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入学考试管理案例分析精粹100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MBA入学考试管理案例分析精粹100例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按照MBA考试大纲编写的MBA管理考试案例辅导书。本书章为案例题应试分析与精练,对案例题的命题原则和动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案例答题误区警示。根据管理职能的分类,对计划与决策类案例、组织类案例、领导类案例、控制类案例、人力资源类案例、综合类案例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第二章为分析题应试分析与精练,对MBA管理考试分析题的命题趋势与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对各种类型的案例分析题,给出分析思路和分析要点。第三章是案例分析综合导读,就每一种类型案例的分析进行归纳总结。
本书可以作为MBA入学考试的管理案例辅导和自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管理者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章 案例题应试分析与精练
节 案例题应试分析
一、安例的组成要素
二、案例题命题趋势
三、案例题答题原则与技巧
四、案例题答题误区警示
第二节 案例题分类题析
一、计划与决策类案例解析
二、组织类案例解析
三、领导类案例解析
四、控制类案例解析
五、人力资源类案例解析
六、综合类案例解析
第二章 分析题应试分析与精练
节 分析题应试分析
一、分析题应试分析
二、分析题命题趋势
三、分析题答题误区警示
第二节 分析题分类解析
一、计划与决策类案例分析
二、组织类案例分析
三、领导类案例分析
四、控制类案例分析
五、人力资源类案例分析
六、综合类案例分析
第三章 案例分析综合导读
节 计划与决策类案例导读
第二节 组织类案例导读
第三节 领导类案例导读
第四节 控制类案例导读
第五节 人力资源类案例导读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李自杰: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企业管理学系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理事,全国MBA入学考试管理辅导专家,深谙MBA管理命题的规律和动态,讲课针对性强,注重解题技巧,备受考生推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把握入学考试命题思路;
提供答题技巧和答题误区警示
按照管理职能分类提供案例并详加解析
得案例者得管理,备考的同时领悟管理真谛
书籍介绍
本书是按照MBA考试大纲编写的MBA管理考试案例辅导书。本书第一章为案例题应试分析与精练,对案例题的命题原则和动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案例答题误区警示。根据管理职能的分类,对计划与决策类案例、组织类案例、领导类案例、控制类案例、人力资源类案例、综合类案例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第二章为分析题应试分析与精练,对MBA管理考试分析题的命题趋势与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对各种类型的案例分析题,给出分析思路和分析要点。第三章是案例分析综合导读,就每一种类型案例的分析进行归纳总结。
本书可以作为MBA入学考试的管理案例辅导和自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管理者的参考书。
精彩短评:
作者:噫 发布时间:2023-12-21 20:44:52
网球也有血统论?
作者:马尔代夫的驴 发布时间:2017-10-30 12:13:56
理论知识太浓厚!
作者:柠萌 发布时间:2024-03-08 16:49:45
这套绘本正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而设计的。六个主题,陪伴孩子从憧憬幼儿园,进入幼儿园,适应幼儿园,融入幼儿园,喜欢幼儿园,最后爱上幼儿园。
