即:一级——大珍(特珍);二级——珍;三级——罕贵;四级——罕;五级——稀贵;六级——稀;七级——甚少;八级——少;九级——较多(或虽不多见但价值低下);十级——多泛。


精彩短评:

  • 作者:我叫王鑫鑫 发布时间:2015-10-30 21:42:47

    国内的教材还是比较枯燥的。后半部分的例子也是陈旧到不行。

  • 作者:鸳鸯茶 发布时间:2020-02-15 22:29:21

    小朋友赠予的书。 偶然翻开,读了下来,中英双语,插图精美。诗歌读起来,很有意思!推荐!

  • 作者:微暗的火 发布时间:2022-04-04 01:03:53

    不好。本书讲述女主成为贩售梦境的百货店员工后发生的一些事,点子不算亮眼,叙述毫不有趣,人物塑造等于没有,连鸡汤都味精味过重,人人都在用警句做交谈。那个颁奖礼更是一目十行都嫌浪费时间。

    不过不得不说,能把这种题材处理得这么乏味,也是一种特别的本事。

  • 作者:脱离了高级趣味 发布时间:2024-03-19 21:13:23

    作者介绍量子与引力学能浅显至如此实在高手,只是译者部分用词不当影响理解。

  • 作者:丙申 发布时间:2022-06-01 22:25:07

    垃圾。全是错误。

  • 作者:何以家为 发布时间:2015-08-26 23:48:33


深度书评:

  • 做顾问型家长,让孩子自驱型成长

    作者:书中影 发布时间:2021-03-15 23:44:12

    上一篇我推荐了电影《心灵奇旅》,探索了生命的幸福和意义。这次推荐一本书

    《自驱型成长》

    (The Self-Driven Child),我理解这本书是在讲生命的动力。这本书不仅可以用于教育孩子,成人也可以借此回顾和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曾经和千千万万中国家长们一样,对孩子的教育充满焦虑和纠结。总是会觉得如今的孩子生活太舒适,没有自己当年学习努力。总是会思考:

    如何能让孩子自觉学习?

    如何能让孩子找到学习的驱动力?

    《自驱型成长》两位作者的虽然背景不同,但对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都有着深入理解。其中一位创立了教育辅导公司,帮助很多孩子进入优秀的大学;另一位是临床神经心理学家,治疗过无数有焦虑、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孩子。

    一. 过度的压力损害大脑

    本书提出第一个核心观点是:严重或者慢性的压力,对发育中的大脑具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也是全球流行的与压力相关的情绪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基础。

    书中把压力分为三种不同程度的压力:

    1.正向压力:

    正向压力能促进儿童(和成年人)的成长,让他们更能够承担风险,并表现的更出色。比如上台表演前的学生。

    2.可承受压力:

    如果压力只是短暂地出现在孩子身上,比如父母离婚、校园霸凌和家人离世,可以增强孩子的韧性(Resilience)。这可能是因为经历类似的压力情境让大脑调节到了可以应对压力的状态。关键是必须要有成年人在旁边提供支持,而且孩子还必须有足够时间来应对压力与恢复元气。

    所以书的后半部份花了很长的篇幅写了关于放松和休息的必要性,推荐白日梦、冥想、睡眠和任何让人放松下来恢复精力的事物。提醒我们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什么都不做的时间。

    3. 毒性压力:

    毒性压力是指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应激系统被长期激活。

    对于长期处于压力的状态的孩子来说,他们大脑里面充斥着激素,这些激素会弱化大脑的高级功能,也会抑制孩子对情绪处理的能力。在压力的影响下,负责记忆、推理、注意、判断和情绪控制的脑区(前额皮质,杏仁核,海马体部位的功能)会遭到抑制并承受永久性的损伤。压力还让大脑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水平下降,压力一步步转化成了抑郁。慢性压力还会导致一系列的行为问题,比如睡眠障碍、暴饮暴食、办事拖延等。

    并且,除了产前阶段和儿童早期,青春期的大脑对压力是最敏感的。青春期的孩子对压力的耐受力比成年人低,对压力有过度反应。更容易患上与压力相关的疾病,比如感冒、头痛和消化不良。

