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论语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6:51

论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论语精美图片
》论语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论语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024350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2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6:5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论语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论语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论语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Xitao 发布时间:2021-01-18 16:21:54

    让人愚弱蠢的东西

  • 作者:四月一日 发布时间:2023-09-19 12:03:39

    小的时候,常听人说中国苦儒家久矣,自己也跟着这么认为。即使没有完整读过《论语》,但就是对儒家思想有偏见。现在读完,才知道会那么说的人大概也是没花时间去了解孔子了解儒家的人。现在,我可以说儒家思想已经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了,大家已经不能赖在儒家头上了。我是觉得很吓人,如果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都算礼乐崩坏、鲜闻仁者,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又是什么。

  • 作者:Regulus 发布时间:2023-05-13 22:51:10

    翻译稀烂

  • 作者:菜帮子 发布时间:2021-12-19 01:36:06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1世纪的现在,批判着看吧

  • 作者:Mr.胡石头 发布时间:2019-07-01 14:30:09

    有点简略,适合孩子

  • 作者:caniican626 发布时间:2023-07-09 11:55:22

    圣人之言语,总是针对某一情况来说,是世人执着于文字,把它教条化绝对化,必须有亲身体会的人才能读懂。


深度书评:

  • 关于赚钱的那些事

    作者:朱小蒂 发布时间:2017-02-21 13:01:47

    看本书之前,我读了不少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书,包括《秘密》《吸引力法则》《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等。说来也奇怪,20多岁时候看到这些书,觉得全部是胡扯,竟然没有在记忆中留下什么痕迹。而今天回过头来,却被吸引力法则的强大能量震得一愣一愣。捶胸顿足。曾经,有那么珍贵的道理摆在我面前,而我没有珍惜。还好,现在也来得及。

    这本书,可以说是吸引力法则在财富方面应用的技术类图书。只做两件事:一破,一立。

    首先说破。破什么?破你的内心深处,所有关于金钱的限制性思维和消极信念。一个人有多少钱,是和自己的信念直接相关的。你对钱在内心深处的看法,基本上决定了你最终的财富状态。注意,是最终,而非暂时。

    拿我自己来说,对照书中所说,我从小关于金钱的思维和信念,全部是消极的,不利于吸引财富的。父母作为普通工人,挣得固定工资很少,尤其姥姥家和奶奶家都是穷的底掉,所以一直在对钱的恐惧和匮乏感中长大。小时候父母争吵甚至打架,基本上都是钱引起的,你弟弟妹妹借了多少,你爸爸妈妈拿了多少。在我的信念深处,钱是罪恶的,钱是永远不够的,钱是所有争端的起源。谈到钱,就是恐惧,吝啬,贪婪、妒忌、别人会想法设法拿走再也不还给你。钱会破坏幸福,暴露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按照吸引力法则来讲,我接下来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摆脱这种恐惧。虽然现在成了个外企白领不用为衣食发愁,但是这种不够不够永远不够的烙印,很难去掉。父母的匮乏感,让他们除了定期存款不敢尝试任何投资,于是错过了很多绝佳的投资机会。一直在温饱线挣扎,我父亲一辈子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亿万富翁,只为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努力,而正如吸引力法则所预料,这套房子,现在也没有出现。道理是:你越想一件事情发生,越迫切越害怕,反而会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因为宇宙只会感受到你的匮乏感,然后回应你的匮乏。总之,我深刻的认识到,我既有的财富观不破,绝无致富可能。因此,要和自己不良的成长背景,深刻的童年烙印,彻底告别。

    匮乏感,还会导致对个人能力的深刻怀疑。而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怀疑是阻碍财富的最大力量。当年王思聪他爸说订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再说,被无数的网民狂喷。因为,无数网民都认为:一个亿是天大的玩笑,是权富阶层对赤贫阶层的嘲讽,是一个无情的耳光,是根本不能对话的两个世界。可是,为什么没人相信,现在两手空空的你,的的确确拥有能挣一个亿的能力?有多少人真的听从了王建林的建议,订了一个亿目标的行动计划?这就是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吧,没有致富的蓝图和野心,却有无穷无尽的怀疑和自己限制。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挣到一个亿,那宇宙便遵从你的意志。所以,个人财富的天花板,是我们自己设定的。

