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东方智慧丛书 弟子规(汉老对照)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06

东方智慧丛书 弟子规(汉老对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东方智慧丛书 弟子规(汉老对照)精美图片
》东方智慧丛书 弟子规(汉老对照)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东方智慧丛书 弟子规(汉老对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957609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6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06

内容简介: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该书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包含了儒家提倡的孝、悌、忠、恕、礼、义、谨、信、爱众、亲仁、立志、勤学等重要思想,提出了许多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弟子规》(汉老对照)为中华文化重要典籍《弟子规》的汉语和老挝语对照本,精确释析,精心翻译,并配绘精美插图,为老挝语人群阅读《弟子规》提供了一个优质读本,实现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播。


书籍目录: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3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4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5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6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7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8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9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10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11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12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13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14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15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16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17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18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19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20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21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22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23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24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25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26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27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8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29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30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31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32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33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为丑

34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35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36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37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38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39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40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41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42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43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44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45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46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47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48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49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50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51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52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53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54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55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56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57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58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59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60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61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62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63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64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65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66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67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68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69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70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71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72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73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74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75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76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77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78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79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80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81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82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83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84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85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86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87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88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89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中华文明历来重视儿童教育,有关儿童教育的文献也非常多,《弟子规》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弟子规》原本是中国学者李毓秀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3年)编写的一本用于教育儿童的小册子,后经贾存仁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修订,并命名为《弟子规》。它根据儒家经典《论语》的“学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阐发,全文只有1080个字,却包含了儒家提倡的孝、悌、忠、恕、礼、义、谨、信、爱众、

亲仁、立志、勤学等重要思想,提出了许多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

“弟子”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指年幼的人,即少年儿童;二是指跟随老师读书学习的学生。“规”是指规范。“弟子规”就是子女或者儿童、学生应该明白的做人、做事的礼仪和规范。儿童时期,人的心智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成长环境和学习内容在此时显得至关重要。《弟子规》引导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优雅的举止和博爱的心胸,为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弟子规》形式上是三字一句、四句一韵,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文字浅显易懂,朗朗上口,说理简明具体,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开始,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直到今天,《弟子规》仍然是许多中国父母和中小学选用的重要教育读物。儿童学习并背诵了《弟子规》,其中重要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也就铭记于心了。

《弟子规》虽是童蒙读物,却有超越童蒙读物的普遍价值,不仅值得儿童读诵学习,也可供成人阅读体悟;不仅适合中国人学习,也可供世界各国人民观览。“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体现一种文行并重、知行合一的认知世界的态度;“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体现了互相尊重的人群相处之道;“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体现了一种不断改造、发展自我的进取精神;“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体现了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观。《弟子规》中的这些生活规范和礼仪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所倡导的许多为人处世原则,可以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中国文化重视家庭教育,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与《弟子规》同类的古代童蒙教材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它们形式各有特点,内容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童蒙教育体系,都有在新时代传承学习的价值。

本书对《弟子规》全文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释析,并配绘精美插图,期待这一人类教育智慧的经典能在当今时代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东方智慧丛书》精心挑选代表中华文化的《论语》《老子》《弟子规》等几十种典籍或专题,以全译、节译的方式翻译成东盟十国八种官方语言(泰语、越南语、印尼语、马来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英语),以纸质和数字图书形态实现中华经典文化在东盟的规模化、零障碍传播。丛书总的出版规模计划100种(册),文图并茂,精装彩印,力求读者喜闻乐见。《弟子规》(汉老对照)为中华文化重要典籍《弟子规》的汉语和老挝语对照本,精确释析,精心翻译,并配绘精美插图,为老挝语人群阅读《弟子规》提供了一个优质读本,实现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播。


前言

总  序

文化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季羡林先生曾指出,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文化一旦产生,就必然交流,这种交流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由于文化交流,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才能互相补充,共同发展,才能形成今天世界上万紫千红的文化繁荣现象。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亦然,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中国与东盟许多国家地理相接,山水相连,不少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着跨居、通婚现象,这为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地理与人文基础。其次,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起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中国与东盟诸多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民族进行思想与文化对话,自然离不开翻译。翻译活动一般又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类。有史记载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口译活动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但严格意义上的笔译活动则出现在明代,至今已逾五百年的历史。

在过去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东盟国家大量地译介了中国的文化作品,其中不少已经融入到本国的文化中去。中国译介东盟国家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以文字为载体的相互译介活动,更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与东盟携手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他呼吁中国与东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新的“钻石十年”。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于是,把中华文化的经典译介至东盟国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还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所谓交流,自然包括“迎来送往”,《礼记》有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与东盟国家一样,既翻译和引进外国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把本国文化的精髓部分推介出去。作为中国人文思想的出版社之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构想了“东方智慧丛书”,并付诸实践,不仅是中国翻译学界、人文学界的大事,更是中国与东盟进行良好沟通、增进相互了解的必然选择。广西民族大学作为翻译工作的主要承担方,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东盟语言文字的翻译优势。两个单位的合作将能够擦出更多的火花,向东盟国家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认为,“文化交流是新的全球化现象”。  我们希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与时代趋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是为序。

                                                 刘志强

 

 



精彩短评:

  • 作者:突然一朵大荷花 发布时间:2013-12-14 10:06:16

    很详实的一本。但作者不太爱分段,经常一页纸一大段。还有就是同样的内容在几十页后又出现,同是写日本戏剧,王翔浅那本讲四季剧团老厚一本,就没什么重复……结尾年表居然写有马稻子1953年去世……是退团吧。最后吹毛求疵的是作者是不是没田野呢?