    青少年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大多数焦虑症和一半的抑郁症都在14岁以前出现。而抑郁会在大脑中留下“疤痕”,人只要在青春期经历过一次突发的抑郁体验,即使当时完全摆脱了抑郁,他们日后也有可能出现一些程度轻、持续时间长的症状,比如悲观消沉、睡眠问题和饮食问题。同时这会让他们日后更容易遭遇抑郁的发作。所以家长要警惕毒性压力,不要让孩子的健康输在起跑线上(孕期)和成长重要阶段(青春期)。

    压力也不是一无是处,适度的压力是有好处的,因此我们也经常会说“把压力变成动力”。 克服适度的压力能提高我们的韧性,使我们变得更加坚毅(Grid)。当孩子长期被屏蔽在压力之外,接触不到导致焦虑的情境时,这往往让他们在焦虑的时候情况更加严重。

    这里我联想到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有一句名言的下半句是:

    “恰到好处的挫折”。

    这里也可以类比说

    “恰到好处的压力”

    如何区别对孩子来说是正向压力或者可承受压力,还是毒性压力?作者总结:首先,孩子身边要有一个能提供支持的成年人;其次,孩子需要时间从压力中恢复过来;孩子还要对生活有一种控制感。

    并且,每一个孩子先天是不一样的。有无忧无虑、随遇而安的“蒲公英儿童”;也有非常敏感的“兰花儿童”。“蒲公英儿童”能承受的比较高的压力;对于敏感的“兰花儿童”则可能需要用力挣扎。而“兰花儿童”只有在平和而精心的养育环境下才能蓬勃发展。

    从这里我想到,现在教育书籍和讲座满天飞,教育理论一大堆,很多理念看似相互矛盾,让家长无所适从。比如有人提倡挫折教育,也有人提倡快乐教育。有《勇于管教》,也有这本《自驱型成长》。 我觉得本质上就是一个分寸问题。自驱型成长也不等于放任,还是应该有边界。家长还是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年龄的引导、支持、教育、帮助和约束。所以,教育应该建立在观察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跟风某个理念教育简单粗暴一刀切;或者经常变来变去,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作为家长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如何判断怎么做是对自己孩子最合适的,并坚持做下去才是最难的。

    二. 控制感是应对压力的解药

    压力是指我们未知的、嫌弃的和惧怕的事物。书中把给生活带来压力的事情归为四类(缩写为

    NUTS

    )。下面以考试这件压力山大的事情为例说明:

    1.

    Novelty 新奇

    考试总是新的,我们不知道这次考试会碰到什么题目,不知道时间够不够。作者即使是美国人,也认为多参加模考可以减少考试压力。

    2.

    Unpredictability 不可预知

    疫情造成很多考试不能按计划进行。是取消还是线上进行,或者改成其它形式评估,一直悬而未决或者变来变去。面对这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学生老师家长都会觉得压力倍增。

    3.

    Threat to the ego 你作为一个人的安全感和能力遭到质疑

    如果考砸了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会认为自己笨,学生压力就会很大。如果学校和家长传递的信息是一次考试只代表对某阶段学习检测,学生就不会感觉压力那么大。

    4.

    Sense of control 你感到几乎根本不能控制和驾驭局势

    如果重要考试和其他活动或者比赛时间很近,没有办法充分准备,感到无能为力,就会压力很大。如果觉得自己可以尝试做一些事情控制局面,比如取消一些活动,或者和老师要求推迟考试几天,就会觉得压力减小。

    作者提出第二个核心观点是:过低的控制感,是人类个体所能经历的最有压力感的事情之一,控制感就是对于压力最好的解药。

    比如大多数人觉得开车比开飞机更加安全(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他们认为在开车时具有控制感。我们平时碰上交通堵塞,感觉到压力大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小宝宝生病时候作为母亲会感到焦虑惶恐、束手无策。如果能抱着哄他,可能我们压力就会小一些。

    三. 内驱力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前面两部分主要讲压力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与心理健康都有着负面的作用,而

    控制感

    可以缓解压力。

    接下来回答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怎么能让孩子自觉学习?怎么能让孩子找到学习驱动力?

    ”还有“

    如何让孩子达到健康的自我激励水平?