    破完。接着,是立。立从三点入手。

    第一,敢想,制定目标。真的先从1个亿的小目标做起。你真的苦思冥想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吗?你真的为即将来到的一个亿做热身准备吗?我正在做,虽然可能需要耗上毕生的时间。但是我可以等待。在致富这件事情上,时间的确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敢想,除了目标之外,还要不断的提升格局,包括致力于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专家,拥有决心和热情,敢于放大10倍甚至100倍的心量,放大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成为,比任何问题都大的人。

    第二,敢做。作者提到关键的一点,如果你现在还是用时间换钱,拿固定工资,或者1对1服务,你基本没有任何致富的可能,因为时间是有限的。除非做到苹果的CEO,一年拿上亿的薪酬。他反复强调,要把自己的收入方式和结果挂钩。如果你不敢,好吧,回到第一个问题。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将把你限制在一个层级无法突破。

    第三,意志力。说到底,生活就是一场较量。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软弱的自己和强悍的自己,怯懦的自己和勇敢的自己,安逸和自己和成长的自己,行动的自己和拖延的自己。打鸡血只管三天用,天下人大都是如此。意志力是一种选择力,是否有能力永远选择那个积极的自己,是人和人差别的终极所在。坦率的讲,时至今日,我所看到的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生活的人,都是积极的。他们必然付出了大量的心力,以及咬牙坚持的意志,才能走到那一步。所以,简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成长的前途,只要观察他是否拥有足够的意志力,是否足够积极,就可以了。

    以上文字,用来自我激励, 也用来与你分享。

  • 【转】孟彦弘谈《隋书》与快速崩溃的隋朝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19-12-29 13:54:03

    孟彦弘(蒋立冬绘)

    孟彦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隋唐史、法制史等研究,著有《出土文献与汉唐典制研究》等,与吴玉贵先生共同承担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隋书》的点校修订工作。

    隋朝国祚短促,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隋朝为什么会快速崩溃?唐人编《隋书》有没有刻意贬低隋朝的形象?身负骂名的隋炀帝有没有被“冤枉”?孟彦弘先生在访谈中介绍了他的看法。

    采访︱

    彭珊珊

    《隋书》被认为是唐代官修正史的代表作,“官修”是否影响史书的立场?

    孟彦弘:

    从史学史的角度,不少人强调唐代“官修”史书的特点。不过,唐初修前代史,好几种其实在隋代已经着手。且虽是官方组织,但有好几种实质是私修,如南史、北史。不必过于强调唐初修史的“官修”这一点。

    修史,跟做别的事不一样,非得能看到相关档案资料才行。以私人身份撰史,也得有条件接触、收集原始材料才行。至于说到回护、避讳、诬妄等等,任何史书都会有。过去常有人从编纂学的角度,评论某部史书体例是不是完善、遣词造句是不是简洁等等。像刘知幾《史通》主要就是这样来谈的。这其实是为将来修撰史书服务的,是讨论“编修学”。我们研究历史,主要是将它当作材料来看,是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是不是保存了更多、更原始的材料。主要是要关注史料的价值,对编撰技术并不太关注。况且,不管它编得好不好,我们都得用它,没得挑、没得选。说它修得好还是坏,实际没大意义。现在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关注“书写”问题,这很有意思,对我们把握、理解史料很有帮助。但也并不是每部史书、每个部分都别有深意,不要“扩大化”。

    《隋书》的史料来源,主要还是官方档案。比如《孝义传》中的人物,大多是下诏褒奖或“表其门闾”的,他们的孝义行为是上报过朝廷的。这个类传,主要依据的就是上报朝廷的材料。比如《隐逸传》中的《李士谦传》,明确说乡人“条其行状”,上报给尚书省,请求给他谥号。他的传,当然主要就是根据尚书省存的这份行状了。

    无论是官修还是私修,一部大书,总会有种种问题。有的问题,比如一个人立了两个传,这当然是工作疏忽;有的问题,却未必是书成众手、工作疏忽所致,比如纪与传、传与传之间的牴牾。这主要是因为所依据的史料各不相同,即“史源”不同。比如我们将某人的传与该人的碑或墓志相比对,一些经历、行事就对不上。就好像有的领导干部改年龄、改履历,这必然造成同一个人的不同档案,填写的内容就不一样。这不是编撰学的问题,是史料学的问题。

    有些观点认为,唐人编《隋书》有刻意贬低隋朝形象的嫌疑,您怎么看?唐初修纂者在修《隋书》时有没有面临建立自身的合法性的问题?

