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追寻法兰西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9:28

追寻法兰西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追寻法兰西精美图片
》追寻法兰西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追寻法兰西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010332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5
  • 页数:438
  • 价格:12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9:28

内容简介:

本书汇总了作者关于法国身份特征和记忆的主要论述,展现了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形象,即成熟时期的民族国家形象。从时间上说,指的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一直到受戴高乐主义和共产主义影响的时期。这两个“版本”的法国在不同程度上融合了民族和革命的思想。

本书的主题是由民族、共和国及革命相互交错构成的,阐述了从普遍民族到集团民族,从战争共和国到遗产共和国,从武力征服的革命到革命思想的衰竭这一系列过程。本书是作者以个人的方式书写的法国历史。在看似零散的历史片断当中,作者对每一段辉煌耀眼的历史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反映了法国整段历史那神秘的独特性。

皮埃尔·诺拉曾出版过两本关于法国的书:一本是《公共历史学家》——这本书希望通过个人的活动途径来勾勒出时代的特征;另一本是《现在、民族、记忆》——试图通过这三个词呈现出当代历史意识的各个极端。而《追寻法兰西》这本书是皮埃尔·诺拉对法国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层面,汇总了其关于法国、法国身份特征与法国记忆的主要论文。

《追寻法兰西》这个书名——在其朴素的外表下,实则与16世纪中叶法国历史学家埃蒂安·帕斯基耶的著作《法国研究》(Les Recherches de la France)遥相呼应——书的内容与形式统一,方法的新颖性同内容的新颖性紧密结合。在主题、笔法等方面,本书与《记忆之场》存在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


书籍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革命的牢固性

一 国家的降临

二 共和政体的起源

三 马克思与1848年革命

第二章 共和国的表现

一 儒勒·米什莱:身份特征的癔症

二 拉维斯:国家教员

三 皮埃尔·拉鲁斯的名人集

四 费迪南·比松的《教育法和初级教育词典》

第三章 国家、共和政体与革命

一 共和派的综合:厄尔内斯特·拉维斯的《法国史》

二 “法国行动”或者共和的反面

三 戴高乐-共产主义时期

第四章 反美国模式

一 革命

二 宪法

三 知识分子

四 记忆

第五章 身份认同之路

一 “代”的概念

二 国家回忆录的王道

三 法国和犹太人——相互交织的命运

四 从继承到变化

索引

历史丛书

一 已出版著作

二 插图历史丛书

皮埃尔·诺拉著作目录


作者介绍:

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1931-),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学术编辑,著有《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现在、国民、记忆》《法国研究》等,主编三部七卷本《记忆之场》。1993年,《记忆之场》获得法国最高国家学术奖,同年“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词条被收入《罗贝尔法语大词典》。2001年,诺拉当选为仅有四十名定员的法兰西学术院院士。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追寻法兰西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追寻法兰西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追寻法兰西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汇总了作者关于法国身份特征和记忆的主要论述,展现了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形象,即成熟时期的民族国家形象。从时间上说,指的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一直到受戴高乐主义和共产主义影响的时期。这两个“版本”的法国在不同程度上融合了民族和革命的思想。

本书的主题是由民族、共和国及革命相互交错构成的,阐述了从普遍民族到集团民族,从战争共和国到遗产共和国,从武力征服的革命到革命思想的衰竭这一系列过程。本书是作者以个人的方式书写的法国历史。在看似零散的历史片断当中,作者对每一段辉煌耀眼的历史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反映了法国整段历史那神秘的独特性。

皮埃尔·诺拉曾出版过两本关于法国的书:一本是《公共历史学家》——这本书希望通过个人的活动途径来勾勒出时代的特征;另一本是《现在、民族、记忆》——试图通过这三个词呈现出当代历史意识的各个极端。而《追寻法兰西》这本书是皮埃尔·诺拉对法国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层面,汇总了其关于法国、法国身份特征与法国记忆的主要论文。

《追寻法兰西》这个书名——在其朴素的外表下,实则与16世纪中叶法国历史学家埃蒂安·帕斯基耶的著作《法国研究》(Les Recherches de la France)遥相呼应——书的内容与形式统一,方法的新颖性同内容的新颖性紧密结合。在主题、笔法等方面,本书与《记忆之场》存在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