作者:iisunshine 发布时间:2019-07-13 22:04:53
翻了下目录+读了几篇,这个书的受众应该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
作者:张兮兮 发布时间:2020-04-28 20:30:21
这一部的故事都非常有意思
作者:无明 发布时间:2024-02-17 14:00:55
还行
深度书评:
颓败时代罅隙间的人性荒芜
作者:齐物秋水 发布时间:2011-03-24 09:19:12
关于背叛,关于复仇,并非人类这一族群独有的现象,置诸自然界比比皆是;不过若论及心机重重、波谲云诡,人类社会当仁不让可挑起大梁。事关个体,固然痛入肺腑,有切肤之感;可一旦牵扯进大时代的风云变幻,更可见出那暧昧的世情与颓败的人性荒芜。小说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我嫁给了共产党人》列入“美国三部曲”之一,显然有其野心在,个体在时代的浪潮中飘摇不定,其创伤的解剖已不囿于一个小的层面,而是折射出国族的痛楚与一代人梦幻的破灭。
《我嫁给了共产党人》讲述了麦卡锡主义笼罩下的美国社会,主人公艾拉出身贫寒,做过很多体力工作,后来成为共产主义者。二战后机缘巧合,他成了广播明星,与著名演员伊夫结婚。但因为有伊夫乖戾的女儿西尔菲娜在其间作梗,家庭一直不和,直至破裂。后来伊夫在他人唆使下出版《我嫁给了共产党人》一书,浮夸地将自己的丈夫与苏联间谍联系在一起,致使艾拉陷入被群起而攻之的困境,在美国社会再无存身之处。历史不能假设,可小说却为虚构,若将艾拉更换于另一个宽松自由的时代,即使还有其他种种险阻,但想来绝不会如此惨淡。而菲利普•罗斯的本事即在于,艾拉处身于这个时代,绝无拼合的游离感,而就是于此环境中真切的产物,为时代之子,著时代之色,却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美丽的美国之梦碎裂。
艾拉信仰共产主义,以其出身、性格与早年长期所处的环境而言有其必然性,这给了他生活的信心与目标。而在哥哥默里看来,艾拉其实是一个“热爱去做一位他不知如何去做的人”,这或许可以解释其身为共产主义者为何要和一个矫揉造作的演员明星结婚,住在城里漂亮的豪宅,却经常去郊外简陋的小木屋。艾拉总在探求自己想要的,不断地努力,困惑与疑虑使其不断走上岔路,可他仍在走,不愿停歇。
而正是狂热和矛盾的艾拉,有意或无意开启了背叛之门。对家庭来说,他背叛了妻子,有了年轻的情人;对某些原教旨的革命者来说,他背叛了革命理想,因为没有“留在斗争所在之地”。其实这均源于其本质天真的个性,他心怀梦想却必须脚踏实地,热血激荡却有环境的制约,只得行行复行行,但“永远也建不起一份合宜的生活”。而可怕的是,他这样一种性情与身份偏偏遭遇了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代,妻子伊夫的复仇与背叛便不是简单的家庭矛盾了,直接演变为波及整个社会的大风波,将艾拉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艾拉与伊夫之间的背叛与复仇是交互的,环环相扣,直至毁灭彼此,似为快意,实则荒芜。他们均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被卷进无情的齿轮中绞碎,杀人如草不闻声。人性在颓败的时代中早已消耗殆尽,人们互相撕咬纠斗,气度全失,更有觊觎者虎视眈眈在旁,伺机利用这荒芜,挑弄是非,渔翁得利。伊夫这样软弱的女人,能够掀起这么大的风波,正是有这样的“朋友”帮助(自然,做国会议员是后者的终极目的)。在如此黑暗的大环境中,清者难清,浊者愈浊,没有人能够自外于时代。亲情、爱情、友情都在这迷雾的笼罩下,一旦沾染,挥之不去,无望亦无助。
在另一个层面上,演员伊夫对自己所属的族群身份又何尝不是一种背叛?她千方百计地遮掩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在好莱坞以伪装过活。在多年的伪饰后,她也几乎已经完全相信了自己的谎言,在生活中极其自然地流露出对其他犹太人的轻蔑与厌恶,这似乎是一个莫大的反讽。因之,当伊夫将艾拉推到人民公敌的境地时,艾拉最有力的反击就是将她的伪装尽数揭开,于媒体上公诸于世,被击中最软弱地方的伊夫,陷入癫狂的状态在所难免。背叛自己的族群身份是畸形的心理,伊夫自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时代罅隙所散发之丑恶的一种折射。有何种时代,即会孕育出什么样的社会心理,伊夫不过是其中微渺的一份子而已。背叛招来随之的报复,使这荒芜更其荒芜。
