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可咨询客服】-埃德蒙和他的朋友们 没人陪我过生日 3-6周岁宝宝心理成长培养主题绘本 儿童心理品格培养性格情商课外书籍 幼儿成长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团购可咨询客服】-埃德蒙和他的朋友们 没人陪我过生日 3-6周岁宝宝心理成长培养主题绘本 儿童心理品格培养性格情商课外书籍 幼儿成长图书精美图片

【团购可咨询客服】-埃德蒙和他的朋友们 没人陪我过生日 3-6周岁宝宝心理成长培养主题绘本 儿童心理品格培养性格情商课外书籍 幼儿成长图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团购可咨询客服】-埃德蒙和他的朋友们 没人陪我过生日 3-6周岁宝宝心理成长培养主题绘本 儿童心理品格培养性格情商课外书籍 幼儿成长图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团购可咨询客服】-埃德蒙和他的朋友们 没人陪我过生日 3-6周岁宝宝心理成长培养主题绘本 儿童心理品格培养性格情商课外书籍 幼儿成长图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226008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2.2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7:19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天涯 发布时间:2020-06-13 09:08:11

    小牛顿科学全知道关于熊猫等知识的一期,内容丰富,科学看的知识很多,优秀的科普读物。

  • 作者:聆听逝去的流年 发布时间:2019-09-15 14:45:03

    虽然是快2年半前的书,但是里面讲的工作方法一点都没有过时,对自己很有启发。希望在下个阶段,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将效率翻一番。加油(ง •̀_•́)ง

  • 作者:凡鱼 发布时间:2012-11-24 14:24:43

    这是我从头到尾读完的第一本专业教材。还是用我的创新基金买的。真有纪念意义。

  • 作者:植物盐 发布时间:2015-04-07 21:31:34

    绝倒了,本来就是本绝妙小书,还配上了纽约客风格传神插画。。。

  • 作者:Eva 发布时间:2021-01-02 00:49:10

    蒲宁的旅游随笔集。耶利哥的玫瑰并不是玫瑰,而是在渺无人烟的地方仍能茁壮生长的沙草。传说是圣萨瓦用他所知的最美好的比喻来形容这种复活象征的沙草。蒲宁寄望自己的过去的贫瘠干涸也能碰到清泉焕发新的活力,正如这种沙草平时安眠枯黄但一旦浸到水中就重获新生。他仅出外旅游一次就明白,光是书本知识和安宁的生活是不够的。旅游的意义在于他能为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更为真切的意义。他总是边旅行边读书,还一直追问人生存在世界上为了什么,出于什么目的。他愿意走向朝圣的路,为的是找寻自我、爱、柔情和真理。无论何时,旅行都能让人身处在大自然,感受自身,激发人们对爱的渴求,觅得人生真谛。

  • 作者:郝院长 发布时间:2018-09-23 13:20:26

    非常好。无论是从态度、取样、观点、铺陈方式、研究方法还是文笔上看,都是相当令人尊敬的研究。看似简单,实际非常艰难的人类学观察笔记,横跨将近二十年的民族志研究,虽然微小,但非常有意义。有趣的是,研究对象为父母是五零后,孩子是80初的那波人,正巧就是我们自己。考虑到美国与中国的社会差异,当这波人当了父母之后,恰好遇到从工人阶级转化为中产阶级下层的时代,即是书中描写的93年左右的美国的事情。可与《少年时代》和《乡下人的悲歌》放在相同的背景下理解。正视阶级的力量,正视贫困和歧视,不是为了加深偏见,而是为了从制度设计上减少对弱势群体的再次剥削。相形之下,消灭阶级是多么幼稚的一句口号。翻译的也很好,长句都很见功力,这种学术著作要翻译的流畅通俗又不失权威感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


深度书评:

  • 《简爱》:即便遇见爱情,也依旧要保持自己的“单身力”

    作者:米苏是我 发布时间:2021-01-26 18:20:00

    本文图源:《简爱》,侵权请联系删除

    很喜欢苏岑的一段话:

    有些人的心防很高,因此朋友不多、爱情也少。不过他们仍是坚持自己的原则:高墙巨垒,翻不过来的都是路人。——只要能用心翻过来的,都是一辈子。

    《简爱》的女主角简,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一直活得独立而坚定。她认可的东西不多,可但凡认可,都会放在心上珍惜。