    孟彦弘:

    过去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近来细想,似乎又不尽然。魏晋几百年,政权更迭十分频繁,人们其实不太把政权更迭当回事,这跟明末完全不同。既然不当回事,所以也就没必要刻意“抹黑”。

    另外,官方修史,操作性要强,更难反映个体的意见,越是集体工作,就越难以完全实现“抹黑”之类的事情(局部的删削、篡改是可能的)。《隋书》主要还是依据官府档案加以编排,当然不排除对个别人、个别事,有特别留心,或者加一个比较特别的史臣的按语之类。

    当时的人对所谓“合法性”或“正统”的问题,并不太重视。他们也讲五德,也讲天命,但总的来说,忠君、忠于一家一姓的观念也不强烈,对“合法性”也没有太多的强调。武则天移唐祚而立周,李唐又重建,易代之际,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政治动荡、没有进行过大的政治清洗。安史之乱中,对张巡死守睢阳,唐人也有不同看法。对出仕安史政权的李唐大臣的处置、对安史叛将的处理,都没有上升到非人道的高度。同时,隋炀帝死在江都,越王侗在洛阳继立,成为一个政治中心。李渊、李世民父子是从山西起兵,入关中,占长安,也不需要特别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唐初君臣反省:隋朝那么富、那么强,怎么说垮就垮了?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滥用民力、劳财伤民。但唐初史臣是不是刻意把隋炀帝的劳民伤败、滥用民力,予以强化呢?也有可能。但这不是为了证明李唐合法化,这大概可以肯定。

    《隋书》对所谓“合法性”没有太多的强调,似乎并不需要把隋朝讲得一团漆黑,李唐王朝才有改朝换代的“合法性”。《隋书》卷七十杨玄感李密传之末,有很长的一段“史臣曰”,就是谈炀帝的过失。对抗大唐的尧君素仍收入《隋书》卷七一的《诚节传》,“史臣曰”还将他与独孤盛、元文都、卢楚并列,说他们“不知天之所废,人不能兴”,“虽功未存于社稷,力无救于颠危”,但还是比“苟免之徒”要强。独孤盛是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的,元文都、卢楚是在东都被王世充杀的,尧君素是对抗唐军的,但唐初史臣却把他们放到了维护杨隋王朝的同一拨人中。

    人们不太把政权更迭当回事。比如李崇,听到隋文帝控制了政权,将行禅代之事,说“合家富贵者数十人,值国有难,竟不能扶倾继绝,复何面目处天地间乎!”想要呼应尉迟迥,但听说控制并州的叔父李穆已经决定支持隋文帝,自己也就改变了主意,“亦归心焉”。李安得知其叔父想要谋划除掉隋文帝,于是告密,叔父一家被杀。隋文帝要封赏他,他婉辞,隋文帝也替他保密,没有大肆宣扬他的“大义灭亲”。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杀了隋炀帝,当时在江都的官员都到朝堂表示支持,惟独许善心不去,他侄子骑马去催他前往,劝他说:“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不肯随去。他侄子哭着说:“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这跟后代,很不一样。

    对易代的反应特别大,大概是宋以后吧。特别是明末,表现得最激烈。但也主要是士大夫,特别是江南的士大夫。这跟学校的普及、理学的传播,特别是清军的血腥高压,大概都有些关系。普通老百姓大概比较漠然吧。谁坐天下,他们都是草民,都要纳粮当差。

    天下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这个意识很强烈。比如隋文帝晚年,太子杨勇、蜀王杨秀被废,高颎也被废黜,大臣裴肃上书劝诫。隋文帝对杨素说:“裴肃忧我家事,此亦至诚也。”蜀王杨秀被征,装病不来,源师劝杨秀从命,杨秀很生气,说“此自我家事,何预卿也!”