在这样的情势中,少年内森对艾拉作为精神之父的逐渐远离,是源于精神的背叛。不过这种背叛少却了颓败之意味,毋宁说是成长道路的一种选择。少年心性渴望着叛逆,内森遇到了充溢着理想主义色彩的艾拉,适逢其时,为荷尔蒙时期对社会的逆反冲动寻找到一位精神导师。而一旦内森长大,昔时的狂热顿显幼稚之色,于是,对艾拉的渐离渐远亦莫足为怪了。在这样一个时代设下的困境中,内森的成长历程是对艾拉美国梦之幻灭的一种补充,他也在寻找自己的生活,不过未如艾拉般迷乱奔突,其遁世者的生活方式亦是对这个时代的回应。
菲利普•罗斯具有非凡的历史感,在《我嫁给了共产党人》中重构了一个诡谲的时代,以个体的选择、背叛与复仇来折射变幻风云的正面景观或角角落落,虚构的故事较之社会学史料更有现场感和鲜活度。他显然对故事的主角抱有同情与理解,但并不避讳其狂热与迷乱,品行有亏,以致给对手攻击的口实;而对软弱的人物,他揭开其咎由自取的缘由,亦暗示在那可怜的畸形心理后隐藏的时代之丑恶特征。罗斯将笔下的人物投至那个黑暗颓败的年代,无可避免地看到他们沉沦复沉沦,落入人性的荒芜之中不可自拔,直至相互毁灭,切齿之后唯余空无。想来罗斯对这个大时代的悲剧故事并不是为了重构而重构,而是借如许梦想的破灭,暗喻一个思想混乱的颓败年代会带来怎样的人性灾难,时间虽不可倒转,但黑暗却无界限,对历史的警惕戒绝之心是不可置诸脑后的。
【转】粗粝、诗意与温情
读完史杰鹏的《户口本》,我预感到杰鹏此书将要传世。假使将《户口本》拍成电影的话,一定像侯孝贤的《童年往事》、顾长卫的《孔雀》那么好看。曹丕说人总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当代人的价值与意义,本不必待后人来挖掘与追认。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辈既生逢其时,自当饱览江山胜迹,指点其中妙境。
一 世情:下层人物的苦难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下层人物。
我的父亲绰号铁公鸡,因为上不得台面,从大学退学,回到城南乡下做了个民办教师,好多年以后,才转正为公办教师。他的业余生活,就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伺弄。铁公鸡一心一意要改变自己后代的身份,偏偏造化弄人,娶的老婆却是城里的乡下人。他的口头禅是“吃剥削”,成为城里人的终极目标,也不过是吃商品粮。在他看来,只要是公费旅游,死到路上都值。他与家人一言不合就嚷嚷——“看下你的户口哦”,这成为父亲的杀手锏。
母亲生活在城里的金塔街。说是城里,户口却是农村户,之所以嫁给铁公鸡,是因为她一门心思要找个有文化的。因为没有文化,母亲当过菜农,推过板车,做过饼干,洗过汽水瓶,饱尝了下层人民能想象到的一切痛苦与辛酸。因为没有文化,母亲一辈子受到铁公鸡丈夫的嘲弄,这也成为夫妻二人争吵一辈子的导火索。母亲对父亲又恨又爱,“叫一只黑面包拖得你去哦,拖到瀛上去哦。”这算是母亲对父亲最狠毒的诅咒。然而,看到铁公鸡被别人欺负,母亲情急之下又会上去拼命。
太公重男轻女,作为金塔街的赤脚医生,会主动向患者索要藕粉和点心。外公号称阎王,同样重男轻女,家里的房产只肯留给几个儿子。大舅生错了人家,成为了一个盗版《世说新语》里的人物,只好娶个说话土气的农村老婆。二舅辍学后,顺理成章成为青年菜农,也顺理成章娶了农村老婆。小舅擅长拍马屁,进了纺织厂做工人,如愿娶到一个城里老婆。大伯生了五个女儿,第六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儿子。
我们的主人公褚枕石,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中,一点也不诗意。所以当他说出“我戳大你娘”时,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那就是南昌人的生活。
在金塔街上打罗汉的狗,摇身一变,成为光荣的解放军。含苞欲放的姑娘小菊,因为被人强奸,忽然就吃敌敌畏死了。老姜自杀,二舅去三医院叫救护车,护士讥笑他电影看多了,说哪有什么急救车。身材庞大、满脸横肉的詹老师,纠结于英语“一百”到底发成“杭得来得”还是“杭觉瑞得”。耀武扬威的领头大哥,在学校揍学生揍得风生水起,现实中自行车后座上却绑着两个粪桶,忙碌于送粪。
小说就聚焦在这样一群小人物身上,他们无拳无勇,却享受了史家的传记待遇。他们一路迤逦走来,犹如《儒林外史》中的读书人,虽只寥寥数笔,却惟妙惟肖,形神俱备。