精彩短评:

  • 作者:殷顽民 发布时间:2017-10-17 09:43:14

    各种常识性的专名误译,让人有吃苍蝇的感觉,人名翻译前后不一的现象极严重(错译还出了多个版本,服气,估计是分包 ),文本翻译还算合格。围绕国族构建、身份认同与文化记忆,可与《记忆之场》参看,前三章很好看,第四章对比美国法国的政治文化,比较难读,第五章属于冷门的法国本土话题,有点枯燥

  • 作者:江海一蓑翁 发布时间:2017-08-22 22:33:35

    法国学者诺拉以身份认同和记忆理论来解析法国历史的论文集。各篇论文之间看似主题各异,少有关联,实际上可以统一于一个大的命题,即深受戴高乐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种思潮影响的两个“法国”国家形象的认同与记忆建构历程。正基于此,本书堪称是诺拉主编的论文集《记忆之场》的姊妹之作,值得反复研读。

  • 作者:芜菁丿 发布时间:2016-07-12 18:27:32

    仅仅是工具书

  • 作者:艾吉奥 发布时间:2018-02-05 11:56:53

    错误的地方不少,但给人新认知的地方也不少。法兰西啊,法兰西,估计作者面对着如此复杂多面的法国,他写完此书后或者会发出如此的叹息。正如说出,中国啊,中国。这种生于斯长于斯的独特经历,使得作者与其描述的对象充满了一种残酷的、动态的、暧昧的介于“想象”与“现实”的复杂性。大革命的回荡、美国独立、绿教危机、欧盟等等在这本书里都能看到作者对它们的精心描画,至少让读者不再那么单纯地讨论法国。

  • 作者:ly的读享生活 发布时间:2017-06-12 20:57:22

    作者不停留于历史事实的叙述,而是在熟稔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穿梭自如,发表自己的史论和文论。本书无前言后记,体系也不讲究连贯性,作者宏博,滔滔不绝,猛然进入可能会懵(我是这样的,哭~),可搭配《记忆之场》阅读,看完那本再翻这本,就感觉清晰多了。

  • 作者:Sarcophagus 发布时间:2017-11-24 00:50:39

    定价高昂,内容厚实,封面配图色彩有味道,人名注释格式缺心眼。虽无《记忆之场》之神妙理论思考,仍有绵密醇厚的个案梳理。可惜中译乍看辞汇不俗,但不懂法文不治法国史如我,亦是满目专名错误。不仅不识外国名人塞万提斯、杰斐逊、伯克、特赖奇克、帕森斯、李普塞特、罗森茨威格、斯皮尔伯格等,也不识法国名人斯塔尔夫人、杜尔哥、圣茹斯特、罗兰·巴特、阿尔都塞、杜比等。译不对法国史重要事件如布汶战役,连维也纳、哈布斯堡、启蒙、亚布拉罕都能译错,令人瞠目。即便只论文学本行,也搞得出《反对圣伯夫》和《坟墓外回忆录》。圣伯夫、费弗尔、布罗代尔、克罗齐埃、涂尔干、Peguy、Seignobos、Thierry、Duruy等法国名人译名皆前后不一乃至有三。法语系主任单独署名,无法甩锅,两名编辑恐难撇清。


深度书评:

  • 犯罪人论

    作者:樱桃小丸子 发布时间:2019-08-30 09:27:43

    作者通过对面相和骨骼等生理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天生犯罪人这一观点,只是此书写于19世纪,例证取材过于陈旧且地域性强过强。时代发展到今天,经侦方法也日新月异,血液、指纹、DNA……客观来讲都比颅相更科学、更严谨,但在当时那个年代,作者能提出这样的理论,想来绝对应该是标新立异的吧。

    本书比较吸引我的其实是后半部分对犯罪行为的看法、思考和建议,作者有几个观点可谓极端异常与鲜明,比如他认为知识和教育并不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犯罪,甚至会激发罪恶;他还提到监狱对于罪犯而言不是刑罚工具,它甚至有反作用,可以教会犯人犯罪的技巧等……这些观点与我们现今的认知有非常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时代的迥异性。

    作者另外提到了对于罪犯和犯罪行为应采取的态度及解决办法,总的来说,他比较倾向于怀柔政策,提出的建议和方式也多是疏大于堵,个人感觉作者好似一个性情中人,作为人类学家,他也是为犯罪这事操碎了心啊!