    而这种珍惜,是有底线的。就像她虽然深爱罗切斯特,可她却不会被爱情困住,成为罗切斯特的依附。

    她会出走,也会归来,但其中缘由只是因为她想,她愿,她觉得值得。

    01

    追求爱,也保持冷静和思考

    简从小就是个内心情感丰富,且非常有节制的人。

    比如她最初因为父母和至亲的舅舅先后离去,不得不在舅妈手下讨生活。

    寄人篱下,不受待见。

    甚至,就连舅妈的几个孩子也会欺负简,把简当成佣人看待。

    按理说,这样被亲人对待,会让一个年幼的孩子觉得非常受伤。

    可简却没有。

    一方面,是因为简很通透。她深知,亲人并非靠血缘维系,而是因为彼此真诚相待,亲人之间的感情才得以绵长。

    而舅妈一家不把简当亲人看,简也不会把舅妈一家当亲人待。

    这样心态上的转变,也让简不会对舅妈一家有过高的期望。

    没有期望,自然也就不会失望。即使身上会受伤(和舅妈家的孩子起冲突时,简不是被打,就是被罚),简的心灵也可以不受伤害。

    每当独处的时候,她还可以安稳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冷眼看着周围的一切。

    而后来,当她被舅妈决定送去教会学校的时候,她也可以不拖泥带水,没有半分留恋地离开。

    另一方面,简的心态很好。

    她不会抱怨命运,也不会觉得为什么同人不同命,自己过得这么辛苦,舅妈的孩子却可以安享快乐。

    简很安然地接受,命运赐予下一切。

    她从不排斥苦难,但也会因为曾经尝过苦难的滋味,而对生活给出的甜,分外珍惜。

    所以,当简在教会学校遇到对自己表露出善意,愿意与自己交好的同学海伦之后,她愿意回以同样的温柔。

    甚至,简还在海伦病倒之后,不顾被传染的风险,悄悄跑去找海伦,陪着海伦,直至海伦生命的最后一刻。

    简的感情丰富,用起来却很节制。

    也因此,她对教会学校没有太多的留恋,在另一位与自己交好的老师(除了海伦之外,这位老师是教会学校中唯一一个对简好的人)因结婚而辞职离开之后,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生活多年的教会学校,应征了外面家庭教师的职位。

    理由很简单。

    在简看来,如果你觉得一个地方温暖,那是因为那个地方的人温暖。但若让自己感到温暖的人离开了,自己也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简也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罗切斯特。

    罗切斯特是简的雇主。他是个高贵但性格古怪的男人。

    巧的是,他和简竟是难得的合拍。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他们不知道对方曾经经历过什么,只是单纯享受着当下的相处。

    罗切斯特曾对简说:

    我不希望把你当做一个比我低微的人来看待,这就是说我自称比你优越的地方,只不过在年龄上比你大20岁,在阅历上比你多了一个世纪罢了,我是凭着这点优势,而且只是凭着这一点才要求你行行好,现在能跟我聊上一会儿让我散散心。

    虽然简不曾轻看自己,但罗切斯特的话语中传递的理解和尊重,依然让她感动。

    加上随着了解的深入,简越来越能感受到罗切斯特冷峻古怪的外表下,那个有趣有温度的灵魂。

    简对罗切斯特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她会因为罗切斯特可能引起别的女人而感到失落,也会鼓起勇气向罗切斯特直白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她很幸运,也很不幸。

    幸运的是,她爱的人也爱她。并且,罗切斯特也向她求婚,两人互许终身。

    而不幸则在于,就在婚礼当天,罗切斯特有过妻子,且两人的婚姻关系并没有解除的真相被揭开。

    简很震惊。

    虽然简能够理解罗切斯特是有苦衷的(罗切斯特的原配夫人精神有问题,并且有暴力倾向,而在婚前罗切斯特并不知情)但简还是不能够接受爱人,在没有结束上一段关系的前提下,和自己走到一起。

    因此,在纠结过后,简选择不被爱情与同情冲昏头脑。

    她想通了一件事——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感情,甚至即使勉强接受了,自己也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度过。

    与其长痛,让自己和罗切斯特在感情中深受折磨,不如短痛,快速抽离这段关系,让和罗切斯特都能更有空间和时间去处理一些问题,想明白一些事情。

    因此,简对罗切斯特的过往选择理解,但她也明确表达了自己不能和罗切斯特继续走下去的愿望,并选择在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之后,不告而别。