这些小人物,串起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风俗画卷。其中的生活场景,对于70年代读者,尤为熟悉。粮票,早米,捡钱,分家,构成了他们贫穷的物质生活。小人书,收音机里的评书《岳飞传》,录音机里叶倩文、张洪量、童安格的歌曲,黑白电视机里的《敌营十八年》《黑名单上的人》《射雕英雄传》,露天电影里的《宝莲灯》《英雄儿女》《智取姜维》,构成了他们所有的精神生活。照相,宝塔糖,打罗汉,纺织厂,古籍书店,国庆礼花表演,代表着城市生活。村庄,菜园,池塘,粪坑,金龟子,傻子婚姻,土气的乡下话,折射出乡村生活。还有成长的烦恼,性的苦闷,死亡的恐惧,爱情的悸动,诗词的华美灿烂,奏响了作者的心灵史。
可以说,《户口本》既是作者的私人记忆,也是70后的集体记忆;既是作者的心灵史,也是时代的风俗史;既是一部成长小说,也是一部现实小说。
二 主题:隐喻反讽的枷锁
修辞立其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敢于直面自己所处的时代,也勇于批判自己所处的时代。生逢开元、天宝盛世的李白,会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样会感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盛世之下,也会有阴影,总有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况且,我们的时代,并不完美。城乡差异,教育失衡,两极分化,环境污染,一直困扰着我们。这其中,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户口无疑就是一道紧箍咒。
作者在题记里说:“献给所有活在户口本里的人。”小说也以此命名,成为一个巨大的政治隐喻。在中国七八十年代,子女户口随母亲。主人公褚枕石的母亲住在城里金塔街,父亲住在乡下城南,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属于农村户。褚枕石因为母亲农村户的身份,只好忍气吞声地背负起这道枷锁。在乡下,他是城里人;在城里,他又是乡下人:他就这样游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这种倒错的城乡关系,割裂了褚枕石的认知世界。
他乐于向堂姐们讲述在城里看过的电影,炫耀城市的礼花表演,也会学父亲说话,嘲笑父亲说话好土。在农村人面前,他有着天然的优越感。他不会告诉堂兄弟姐妹们,自己在金塔街过得并不好。即便是对于自己未看过的电影,他也羞于承认,只为了维护城里人的骄傲与面子。当远远高于他生活水准和身份地位的上海小女孩出现时,褚枕石选择了逃避。当小舅将他帽子上的五角星摘下,给国营大厂拥有城市户口的孩子别上时,那份耻辱与愤慨,令褚枕石多年以后仍耿耿于怀。当女朋友领着邻居来向他讨教高考经验时,褚枕石怕她们看到自己乡下寒酸的家庭,再次选择了逃避。
因为户口,爸爸和妈妈吵了一辈子,爸爸总是哀叹:“我当真瞎了眼,不晓得找了个扇头、夹沙糕,这就叫命。我当初就算用脚骨随便拨一个,也比你强。”因为户口,老姜的两个女儿都上不了学。因为户口,乡下人总是渴望嫁到城里,跳出农门。问题是,这些受户口本捉弄、蹂躏的人,却无一例外接受户口本的审判,无一例外认同户口本的割裂。人们已经被户口本异化,成为户口本的奴隶。
作者忍不住质问父亲:“国家为什么要这么规定?”这是作者的悲悯之问。父亲的回答简单粗暴:国家故意这么规定,无非是要限制城市人口数量,因为养不起那么多吃商品粮的。在领略完江西纺织厂的现代文明之后,作者感慨:
可惜光阴荏苒,两天后,小舅骑车带我回金塔街,我依依不舍,那种可怕的城乡差别,如此逼真地呈现在我面前,我霎时理解了小舅的得意,也许这种生活,真值得用人格去换取。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默然不言,眺望右边翻滚的赣江,内心也像江水一样,翻腾不止。
这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为了城市户口,竟然值得用人格去换取。我们发现,正是户口本将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小城市割裂。户口本仿佛是一道屏障,将人牢牢地锁在牢笼之中,将人硬性分为不同的阶级,将世界切分成高尚与卑贱、文明与愚昧的二元世界。户口本,就是命运的枷锁,是等级制度的象征。萨特说:“等级制度毁灭人们的个人价值。超出或低于这种个人价值都是荒谬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诘问,小说也因之具备了丰富的象征意蕴。
为了表现这一隐喻的主题,作者采用了陌生化手法,以达到反讽的效果。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我仰着脖子看上面的浮雕,有点心惊胆战。又走到楼前,左右两边各摆放着一组群雕,每个人的身体都做出向前倾斜的姿势,有的握着锄头,有的扛着枪,还有的搬着石块,个个怒气冲天,仿佛随时准备寻衅滋事。