  • 作者:疯疯癫癫的地球 发布时间:2014-07-23 21:46:55

    真心好看啊~

  • 作者:LIU_小可 发布时间:2022-08-10 09:35:31

    虽然切入角度新颖,但像是在读文学作品赏析…… 相比于文学故事还是更期待临床案例~ 嗯 更适合大众阅读吧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9-29 19:22:21

    我那么感兴趣的近现代思想史,我那么感兴趣的人们,被这本书评价的千篇一律:时代局限性➕启蒙

  • 作者:yuyu282 发布时间:2016-07-24 13:41:36

    营销新人需要一本这样的工具书

  • 作者:小high 发布时间:2012-10-03 16:20:51

    比较框架性的一本书,讲的道理浅显易懂,并非深奥。指明了些许大方向,但具体把握的度还是要靠自己实践才能出真知。总的来说,此书看完还是让人较为积极向上,乐观的。


深度书评:

  • 上帝之死

    作者:舟逝 发布时间:2016-12-09 16:37:18

    上帝之死

    文/马达

           在《学术与政治》中,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指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理性化(rationalization)。这一理性化的进程将导致众多价值的废黜,世俗领域不再笼罩在神秘主义的灵光之下;在经验事务层面上,上帝的视角已经在人类面前退隐。韦伯认为,如今信仰,对于现代人来说,必然意味着一种理智上的牺牲。

           然而,在现代思想一致欢呼上帝之死时,伊格尔顿却在《文化与上帝之死》一书中说道,上帝之死只不过是一个编织出来的神话,上帝从未离开过我们。就像希腊人在被罗马人征服之后,就以其精神奴役后者,从而实现自己的第二次生命一样,上帝在现代性的起点处被谋杀后,同样以一种幽灵的形式附着于现代思想的发展历程之中,与其如影随形。

          伊格尔顿敏锐地看到,“现代历史就是为上帝寻找一位总督(viceroy)。”易言之,现代人在杀死上帝之后,便力图通过寻找种种的替代形式来填补上帝缺位所留下的空白。在这一重新造神的过程中,“理性、自然、精神(Geist)、文化、艺术、崇高、民族、国家、科学、人道、存在、社会、他者、欲望、生命力和人际关系:所有这些都时不时地充当了被取代的神的形式。”尽管它们各自的面貌不一,但是,通过这一借尸还魂的行为,上帝反而以一种更为隐秘的、某种程度上也更为巩固的方式存活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并没有真正杀死上帝。正如让耶稣死去,恰恰是为了见证他复活的奇迹一样,弑神的目的同样不是为了让它从此退出人类事务的舞台,而恰恰在于使其某一时刻重临人间,再次把握人类的命运。现代思想的内核遵循的正是这一生与死的辩证法。

           这里,透过法国哲学家萨特,或许可以管窥一豹。萨特反对笛卡尔以来近代哲学的先验主体概念,在他那里,本质、概念被悬置起来,未形式化的存在物成了第一性的东西;不是本质先于存在,而是存在先于本质。类似于工匠依据理念来制作工具一样,上帝同样根据自身的模样来创造人类。但是,萨特反对这一经典的图式,他认为,现在必须驱逐掉“上帝”这一前置概念,从而将主体置于一个绝对虚无的处境,他除了自由之外,没有任何的束缚、羁绊和牵挂。只有这样,这个绝对的自由者,这个无根的浮萍才可以自由地去创造,去选择,去自我实现。显然,可以看出,尽管萨特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但是,萨特式主体恰恰是对上帝形象的生动模仿,换言之,人现在成为上帝的世俗化身。然而,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个僭越上帝形象的人在面对萨特加之于它的种种责任、重担的时候,却又因为不堪其任而陷入“焦虑”“绝望”。

          萨特的根本困难在于:在把人置于上帝的权威之后,人却发现自己并不拥有履行这一职责的能力。因此,萨特自诩的无神论立场是不彻底的,甚至可以说,他扔掉旧神,恰恰是为了迎接新神。这就必然导致他的弑神计划也是失败的。要想真正克服神的影子,绝不能按照萨特的顺序来进行,即把神还原为人,使人成为神,从而在人的身上恢复神性,因为萨特向我们暴露出来,人道主义与神学走的正是同一条路径;相反,彻底的无神论立场必须将萨特颠倒过来使用,即必须首先破除人的偶像崇拜,摧毁人的形象,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神性,宣判上帝的死亡。而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任务。