    简追求爱情,渴望幸福的婚姻,但也能保持理性的思考,能搞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这样简可以在一段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快速找到解决的方法,保护好自己,也尽可能减少对对方的伤害。

    02

    相爱,也不是另一个人的依附

    简一直是个非常独立的人。

    她可以爱,也可以在觉得前路没有希望时,转身离开。

    简在离开罗切斯特之后,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成了一位乡村教师。而在这期间,她也意外地邂逅了自己未曾谋面的亲人,还继承到了一笔财产。

    看起来,简有钱了,身边也有亲人陪伴,她也变得不再孤单了。

    甚至,简身边还出现了一位尊重她,愿意娶她的男人。虽然这个男人与简并不相爱,但这个男人是个很好的结婚对象,而且他和简性格合拍,如果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生活也不会无趣。

    如果是一般女子可能也会认命,选择嫁给这个男人,过完余生。

    可简却不愿意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她遇见过爱情,也知道爱和被爱的感觉。因此,她受不了余生不能与爱为伴。

    简拒绝了这个男人,也拒绝了继续这样生活下去的未来。她选择回到最初逃离的地方。她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而等简和罗切斯特重逢的时候,罗切斯特也不如从前一般俊朗。他浑身是伤,眼睛也看不见了。受伤是因为罗切斯特的原配放火烧了他们的住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伤痛是罗切斯特的原配留给罗切斯特最后的印记。

    这很痛,但也意味着罗切斯特终于可以告别过去,迎向未来。

    简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知道,自己和罗切斯特两人之间的阻碍再也不存在了。于是,她选择和罗切斯特重修旧好,共度余生。

    而在故事的末尾,两个人还有了孩子。更多的爱和希望,照进了他们的生活。

    03

    写在最后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简是一个很有“单身力”的女性。

    这种“单身力”让简在享受追求爱的过程,也享受两个人的爱情的同时,也拥有果断回归到自己一个人的生活,并且可以过得很好的力量。

    因为她知道虽然爱很重要,但不能弄丢了自己。

    所以,她会在觉得一段感情出问题,并且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离开,也会在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一切,也有心理准备,承担所有后果的时候归来。

    而她这种追求爱,却不为爱所困的样子,真的很美。

    又因为一切作为皆她所愿,所以她不悔不纠结,也能以全新的状态迎接属于她自己的,最好的爱情。

    而看到简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拥有足够的“单身力”

    这并不意味着你时刻要准备给自己留好后路和爱人分手,而是意味着你时刻保留着力量和底气,让自己在独立生活时,也能过得很好。

    未来很长,拥有单身力也很重要。

    愿你能够遇见所爱,尽情相爱,也能在需要转身的时候,拥抱自己,优雅离开。

    (END)

  • 《隔离岛》的岛、手术和梦

    作者:桥东里 发布时间:2010-11-11 16:26:30

    《隔离岛》一开篇就勾勒出岛的全貌。“它就在远处,孤零零地位于内海之外,笼罩在夏日的薄雾中。在苍穹的映衬下,就像一小块不经意涂上的油漆斑痕。”这句话出自希恩医生的回忆。而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比较通行的译名是《禁闭岛》)里,岛第一次出现是在主人公泰迪在船上眺望的时候:码头是唯一可以出入岛的关口,除此之外,四周都是悬崖峭壁。

    岛屿是个耐人寻味的意象。在众多关于岛的小说之中,都涌动着一种隐隐的、难以言说的不安,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自不必说(斯蒂芬•金在《亚特兰蒂斯之心》里这样概括《蝇王》:“一群天真的小学生变成了野蛮人,最终竟然开始攻击唯一一个设法在通向野蛮道路上止步的孩子。开始,鲍比感觉沮丧,接着,鲍比感觉恐怖。”);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里,在法律意义上无罪、在道德意义上却有罪的十个人被逐一杀死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小岛上,直至上面空无一人;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也自始至终笼罩在神秘力量带来的阴影之下;新近出版的桐野夏生的《东京岛》亦是如此,一个女人与三十一个男人被困在孤岛上……