    隋文帝对自己利用禅让的形式取周建隋,也觉得有种种偶然性。隋文帝要巡幸岐州,王谊就进谏,说:“陛下初临万国,人情未洽,何用此行?”文帝说:“吾昔与公位望齐等,一朝屈节为臣,或当耻愧。是行也,震扬威武,欲以服公心耳。”这虽是句玩笑话,但说明隋文帝并没有把他当皇帝、建立隋朝当成天命所归。当时的人,也不觉得杨坚称帝是天命所归。宇文忻就对梁士彦说:“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能支持杨坚称帝,也能支持别人称帝。

    正因为这样,隋文帝对功臣大开杀戒,手段有时也几近下作。比如,听说李彻有怨言,“上闻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下毒杀了他。王世积“见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宫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杀得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对太子解释说:“微刘昉、郑译及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复子也。……任之则不逊,致之则怨,自难信也,非我弃之。众人见此,或有窃议,谓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

    《隋书》卷四十“史臣曰”,对高祖诛功臣,基本是各打五十板。“遂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报者倦矣,施者未厌……虽时主之刻薄,亦言语以速祸乎?”“然高祖佐命元功,鲜有终其天命……皆深文巧诋,致之刑辟,高祖沉猜之心,固已甚矣。”

    孟彦弘藏各种版本《隋书》

    一般通史类著作对隋朝往往匆匆带过,人们也习惯“隋唐”并称,隋有没有隐没在唐的光环之下?

    孟彦弘:

    隋朝是唐朝的一个过门,一个上桥的匝道。从历史发展来看,我觉得从隋统一到唐武则天,应该归为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在我们看来,就是如何在政治上解决一个地方政权转变为中央政权的问题。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9年,隋朝征服陈朝,统一了中国。统一后执政者采取高压政治,并且有很强的地域歧视心态,行动上也确实有地域防范的举措。比如隋炀帝一方面将政治中心往洛阳移,同时又环洛阳修了一圈沟堑。北周灭北齐、隋灭陈,是西北一隅的落后地区对先进地区的征服,同时也是一个实现从落后到先进的转变过程。这两个转变,实际上要到武则天时期才算是完成了。所以,隋和唐前期同属一个大的阶段。学术界也没有低估隋朝的历史。

    隋朝备受诟病的事件主要发生在隋炀帝身上:征高丽、开运河、多次巡游、役民无度。但近些年学界似乎有一些“翻案”的声音?学界对这些事件如何评价?

    孟彦弘:

    隋朝一共才不到四十年,炀帝执政十三四年。他执政后期出现了全面的社会动荡,主要原因确实是扰民、滥用民力。

    他一上台就营建东都、显仁宫,动用的劳力达百余万。开凿运河、修直道、修长城、环东都掘堑,动员人力少者十数万,多者几十、上百万。他执政的前半段,屡屡巡幸,一次有时要持续好几个月、小半年。比如,他上台的第四年(607)四月至八月,沿黄河西岸,北上至榆林,入楼烦关,至太原,返东都。608年三月至八月,至五原,祠恒岳,返东都。609年二月,自东都返京师。三月,巡行陇右,沿洮河西上,在今刘家峡附近渡黄河,至今青海乐都;经祁连,至张掖,九月入长安。十一月幸东都。他出巡,地方就得接待,所到之处,都要求当地官员丰盛接待,常常将自己认为接待得不隆重的官员加以惩处。比如,大业五年(609)征吐谷浑,民苦劳役,时任天水太守的乞伏慧“坐为道不整,献食疏薄,帝大怒,命左右斩之。见其无发,乃释,除名为民”。大业九年他到上谷,“以供费不给,上大怒,免太守虞荷等官”。

    炀帝执政的后半段,612、613、614年,连续三年攻打高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造船,民工长时间泡在水里,腰以下都有生蛆的。

    持续这么做,老百姓负担很重,过得很苦。这是激起民变的直接原因。《张须陀传》称:“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杨善会传》称:“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

    有学者认为他开凿运河、巡幸,是要改变此前的“关中本位政策”,并不是他个人追求享乐。我想,目的是一回事,结果又是另一回事。即使炀帝巡幸有他的政治目的,但客观的结果,是老百姓负担陡然加重,生活很困顿。无论他的目的是什么,无论要体现怎样的国家利益,事实上老百姓因此而过得很不好,甚至不得不铤而走险,这总不能说是好事。运河开凿,确实起到了便利运输的作用,但在当时并不是只有这一项工程,而是有许多工程在做,是许多工程中的一项。把这项工程从许多工程中抽出来,谈其价值和效果,就变成了只是对这项工程如何评价的问题。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很有必要?很有价值?其实没有人否定它的价值。