    ”。而健康的自我激励水平应该是介于“过度追求完美主义”和“我要回去打游戏”之间。

    控制感

    也是回答以上这些问题的主要答案。

    作者第三个核心观点是:所有健康的自我激励,其实都根植于控制感、胜任感或自主感。

    我先来回顾我小时候的学习动机。我们70后的父母要不忙于生计对我们学习完全忽视(某种程度上也是好事);要不就是用

    胡萝卜加大棒

    :考得好有奖励,考得差会骂甚至打。学校也同样如此: 成绩差会挨批评,成绩好可以评三好学生当小干部。我们还一直被灌输这样的思想:学不好将来就没有好工作,就会受穷受苦。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体会过物质极度匮乏的生活,所以这招对我们还挺管用。

    而这些胡萝卜加大棒的奖惩都是外在动机策略。外在动机就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价值和目标。

    并且相对于奖励,以前的父母和老师惩罚用的更多。孩子恐惧惩罚,而恐惧带来的痛苦,短期内仿佛挺有效,长远来看并不起作用,还可能起反作用。如果孩子倍感压力,会拒绝做对他们有利的事情。就算是那些好好听话而非表现叛逆的孩子,仍然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会觉得自己虚有其表,仿佛他们的成功压根不是真的。

    对于这一点我也有所体会。我自己和周围一些当年听话的好学生,如今人到中年也未必真正自信和幸福。

    虽然如今的教育中会更多运用奖励。然而社会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用研究表明奖励未必都有用,反而可能破坏内在动机。并且,如今大城市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丰裕,见多识广,用努力学习今后多挣钱来教育如今的孩子好像也没有以前那样管用。

    爱德华·德西在《内在动机》(Why We Do What We Do – Understanding Self-Motivation)一书中指出

    内在动机是指让人主动激励自己的东西,即人们为自己而做某件事,为了行为固有的回报而做某件事。

    内在动机是放长线钓大鱼。

    《自驱型成长》一书结合了最新的一些研究,提供了一个

    制造内在动机的“配方”

    1.

    成长心态

    (Growth Mindset)

    当学生有固化心态(Fixed Mindset)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犯错误是因为能力差,所以只能认命;而当学生有成长心态时,他们则会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努力上,并以此作为获得成功的手段。而培养孩子的成长心态,是提高他们的控制感,促进其情感发展和学业进步的最佳方法之一。

    2.

    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

    这是爱德华·德西提出的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重要观点,认为的人类有三种基本需求:

    自主性(Autonomy)

    在三种里面最重要。指的是人们需要感受到他们的行为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由某些外部来源强加的。

    胜任力

    (Competence)

    指的是我们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做好。

    归属感

    (Relatedness)

    指的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有一种让人感到关爱的纽带。

    作者建议家长最好不要一见低分就骂孩子,因为面对不佳的成绩,孩子本人很可能已经非常不是滋味了。最好这样说:

    “我知道你对这个分数不满意,我也知道你付出了努力,”―体现了同情(满足归属需求)

    “如果你愿意,我很乐意跟你聊聊,”―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主,家长是顾问,而非管理者(满足自主性需求)

    “想想还有什么能提高和弥补的方法,这样就能在下次考试时用上”。―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满足胜任力需求)

    我觉得比起责怪或者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上面这个方法长远来看应该更管用。

    3.

    处于最佳水平的多巴胺和心流状态 

    多巴胺是前面提到过的大脑中的一种重要神经递质,能激活大脑,并使之活跃起来。太低的多巴胺水平则与较低的驱动力、不愿努力和无聊的体验相关。比如孩子不积极主动地完成家庭作业。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多巴胺系统呢?

    就是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

    并且,当他们专注于他们热爱且有一定挑战的事物中,会进入“心流”状态,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不会感到有压力。

    “心流”这个概念很多朋友都应该听说过,具体也可以参考我以前的文章:

    在疫情时代寻找幸福的心流---积极心理学《心流》老书新读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87659/

    作者提出最后第四个核心观点是:

    培养出健康的控制感,还会进一步带来各种积极结果,包括更高的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加充盈的内部动机、更优异的学业成就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

    其实对成人也是如此,现在的“丧”文化也和缺乏内在动机有关。经历职场倦怠的员工,可以想想自己缺了什么。如果胡萝卜加大棒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对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用了,领导们是不是应该思考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比如让员工也参与部分决策讨论,共同制定目标;根据每个人的擅长方向,给员工比较得心应手的任务;创造健康的办公室文化,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联系,提高归属感。

    四. 过度养育

    这张图让我想起我们很熟悉的中国家长形象:溺爱孩子,除了学习不让孩子操任何心。但是中国的“小皇帝”们周围围着的成人应该更多。

    直升机父母

    :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名词,指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其实中国家长更厉害,还有不少给孩子书桌前装摄像头的监工型父母/警察型父母。