    最后附一篇转载他人的文章,可以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作者本人及这部著作。

  • 构建法兰西民族的记忆之场

    作者:ly的读享生活 发布时间:2017-06-26 10:01:32

    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1931— )以“记忆之场”闻名于世。这是一个大型的文化工程。从1978年到1992年,诺拉召集了120位学者,共同完成了135篇长论文,结集为三部(《共和国》、《民族》、《复数的法兰西》)七卷本,于1993年获得法国国家最高学术奖。2001年,诺拉当选为仅有40名定员的法兰西学术院院士。

    南京大学出版社经多方磋商,获得了“记忆之场”的部分授权,于2015年8月出版的《记忆之场》是目前我们可以读到的唯一中文译本。内含11篇论文,共516千字,由八位作者撰写,其中诺拉担纲了四篇,分别是《记忆与历史之间:场所问题》、《纪念的时代》、《如何书写法兰西历史》和《拉维斯的<法国史>:对祖国的敬爱》。由标题可以看出,这些文章应当是“记忆之场”提纲挈领的指导性文章。

    “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其实是诺拉生造的词语,由场所(lieu)和记忆(mémoire)两个词语构成。诺拉说:“历史的演变在加速。”加速意味着“真实的、社会的且未被触碰的记忆和历史之间的巨大鸿沟”。诺拉所要做的,就是把历史重新唤回记忆之中,使它重新进入公民的记忆里,因此要构建记忆之场。孙江在给《记忆之场》所作的序言中,概括“场”有三种特征:实在的、象征的和功能的。比如,档案馆是实在的场,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教科书、先贤祠、凯旋门、老兵协会等作为仪式对象进入记忆之场。世代的观念是抽象的记忆之物,但它承载了形塑和传承记忆的功能,通过人们的行为表现其实在性。这三种特征相互影响,彼此决定,记忆与历史穿插其中。

    “记忆之场”完结了,诺拉的思考仍在继续。时隔二十年之余,诺拉在2013年出版了个人专著《追寻法兰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推出了中译本。诺拉说,《追寻法兰西》是“我对法国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层面,汇总了我关于法国、法国身份特征以及法国记忆的主要论文”。该书总共484千字,分五个章节,诺拉指出,其中最活跃、最中心的是第三章,即“国家、共和政体与革命”。围绕此章,承前启后。推溯共和政体的起源、表现,比较法国与美国模式的不同,最后归结为“身份认同之路”。

    共和政体形塑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大革命的诠释是十九世纪以及之后流行的政治态度与冲突的核心。思想家和史学家在政治、论辩、偶尔还通过暴力比较各个法国史版本,而他们发现法国大革命是其中关键的参考点。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法国史家儒勒·米什莱撰写了洋洋洒洒的23卷的《法国史》,其中两卷《法国大革命史》尤为重要。米什莱认为大革命是民主史诗;个别的政治领袖是次要的,对他们的错误要予以谴责,但民众不可能犯错:在大革命的“仁慈时代,全体民众都是行动者;在残酷时代,只有少数人是行动者”,在革命的第一场危机里,每一个民众的“心胸时刻感受伟大的情操”。诺拉用“癔症”来形容米什莱,看得出,他不喜欢米什莱。这种激情的、主观性的、浪漫主义的写作方式,是诺拉并不看好的,但米什莱关注人民、将之当作集体性的英雄,兼具生动的描写和饱满的情感,的确很容易让民众产生归属感。另一位《法国史》作家——厄内斯特·拉维斯要比米什莱克制得多,他在选材和措辞上都很谨慎。诺拉在“记忆之场”里已经撰文评价了他。诺拉说,拉维斯的二十七卷《法国史》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有资格成为记忆之场,是因为他将历史研究的实证性和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结合在了一起。拉维斯的另一项成就是法国小学历史教材权威编者,诺拉在本书里把拉维斯定义为“国家教员”, 我们从他身上清楚地看到历史学传统在民族问题上的投入,及其与公民教育之间的联系。