    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常常是从事后看,从国家利益来着眼,其实,我们还是要站在当时、普通人的立场来看。要以人为本。许倬云说,二十世纪许多坏事,都是打着国家、民族的旗号干的。他只认两头,一头是人类,一头是个体。我很认同。我们确实要以人为本来看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用旁观者的立场来审视历史,不能总是站在中原王朝的立场、站在朝廷的立场、站在某个民族某种文化的立场来看。这很容易变成国家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甚至种族主义者,这不好。

    就隋炀帝个人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好虚荣、好显摆的人,比如他很爱写诗,写得也不错,但对写得比他还好的人,就很烦。他好大喜功、喜欢粉饰太平。他觉得隋朝很厉害,要给人夸耀隋朝很富裕,营造四夷来朝的气氛,让裴矩在武威、张掖引诱西域胡人来中原。大业六年(610),“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絺绣。其营费巨亿万……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所至之处,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这个营造出来的盛世,是要花钱的。615年正月初一,周边近三十个小国派使者来朝,有学者怀疑,这些其实并不都是使者,很可能是来隋朝做生意的商人装扮的。

    当然,隋炀帝对江南有好感,曾长期住在江都(今扬州)。他的这个态度,,是有益于削弱乃至打破关陇人对关东、江南的地域歧视的。但隋末的社会动荡,并不是这个原因所导致的。

    《隋书》点校修订笔记

    如何看待隋末出现的大动乱?这一时期的动乱在中国历史上也颇具转折意义,如果不是隋炀帝的个人作为所能解释,还有哪些因素值得探讨?

    孟彦弘:

    秦吞并六国,西晋结束三国,隋统一中国,这三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都很短命。宋以后,不存在“分裂—统一”这样的问题。这是偶然的,还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呢?一个政权,怎么才能稳定?从分裂到统一,是不是要有一个稳定期?这个危险期有多长?北周灭北齐、隋灭陈,对原北齐、陈,实行了高压政策。史书上常说,这些地区原来的官员,很多“久不得调”。《颜氏家训》里说,自己不能决然引退,怕被人指为不合作。但蒙古人、满清南下,都很残酷,也没有导致政权很快崩溃。前面已经提过,一个地方性的政权,随着武力征服,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政权,如何完成这个转变,确实是一个问题。所谓关陇集团、关中本位政策,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谈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多种可能性,不是必然就要崩溃。事实上,唐朝建立伊始,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但直到武则天时期,才算是完成了这个转变。这大概需要一代人的时间。但隋朝的崩溃,主要还是滥用民力、民不聊生的问题。如果不是隋炀帝这样一位胡折腾的君主,也许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这个转变,至少不会导致社会的全面动荡。在集权体制下,真是一人兴邦、一人丧邦。特别是在一个社会转型期,遇上这样一位君主,真是一个悲剧。在这样的体制下,也只能寄希望于出明君。这是无可奈何的。

    唐初期,尤其是贞观年间,君臣论治常常探讨隋朝忽亡的历史教训。唐朝的开国君臣,是目睹了、经历了隋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是眼看着一个强大的厉害的隋王朝,很快就走向了崩溃,而这个崩溃,并不是有实力的集团导致的。杨玄感起兵,很快就被镇压了。这个崩溃,是普通民众的暴动导致的。所以李世民才会说,老百姓就是水,朝廷是船,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君臣论政,就是要以刚刚灭亡的隋朝为借鉴,不能犯隋朝那样的错误。贞观之治,并不是说唐初社会经济有多好,社会有多富裕,而是认认真真地要以隋亡为鉴,爱惜民力,不折腾,休养生息,社会复苏。以隋亡为鉴,以人为本、爱惜民力,才是贞观之治的表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无颠倒(518+)
  • 愉快的找书体验(201+)
  • 快捷(647+)
  • 格式多(632+)
  • 目录完整(314+)
  • 速度快(546+)
  • 内容完整(212+)
  • 盗版少(302+)
  • 推荐购买(232+)

下载评价

  • 网友 芮***枫: ( 2025-01-04 21:58:12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方***旋: ( 2025-01-07 21:52:0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辛***玮: ( 2025-01-04 07:22:45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冷***洁: ( 2024-12-26 15:16:41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宫***玉: ( 2024-12-22 21:45:43 )

    我说完了。

  • 网友 訾***雰: ( 2024-12-30 07:12:5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马***偲: ( 2024-12-17 17:38:3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冯***丽: ( 2024-12-20 10:46:4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益***琴: ( 2024-12-23 00:33:41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国***舒: ( 2024-12-12 03:29:21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