    扫雪机父母

    :也是近年来国外提出的名词,指父母把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困难障碍全部移除

    而我们前面说过,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经受恰当好处的挫折。

    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倘若父母比他们的孩子还要用尽劲,那孩子只会每况愈下而非逐渐变强。所以,要给孩子控制感,父母就需要放弃一些自己的控制欲。

    治疗师兼作家洛里戈·特里布发表过一篇文章,谈到了她的困惑:“为什么她有那么多二十几岁的患者有着莫名奇妙的抑郁症状。哪怕这些年轻人有着很棒的父母,而且有着表面上很棒的生活”。她指出“在学术研究中,临床方向重点探讨的,一直是父母的

    养育缺失

    会如何影响孩子。从来没有人想过要问,如果父母

    过度养育

    ,又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这些西方年轻人的问题和国内流行的“空心病”很类似。其实就是一个人长期在外在动机的控制下,丧失了对自己人生的自主性和控制感。美国心理咨询师皮娅·梅乐蒂甚至称父母的过度控制是一种“知性虐待”(Intellectual abuse)。

    另外,我们父母常常不自觉地过于自以为是,刻舟求剑,越俎代庖。其实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经常都做出错误决定,我们来预测和决定怎么做对孩子的未来好,又有多少正确性呢?

    五. 顾问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

    ( Authoritarian Parenting Style):

    权威型父母是四种养育方式之一:父母支持孩子而非控制:为了助你成功,我将尽我所能,但是我绝不会试着强迫你做什么。有研究表明,权威型父母这种养育方式是最好的。(我以前一篇:

    那些过去的和留下的 -- 离散与团圆,期望与接纳,自由与平等,创伤与和解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643971/

    中也讲到过四种养育方式)

    顾问型父母

    书中用优秀的商业顾问举例:

    他们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核心。为了让客户(孩子)达到预期目标,他们会引导客户(孩子)自愿做出承诺甚至牺牲。他们会提供建议,却不会强迫客(孩子)户必须做出改变。

    我们要知道,问题本质上是孩子自己的,而不是我们的;做出改变本质上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我们的。

    放手对家长来说比较难,我们投入了那么多时间精力资源,到头来发现自己并不能说了算。但是强迫孩子就范,尝试逼他们做家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既会损害亲子关系,又会内耗宝贵的精力,而这些精力本可以用在别的地方,以别的方式让孩子成长。

    控制欲来自家长本身的不安全感。我们控制不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但作为关系中更有权力的一方却可以控制孩子的生活。控制也满足了家长自己被需要的感觉。通过控制孩子让家长感觉舒服,却剥夺了孩子的控制感和自主性。

    六.

    做不焦虑的父母

    前面提过了很多教育中的“恰到好处”,但不用“恰到好处”的是

    :真心接纳和欣赏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爱;管理好自己的压力,做不焦虑的父母

    。传递给孩子的最好就是:百分百的爱,零的焦虑。

    当代的父母越来越焦虑。一方面,我们获得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现在只要多加几个家长群,焦虑指数就会直线上升。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尤其喜欢报道恐怖的恶性事件。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像上几代父母主要精力还在担心生计上,更有精力关注孩子。而中国高速变化的社会大环境把压力传递给我们,我们再传递给孩子。

    家庭里的焦虑和压力传递从孩子在子宫里就开始;而平静亦是。当你的孩子感到不安的时候,父母的杏仁和也会产生反应。所以作者建议如果家长有对数学的焦虑,但同时又不提供给孩子相关的帮助,结果反而更好。反过来其实也是成立的。

    很多家长陪娃做作业时会忍不住吼娃,我觉得原因就是孩子做作业的焦虑激活了家长过去自己的学习焦虑或者家长目前生活中的焦虑。于是孩子和家长间的焦虑互相激发,互相传递,越放越大。母女之间尤其如此。按照作者的说法,可能干脆不陪娃做作业长期效果会更好,但国内的学校和老师沟通是另外一个问题。

    其实,就算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压力,他们也未必会流露出来。要是他们本来就费着搞定自己身边的烦心事,那些来自父母的唠叨就只能进一步逼孩子去对抗家长。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可以见我以前写的文章 :

    胡同里的母女,让人窒息的唠叨 --- 究竟是爱还是控制?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644038/