    历史在法国社会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1982年的一次部长会议上,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说:“一个民族不教授自己的历史就丧失了自己的认可。”总统所言并非个人见解,而是法国人普遍认可的观点。法国权威的《历史》杂志在1980年1月的社论中就强调,法国的民族认同,甚至民族之存在都要通过历史教学来获得:“一个社会若是逐渐在学校里取消历史课,便等于在自杀。”诺拉非常重视教育在打造共和国公民责任感中所起的作用,这可见于他在第二章中对费迪南·比松和《教育法和初级教育词典》的盛赞,也可见于他对拉维斯的不断提及,最终他以“代”融合了教育对群体记忆构建的完成。

    诺拉认为,“代”的概念很古老,它的参考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圣经》、希罗多德、普鲁塔克。到了近现代,这个概念广泛出现在心理学、人种学、经济学和人口学等方面的研究。对历史学来讲,“代”显得稍纵即逝、不易捉摸。而在《追寻法兰西》里诺拉抓住了它,详细地解释了它。“代”,记忆,象征;对自己的纪念,对一代人的自我肯定、转移;借助历史事件(比如1968年的这代人)完成的身份鉴别符号。每个国家都面临着民族认同问题。正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说:“民族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民族虽然古已有之,但民族国家是晚近产物,民族主义是近代现象,而历史学就是民族认同的熔炉。历史理念界定了一个民族或时代的独特性和统一性。诺拉指出,对法国来说,“76年的精神”只是出于相似性的影响才跨过大洋彼岸,而“89年的精神”在欧洲大陆画下了更深刻的痕迹。因此,由托克维尔对“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观察切入,诺拉提倡“反美国模式”。历史学的一大职能应当是塑造民族记忆的社会框架。通过人物传奇、群众运动、革命史诗的阐析,历史学成为团结的要素。它给法国人提供了在政治和社会领域里采取某种独立的、有强烈动机的立场所必须的思维工具。

    有关历史与记忆的关系,文化学者阿莱达·阿斯曼和克里斯托夫·波米扬在1994年12月26日曾经有过一场访谈(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北京大学出版社P156-159)。两位学者批评了历史书写放弃批判功能的倾向。在诺拉的项目开始之前,西方最流行的是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年鉴学派。年鉴学派主张研究历史不带任何与记忆的关联。专注于像人口结构与价格波动等必须脱离可感知性、可回忆性的内容,导致的后果之一,历史成为一个高度特殊的事件,跟外行很难产生联系。为获得这些新知识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历史渐渐淡出了民众的意识,甚至被排除在学校课程和教学计划之外。皮埃尔·诺拉和“记忆之场”的最大功绩就在于历史学与公民联系的回归,让历史书写的记忆维度和科学维度重新统一。

    “记忆之场”是一个集体项目,皮埃尔·诺拉主要作为主导者掌控全局。《追寻法兰西》则是对他个人来说更完整意义的集大成作品。对每个群体来说,向历史寻找记忆涉及自我身份认同,“历史学家就是防止历史仅仅成为历史的人”。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喜欢谈论路易十四、拿破仑,谈论法国大革命,谈论法国的时装、美酒和巴黎的气息?它们是如何携带着历史进入我们的记忆的呢?对法兰西历史的再次书写,也唤起了我们对“记忆之场”的记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收费(180+)
  • 一星好评(393+)
  • 傻瓜式服务(417+)
  • 字体合适(207+)
  • 差评(193+)
  • 实惠(569+)
  • txt(495+)
  • 无漏页(88+)

下载评价

  • 网友 融***华: ( 2025-01-07 13:46:45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菱***兰: ( 2024-12-29 06:39:0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丁***菱: ( 2024-12-17 03:52:4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孔***旋: ( 2024-12-17 22:05:5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谢***灵: ( 2024-12-17 14:12:5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温***欣: ( 2024-12-14 13:31:36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曾***玉: ( 2025-01-09 01:24:15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师***怀: ( 2024-12-19 20:59:59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孙***夏: ( 2025-01-02 00:31:2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濮***彤: ( 2025-01-09 19:37:5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冯***卉: ( 2024-12-30 01:24:30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27 05:01:4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