           在《文化与上帝之死》一书末尾,伊格尔顿正确地引述安德鲁•沃尼克的话说道,后现代主义包含着上帝的第二次死亡,即轮到组合于现代时期的各种神的代理者被拆卸了。如果说,上帝的第一次死亡并非由于我们的弑杀,而在于我们的伪善,那么后现代主义则以一种巨大的知性真诚揭露了我们的伪善,并戳破各种各样的上帝的世俗面纱。在对宏大叙事的瓦解中,以及在它的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的激进主张中,后现代主义成功地摧毁了上帝这一庞然大物,使其化为碎片,任何宏大的图景不再可能建筑起来。“如果说后现代的文化是无深度的、反悲剧的、非线性的、反神圣的、非基础的以及反普遍主义的,质疑绝对以及反对内在性,那么或许可以宣扬其是真正后宗教的(post-religious)。”尼采曾在自己所处时代的末尾宣称,一个虚无主义的时代不可避免正在到来。当时的人们斥之为“疯子”,而现在,我们终于不得不认真聆听和反复咀嚼这一先知般的教诲。从此,我们开始真正生活在一个无信仰的空白时代。这个世界一边是末人们无意义的享乐和游戏,一边是机械永不停歇的轰鸣。这样一个时刻,再次宣布“上帝之死”,或许不再是欢呼,而是一次丧钟。

    刊于《北京青年报》,2016年12月23日

  • 让爱重生—每个自闭症家庭都相见恨晚的书

    作者:荷球妈守望星儿 发布时间:2021-03-03 15:24:57

    《让爱重生——自闭症家庭的应对、接纳与成长》被认为是每个自闭症家庭都详见恨晚的一本书。

    本书作者罗伯特.约瑟夫,是一位成年自闭症孩子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跟同为心理咨询师的妻子一起开设独立工作室“新选择”,帮助更多自闭症和其他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他兼具家长和专家的身份,广受家长的欢迎,受邀在全国各地演讲,发表两本著作及在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2008年,他因20年来为自闭症群里所做的贡献,被多彩儿童慈善组织授奖表彰。

    因为共读营了解到了这本书,读了之后真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也启发了自己看到因自闭症对自己的改变,也让自己看到了因自闭症而忽略到的家庭成员和他们的感情需要。

    1、从痛苦到接纳。

    作者提出了创伤经历的五个阶段:从否则—我根本无法理解、愤怒—这不公平、协商—我们来做个交易、抑郁—重新定义自己、接纳—学会过好每一天。可以审视自己面对自闭症带来的创伤走到了哪个阶段?如何走向终点:接纳自己、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重新建立亲子联结,尊重孩子自身发展规律和个性的不同,让她成为更好地自己,而不是成为我们梦想中的完美小孩。

    2、看到家庭成员每个人的需求。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自从自闭症来到了我们家,貌似家里一切话题和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自闭症展开,我的精力也大部分花在了带孩子做干预和学习干预知识的过程中,而忽略了老大的情感联结和需求,忽略了来自老公的亲密关系需求,也忽略了来自爷爷奶奶的需求,以及来自亲戚朋友等的关注和社交需求。

    当读到这本书中对应的章节,让我顿时醒悟,我不应该被自闭症一叶障目,而应该看到生活中更多的方面和需求,带着她一起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无论对她和对我都是更好的。

    3、谋划长远,专注当下。

    从书中作者个人养育自闭症孩子到成年每个阶段经历的问题、情感的变化、应对的策略,都能给自己解决当下问题一些启发,同时也看到自闭症到成年各阶段可能的问题以及可以怎样提前准备。

    4、助人助己,帮助更多星家庭一起成长。

    读书中作者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自闭症家庭的故事,也激励了我如何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发展,同时能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沉淀下来帮助更多同样有需要的家庭。

    非常推荐每个有自闭症孩子或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长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都可以从中找到那些因自闭症而让我们忽略了的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二星好评(506+)
  • 全格式(536+)
  • 五星好评(318+)
  • 图书多(588+)
  • 快捷(265+)
  • 好评多(535+)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晴: ( 2025-01-03 17:24:41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寿***芳: ( 2024-12-26 20:30:41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戈***玉: ( 2025-01-09 04:49:39 )

    特别棒

  • 网友 寇***音: ( 2024-12-29 12:48:55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辛***玮: ( 2024-12-20 04:31:3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利***巧: ( 2024-12-17 11:31:1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谢***灵: ( 2024-12-17 00:05:3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权***颜: ( 2024-12-16 15:36:03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汪***豪: ( 2024-12-13 01:08:2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谭***然: ( 2025-01-07 11:35:3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