    所以,

    为了孩子,父母要努力不去传播自己的焦虑

    。这样他们就可以对孩子保持足够温与积极的回应(同时也该设立好行为的边界和标准)。

    不少勤奋努力的家长们说学习过很多种育儿方法,比如《正面管教》和《怎么说孩子才会听》,但是效果并不一定好,或者不能长久。我认为这些书都是教父母说什么的,然而父母传达出的情绪怎么样比说什么更重要。情绪是装不出来的。如果妈妈一边说着没关系,一边压抑内心波涛汹涌情绪,孩子是能感觉出来的。而妈妈的压抑的负面情绪,累计到一定程度也总会爆发。

    情绪是一种有价值的能量。周围人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作为家长,一方面管理好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学会减压放松;另外一方面尽量和一些情绪平稳、内心有力量的人在一起,远离一些焦虑的人和家长群。焦虑程度已经比较严重的家长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七. 提供安全感和情感能量

    对于所有孩子,尤其是在学校或者生活中其他地方遭遇压力的孩子,家庭应该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一个休息恢复的地方。当孩子感受到,他们即便是身处困境之中,也深深地被父母爱着,他的韧性就会增强。

    就算孩子在一个领域中没有控制感,只要他们在另外一个领域中能实打实地有控制感,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因此,如果孩子在家里很自由,例如,能选择自己的活动形式以及参与频率,那他们就能更好地专注于比较严苛的校内环境。

    如果在家里没有安全感,青少年会有往两个极端发展的风险:一是故步自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二是抓住所有机会离家出走,不顾一切地要在别的地方建立一个避风港。我小时候是活在书里的世界和幻想的世界。而现在的孩子们就更可能会活在游戏的世界,虚拟的世界成为了他们的避风港。所以对于严重沉溺于游戏的孩子,送去戒除网瘾学校不仅没用,更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家庭和学校通过健康的教育方式提供已经严重缺失的安全感、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才是解药。 

    前面提到过养育缺失和过度养育的概念。

    我认为养育分为物质和情感两方面,大多数中国家长在物质养育方面并没有缺失,甚至是过度;然而在情感养育方面多为缺失。

    这样的孩子主要感受到的是压力,可能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甚至成了“情感孤儿”,长大以后可能成为“巨婴”。

    孩子需要父母表达出爱和情感支持,需要父母提供认可、共情、理解和接纳。尤其当孩子在情绪上的低谷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倾听、安抚和鼓励,而不是相反。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欣赏你的孩子。当你看着孩子的时候,因为你真的很喜欢和他一起,孩子就能看到并感知到你脸上的欣喜。这种感觉作用非凡,对孩子的自尊心和幸福感都很重要。

    八. 结尾

    我们想要孩子有一个全情投入,尽己所能的健康的大脑;不要一个毒性压力的影响下高速运转的过度耗损大脑。我们眼前看到的是作业成绩奖项大学;而根本目标是培养一个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的人。

    让孩子自驱型成长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少做或者放任自流;恰好相反,而是要求家长和孩子合作,家长要多做并且要做的有策略、有智慧。看似“无为”,其实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其说是家长培养孩子走上台前,不如说是要让家长自己隐入幕后, 甘做无名英雄。我们可能没有牛蛙妈,清北妈,藤妈的荣耀;但可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情商高,逆商高,成熟自主有幸福感的孩子。

    其实我也深感我们这代人做父母及其不容易。我们父母给过我们的焦虑和控制,我们不能继续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没有给我我们的安全感和情感,我们要给孩子。

    前面提到的科胡特的名言全句是“不带诱惑的深情,恰到好处的挫折。”这里我想改成“

    不带焦虑的深情,恰到好处的压力

    ”作为文章的结尾,并和现在和将来可能为人父母朋友们共勉。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提笔问心书中影(ID:tbwxszy),您的关注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 为什么东北人爱穿貂

    作者:wema 发布时间:2017-10-15 07:43:22

    (为什么我要给读书笔记起个大象公会式的哗众名字...)

    很易读有趣的一本书。Schlesinger围绕清朝三种珍贵货物(东珠、口蘑、海毛皮)的采集生产、贸易运输及管理控制等,来讨论多民族帝国的统治,边境的确立与控制,并由此切入相关环境危机及环境管理讨论。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不见得是本书核心思想):

    1、为什么特定商品变成了奢侈品,成为人人憧憬的高贵象征?