    在我看来,岛屿在表面上是封闭的,这种封闭性使岛屿天然地具有一种实验性。在日常无法实现的很多想法都可以在这个实验场里成为现实。实验性,这是《隔离岛》的一个关键词,恕我在此剧透了(在一篇讨论悬疑电影与小说的文章里,很难做到不剧透呀)——考利医生在小说最后向泰迪揭开谜底,原来之前发生的一切,泰迪作为执法官来到岛上侦查病人逃跑案件什么的,只是“精神病学史上最宏大的角色扮演实验”,为的是拯救泰迪,把已经精神分裂的他带回现实中。

    在《隔离岛》里,毫无疑问,岛也是一个隐喻。有一句滥俗的话,叫“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想我上面说的那个隐喻的本体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或者头脑吧。“内心如岛屿”本来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封闭,相反,浩瀚的海面则暗示着它的方向。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虽然隔着广阔的水面,却仍然有交流的可能。但是在隔离岛上,泰迪为自己“创作了丰富而复杂的叙事结构”,也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完全隔离的孤岛。用考利医生的话说,彻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架构具有一种真正骇人的魅力——如果你认为你是唯一掌握事实的人,那么其他所有人都在说谎;如果每个人都在说谎,那么他们所谓的事实,一定都是谎言。

    这个逻辑就是真正的“隔离岛”。

    手术

    在《隔离岛》中,泰迪面对的最大威胁是一个手术。在他虚构的故事里,隔离岛正在进行纳粹式的洗脑实验,通过脑部手术“制造鬼魂”;在现实中,按照考利医生的说法,如果那个“精神病学史上最宏大的角色扮演实验”失败,泰迪无法面对过去、面对自己、面对真实,他将会被送去做手术,“经眼眶的额前叶脑白质切离术”。

    这不是作者的虚构。《隔离岛》借此向人们展现了一段精神病学史。故事背景被设置在1954年,而在现实中,经眼眶的额前叶切离术在1946年被引入美国,在1949年前,每年有5000名病人被实施这种手术。这种手术经过眼眶,用一种类似搅拌器的脑白质切断器,切除在大脑两侧额叶椭圆中心内的白质。当脑白质切断器来回搅动时,会毁损这些神经纤维。

    《精神病学史——从收容院到百忧解》记载了一段对话,发生在1952年2月米利奇维尔州立医院,双方是哈彻医师和心理治疗师彼得•克兰福德。哈彻:“彼得,今天早上我要做经由眼眶的额叶白质切断手术。来看看吧!”克兰福德:“如果我看了一个,你会在我身上做下一个。”哈彻:“没那么可怕。我拿一种医学冰锥,就像这样握着,敲击它穿过眼球正上方的骨头,把它推进脑里,猛地一转,像这样切断脑纤维,就这么回事。患者感觉不到一点事。”

    这可不是用“感觉不到一点事”一句话能够概括的。手术之后,病人会变得安静,也被剥夺了判断和社交的能力,使他们对社会信号反应迟钝,并不恰当地解除了拘谨——这正是除考利医生和希恩医生之外,隔离岛其他人追求的治疗效果。

    “旧学派的人,”考利医生对泰迪说,“相信休克疗法,局部前额叶切除术,以及针对最为温顺的患者的水疗。我们称之为精神外科学。新学派则迷恋于精神药理学。这是将来的趋势,他们说。”

    就在考利医生说这段话的时候,这种“对人脑的野蛮毁损”几乎就突然消失了,就像它突然出现那样。考利医生的预言是正确的,终结这种手术的,就是新的抗精神病药物在1954年春季的出现。

    “药剂师会控制大局,手段之野蛮不会减少一分。”这是考利医生的另一个预言。

    但是,考利医生推崇的“谈话疗法”就一定能够把泰迪治好吗?他认为泰迪之所以常常梦见漂在水上的几段木头,是因为他的妻子把三个孩子溺死在水里,这种弗洛伊德式疗法就一定是泰迪的那剂药吗?事实上,从70年代之后,精神分析学派也在精神病学领域里溃败了。心理学家西摩•费希尔和罗杰•格林伯格在1977年总结说:“与被给予其他标签的、更省时和省钱的疗法相比,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贴有‘精神分析’标签的疗法产生了更为持久或更为重大的积极变化。”