传统的浮雕,在作者笔下,竟然也像户口本一样,让人深思:从来如此,就对么?
三 叙事:散点诗化的笔法
与以往的历史小说不同,这回杰鹏没有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他当然不缺乏这种能力。杰鹏宁愿选择一种类似散文的笔法,以诗意幽默的语言来叙事,营造出诗化小说的氛围。这种阅读快感,令我想起作者的散文集《旧时天气旧时衣》,也想起萧红的《呼兰河传》,沈从文的《边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杰鹏此书,已经进入了文学史的序列。
在后记中,作者谈到写作本书,最为困扰的是采取什么叙述方式。“本书的每一章,并不都直接和户口有关,因为,我并不想像某些作家那样,刻意去编一个首尾齐全的离奇故事。那样并不难,而且很讨好读者,但有违我的文学观念。我只是细细地写我经历或者看到的生活,户口问题,不一定会像炸弹一样,瞬间爆发出剧烈的残酷;它只像慢火,给人输送持续的熬煎,许多宝贵的人生就此毁弃。”
全书采取了两个叙事视角:城市与农村。作者从城市看农村,又从农村看城市。视角的转移,画出了生活的荒诞与悲哀。全书55个章节,讲述了55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散点,都值得细细玩味。小说犹如一幅中国画,借助散点透视,不再受视域的限制,随着观察点的转移,获得了咫尺千里的绘画效果。
在这两个叙事视角后面,还隐藏着一个物件,那就是户口本。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中谈到,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户口本就是这样一个隐身人物,他无处不在,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芸芸众生,看他们卑微的生活、无奈的欢欣与徒劳的挣扎。普洛普又从民间故事中分析出31个“功能”,其中的一个功能就是:“家庭成员之一缺少某种东西,他想得到某种东西。”[1]为了追逐户口本,人们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无论城市也好,农村也罢。
小说在时间的设置上,也颇费心思,作者同样设置了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过去的时间,一个是现在的时间。
1970年代初,二十五岁的爸爸正焦急寻觅配偶,他知道自己的年纪不小了,在乡下,大家都要在交配的最佳年龄迅速结合,错过这个村,就很难有那个店。何况,除此之外,他还有生理需要。
小说就以这种粗粝生猛的语言开场,一点都没有为自己父亲粉饰,将现实的婚配需要,转化为动物的交配需要,圆颅方趾的人类不再高贵,看得人瞠目结舌,又会心一笑。表面看,它是过去的时间,实际上却是作者从现在的时间,遥望过去。在我看来,这必将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开头。
对于时间作者似乎情有独钟,不惮于泼墨如水。小说谈及母亲喜欢描述太公去世的那天清晨,她当时正在厨房炒菜,一锅蕹菜还没炒熟,就听到太公死了。“在后来的岁月中,她总是不厌其烦复述这个细节,想必在她心中,蕹菜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它代表季节,气候,青春,以及关于生死的回忆。”作者感慨,堂姐们已经变得臃肿不堪,但记忆还是那么鲜绿修长。
作者常常会从过去的时间中觉醒,写下诗一般的句子:
那是一种粗粝的生活,只是回忆起来,粗粝总会被下意识过滤,以一种温馨的状态呈现。在后来的岁月里,有时候睡梦中,会出现那个破屋子里的温暖灯光,以至于我现在认为最温馨的生活场景,就是在一个下着雨的早晨,外面灰蒙蒙的,门窗紧闭,帘幕低垂,我打开电灯,坐在温暖的被窝里看书,或者经典的电影。
粗粝的生活中,油然升起一段脉脉温情,尽管那段生活是那么不堪回首。
与萧红、沈从文不同的是,杰鹏的文字,不仅诗意,而且幽默。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
这个偷蛋吃的乡下男青年,从此成了地道的作田佬,披星戴月,去城里各大厕所推粪肥田。用一种独轮车,颈上搭一根废弃的自行车内胎,两手握着车把,人站在后,四个臭气熏天的粪桶伫立于前,想看看面前的乡村风景,都离不开粪桶的修饰,这哪能有诗意?正常人不可能热爱这项劳动,爸爸也不例外,但却成为他缅怀青春的重要道具。