    Schlesinger在第一章涉及了一点儿这个问题:皮毛、东珠、口蘑等物品的珍贵性首先源于它们与清廷的联系。他谈到满清皇族对“野生(wild)”的追求(建立在对边境及历史的象征/想象),所以好口蘑这种野生食物,又喜欢把皮毛穿在身上;其次,珍贵的自然产物还必须要有来源、有“故事”,皇帝们甚至主动要求进贡者讲讲采集或狩猎故事,来确保贡品的意义和价值。

    *清廷对皮毛的推崇+皮毛在清朝广泛流行是他用来证明观点的主要例子(为什么东北人爱穿貂):穿戴皮毛被认为代表了一种满族式生活的理想型。在清朝之前,汉语中甚至都没有“貂”(marten)或白鼬(ermine)这些词汇。穿戴外观上的不同更是满、汉最明显的差别之一。对于汉族(不知道为什么Schlesinger似乎有时候会用"Chinese"来指代汉)而言,穿戴皮毛无疑是“蛮”“胡”的体现。然而,满族皇权着力保护这种特色穿戴风格,以确立满族历史及身份认同,并与汉族进行区分。重要的是,清廷开始频繁将皮毛作为奖励臣子(包括汉臣)的赏赐。皮毛逐渐成为皇威的象征,被社会主流审美广泛接受。新的着装规则被建立。 Schlesinger举了几个有意思的例子来证明这个变化,其一是康熙和雍正已经开始强调节俭,减少送臣子礼物(尤其皮毛);其二是文学作品中除了《红楼梦》《醒世姻缘传》等频繁提及皮毛,蒲松龄还写了仿冒皮毛的故事(尤其是和之前朝代中的皮草形象作为对比,比如刘商的《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羊脂沐发长不梳,羔子皮裘领仍左。狐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2、帝国视野里的环境叙事

    另一个和我自己研究颇相关的讨论是:本书进行了一种不同于单纯西方工业发展叙事的环境研究。在18世纪中国,商业扩张及随之引发的过度采摘已经导致了全球范围里的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破坏:珠蚌不产东珠了,口蘑被挖完了,海獭、貂什么的也找不到了……Schlesinger探讨清廷如何建立制度规范、“净化”环境,“重置”“自然”。当然,Schlesinger讲到,这里“自然”是一个西方概念;他又不能免俗地继续港,他的研究将挑战传统环境史研究中“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谁还不挑战二元对立关系了呢?)

    Schlesinger提供了不少关于帝国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思路及细节,颇有意思:比如他讲道光皇帝发布政令禁止采集东珠,以恢复珠蚌生产珍珠的能力,道光解释这项举措是为了“conserve the energy of Ula hunters”并且“to lovingly care for the lives of mussels”(我也找不到政令原文,所以很有可能因为双重翻译而导致理解偏差)。Schlesinger强调道光对珠蚌的这种“关怀”(lovingly care...),随后用人参的例子来进一步解释:与野生人参相比,人工养殖人参被认为没有什么医用功效,甚至被贬低为“假冒”。人参和珍珠,它们的珍贵之处不在于它们产自人的劳动力,而在于它们是自然环境、是土地与河流的产物。在清廷眼中,满洲里本来自然生态丰富,充满了珍贵的野生人参和东珠,然而偷采、腐败、非法贸易等行为导致其产量锐减、濒临耗竭。所以东珠的产量同时是帝国衡量其治理能力的标准,珠蚌的不断死亡意味着管理不力、道德败坏……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190+)
  • 无水印(524+)
  • 无广告(128+)
  • 目录完整(98+)
  • 品质不错(572+)
  • 全格式(465+)
  • 体验好(538+)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4-12-18 23:28:3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孙***美: ( 2024-12-13 03:48:51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居***南: ( 2024-12-23 03:10:0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宫***玉: ( 2024-12-12 16:22:10 )

    我说完了。

  • 网友 敖***菡: ( 2025-01-05 09:12:44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寿***芳: ( 2024-12-24 18:47:54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宫***凡: ( 2024-12-24 23:03:3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印***文: ( 2024-12-22 07:55:03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谭***然: ( 2024-12-30 03:28:0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后***之: ( 2025-01-07 13:52:1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濮***彤: ( 2024-12-19 03:02:10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康***溪: ( 2024-12-12 23:53:33 )

    强烈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