    这么说,尽管泰迪曾经取得过进展,但是在最末他再次回到自己的“隔离岛”,也就不奇怪了。

    电影《禁闭岛》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泰迪。巧的是,在今年的两部电影《禁闭岛》和《盗梦空间》里,他饰演的都是一个被负罪感苦苦折磨的丈夫。另一个共同点是,两人都曾经迷失在现实与梦境(或幻想)之间,分不清两者的区别。《盗梦空间》里的柯布必须依靠一个陀螺来提醒自己身处何处,他在最后一字一句地对虚构出来的妻子之影子说,我为什么知道这一切不是真的?因为无时无刻我都感觉得到强烈的负罪感。泰迪则没那么好运,他把他的“图腾”弄丢了,任由自己徘徊在“迷失域”(关于“图腾”与“迷失域”,请没看过《盗梦空间》的同学赶快补课)。如果说负罪感是柯布的心理“图腾”,泰迪却是因为无法承受过于沉重的负罪感而选择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我在豆瓣上很意外地发现,居然有不少人没有看懂《禁闭岛》这部电影。比较有代表性是看法是这样的:“精神病的医生正是利用和假借泰迪曾经在二战目睹纳粹集中营惨死的百姓和种种杀戮以及丧妻之痛导致长期精神上的压抑而产生的幻觉,从精神上强制让其相信自己有精神病症,然后达到让泰迪掉进他们编好的虚构故事情节中去,活在他们的虚拟故事中而信以为真自己就是安德鲁,这样堂堂正正67号病人对号入住,天下太平。”

    指责那些误读的观众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这个现象非常有趣,通常一部悬疑小说在作者解谜之后读者只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然后心满意足,把书一扔了事。悬疑小说固然需要一个扑朔迷离的过程,更需要一个斩钉截铁的结尾。其实无论是原著小说作者丹尼斯•勒翰,还是电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都没有把结尾设置成开放式的,因此众多观众的误读显得更有意味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故事与意识有关。

    所有与意识、与发生在人们大脑里的事情有关的故事,我们都倾向于“怎么解释都行”。尽管相信自己有理性,可是在内心深处,我们对此却没有多少把握。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在此刻,你怎么确定自己没有发疯?你会发现,事实上对此手足无措。

    对于发疯,泰迪在山洞里遇到的那个女子有一个“三段论”:第一个前提是“精神病患者都否认自己神经错乱”,第二个前提是“鲍勃否认自己神经错乱”,结论就是“所以——鲍勃是精神病患者”。她说:“如果你被认为是神经错乱,那么所有那些原本可以证明你并非神经错乱的行为,事实上,都将被视作精神错乱者的行为。你理由充分的抗议构成否认。你有根有据的恐惧被视为妄想症状,你的求生本能被打上防御机制的标记。这是个毫无胜算的处境。”

    我只是由此想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当然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什么是真实?就像《盗梦空间》里说的那样,一旦发现你是在梦境之中,梦境就崩溃了。泰迪为自己构筑的梦境之所以无法维持下去,就是因为他回忆起发生过的一切;只要像柯布的妻子那样把真实的线索主动藏起来,他就会继续生活在梦境里面,“靠纯粹的意志力让幻觉变得更加真实强烈”。也就是说,如果梦境不崩溃,那么它就是真实本身;如果你的意志力足够强大,你的梦境永远不会崩溃。

    除此之外,没有真实。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508+)
  • 目录完整(244+)
  • 图文清晰(230+)
  • 不亏(433+)
  • 还行吧(267+)
  • 下载速度快(386+)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 2025-01-05 21:36:0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宫***玉: ( 2024-12-31 10:33:20 )

    我说完了。

  • 网友 陈***秋: ( 2024-12-21 11:32:03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养***秋: ( 2024-12-13 13:58:2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蓬***之: ( 2024-12-16 20:15:43 )

    好棒good

  • 网友 习***蓉: ( 2024-12-26 14:05:15 )

    品相完美

  • 网友 仰***兰: ( 2024-12-28 19:14:2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居***南: ( 2024-12-25 14:26:59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訾***晴: ( 2024-12-12 19:25:0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龚***湄: ( 2024-12-27 02:26:09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堵***格: ( 2024-12-30 23:49:06 )

    OK,还可以

  • 网友 孙***美: ( 2024-12-28 10:24:11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訾***雰: ( 2025-01-08 16:47:0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