还有,二姆娘一边哭丧,一边分派任务,“仿佛一台收音机,正在调试波段。喜怒哀乐之间没有任何过渡,仿佛一个坏了交感神经的中风患者。”大伯母谈论莲香的诸多姘夫,发出爽朗的淫笑:“好别丑别,男的都想尝一下哦。”农民教师们“舀起一勺勺纯度极高的粪便,在壕沟里兑上水,然后往菜地尽情泼洒。”主人公看着上半身一丝不挂的古代女子插图,“立刻硬了起来,开始看正文。”这样的文字,既诗意,又幽默,婉而多讽,谑而不虐。
城市与农村的视角转移,过去与现在的时间转化,诗意幽默的语言,加之对南昌方言的运用,对古语的点化,建构起一座叙事宫殿。这种叙事的节奏,奠定了小说的成功基础,展现了下层人物的苦难和隐喻反讽的主题。
这就是生活,如作者所言:生活一如既往的庸俗、生动而安全,一种生命的荒诞感油然而生。
转自 粗粝、诗意与温情
方麟(学者,CCTV6《中国通史》编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434+)
- 无水印(498+)
- 博大精深(566+)
- 章节完整(234+)
- 中评(655+)
- 二星好评(502+)
- 无缺页(178+)
- 少量广告(382+)
- 书籍完整(523+)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4-12-13 11:06:04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孙***美: ( 2024-12-14 05:19:0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相***儿: ( 2024-12-15 17:49:50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师***怡: ( 2024-12-14 22:07:18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权***颜: ( 2024-12-17 07:05:06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19 17:02:02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石***致: ( 2024-12-19 12:33:1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冯***卉: ( 2024-12-27 19:43:30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隗***杉: ( 2024-12-20 06:17:2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林***艳: ( 2024-12-30 05:42:40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9787565412721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古代建筑全集【正版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华传统美德丛书 忠孝卷 夏爱军、王裕民【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凤翔年画邰立平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齐莒甲卷(齐系金文集成 第二部 8开精装 全四册)张振谦学苑出版社【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金融风险管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为政镜鉴 国家图书馆 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网络金融(第3版)/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财政金融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教育2023中国农业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及标准预测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