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感受发生的一切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57

感受发生的一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感受发生的一切精美图片
》感受发生的一切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感受发生的一切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413985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1
  • 页数:335
  • 价格:3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57

内容简介:

“我们是如何认识到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我们的意识和个人心灵是如何产生自我感的?”在这本人们殷切期待的菱中,令人尊敬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将其多年对于神经病患者的研究和写作天赋奉献给了脑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领域——意识的奥秘,对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意识对于生存的意义提出了新的理解。

在当前关于意识的观点发生剧烈分歧的时刎,达马两奥坚持认为,对我们是如何产生心理表象或者注意到这些表象进行解释,并不足以解释清楚这个奥秘。要对意识的产乍作出令人满意的假设必须要尝试对自我感是如何进入心灵的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达马西奥认为,自我感并不依赖丁记忆或推理,甚至也不太依赖于语言。他论证说,自我感依赖丁在与客体建立联系的活动中脑对有机体进行描绘的能力。反过来,这种能力又是脑参与调节生命过程的一种结果。但在自我感产生之初,它还是另外一种装置,其目的旨在保证个体的生存。

在拜渎r达马两奥的那本罩程碑式的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一书后,乔纳斯·索尔克写道:“在观察你自己或另一个人时,对你所看到的事情背后所发生的一切,你将再也不会茫然无知。”

《感受发生的一切》带着你沿着同样的发现之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且指出了“意识是如何成_为一把打开考察生命之谜的钥匙,是如何使我们的祖先获得了这种使我们成为人的体验”。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1.走进舞台的灯光里

走进舞台的灯光里

身在心不在

意识的问题

对意识进行探讨

心灵、行为和脑

对神经病学和神经心理学证据的反思

寻求自我

我们为什么需要意识

意识的开端

应对秘密

隐藏和寻找

第二部分 感受和认识

2.情绪与感受

再次与情绪相伴

一个历史的插述

脑所认识的要多于有意识的心灵所揭示的

对无法控制的事情进行控制的一段插述

什么是情绪?

情绪的生物学功能

诱发情绪

情绪的机制

没有恐惧

情绪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明确情绪的定义:一段插述

表征情绪和感受的基质

3.核心意识

醒觉

注意和有目的的行为

从意识的缺失研究意识

4.若明若暗的暗示

语言和意识

如果你有那么多钱:对语言和意识的评论

记忆和意识

什么也想不起来

戴维的意识

收集一些事实

若明若暗的暗示

第三部分 认识的生物学

5.有机体与客体

自我背后的身体

稳定的需要

作为自我先兆的内部环境

关于内部环境的更多描述

在显微镜下

管理生命

为什么身体表征十分适合于表示稳定性

一个身体一个人:自我的单一性的根源

有机体的不变性和永久的非永久性

个体的视角、拥有者和代理人的根源

身体信号的映射

神经自我

执行原始自我的命令所要求的脑结构

执行原始自我的命令所不要求的脑结构

有待于认识的事物

对已知事物的失调状态的说明

这一定是我,因为我就在这里

6.核心意识的形成

意识的诞生

当乐曲在演奏时你就是乐曲:转瞬即逝的核心自我

超越转瞬即逝的核心自我:自传式自我

把核心意识集合起来

对二级神经模式的需要

二级神经模式位于何处?

认识活动的表象

意识来自于被感受到的客体和回忆起来的过去知觉

核心意识的非言语性质

无言语故事叙述的天然本性

关于小矮人的最后阐述

盘存

7.扩展的意识

扩展的意识

对扩展意识的评价

扩展意识的紊乱

发作性全面性遗忘症

疾病失认症

身体失认症

短暂和永恒

自传式自我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自传式自我、同一性与个人

自传式自我和无意识

先天的自我和文化的自我

超越扩展的意识

8.意识的神经病学

对陈述1的评估:原始自我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

昏迷貌似睡眠

闭锁综合症看起来像昏迷

对昏迷和持续植物性状态的神经联系的反思

网状结构的过去和现在

一个悄然不被人知的秘密

从经典实验的角度看原始自我的解剖结构

使事实与解释相符

对陈述2的评估:二级结构在意识中的作用的证据

对其他陈述的评估

结论

一种显著的功能重叠

网状结构和丘脑的一种新关系

一个违反直觉的事实?

第四部分 认识的界限

9.对感受的感受

对感受的感受

情绪感受的基质

从情绪到意识感受

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对背景感受的一点说明

感受必定与身体有关

脊髓切断手术后的情绪和感受

来自迷走神经和脊髓切断手术的证据

来自闭锁综合症的教训

向在身体帮助下的情绪学习

10. 使用意识

无意识及其局限

意识的价值

我们将能够体验到别人的意识吗?

在这个宏伟的计划中,意识排在什么位置?

11.在意识之光的照耀下

通过感受和通过光线

在意识之光的照耀下

附录 对心灵和脑的注解

各种各样的术语

什么是表象和什么是神经模式?

表象并不只是视觉的

建构表象

表征

映射

在产生表象的过程中知识的秘密和裂隙

一些新的术语

神经系统解剖学中的某些线索

心灵背后的脑系统

注释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对曾经真实地感知到的某个客体的那些痕迹性记忆,不仅包括对该客体的感觉方面的记录,如颜色、形状或声音,而且包括对动作调节的记录,这些动作调节必然伴随着感觉信号的收集;另外,这些记忆还包含着对该客体的必然的情绪反应的记录。因此,当我们回忆一个客体的时候,当我们允许这些痕迹把它们内隐的信息变成外显的时候,我们提取的不仅是感觉数据,而且还有相应的运动和情绪数据。当我们回忆一个客体的时候,我们回忆的不仅是一个实际客体的感觉特点,而且是有机体对该客体的过去反应。


我把情绪的确实,从背景情绪上升至更高水平的情绪,看作是受到损害的重要的身体调节机制的标志。核心意识在功能上接近于这些受到损伤的机制,和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和它们一起受到了损伤。在情绪加工过程与扩展意识之间并没有这种密切的功能关系。正如第七章所提到的,那就是为什么扩展意识受到损伤并不伴随着情绪损伤的原因。


studying consciousness was simply not the thing to do before you made tenure, and even after you did it was looked upon with suspicion


任何面临死亡的人都将明确地知道我指的是什么,或许是因为,死亡的这种不可逆性将我们的思想敏锐地集中在一种不朽的标准上,即人类应该有思想的生活。但是,我们不应该让死亡使任何人都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生活应该足以使我们要求人类的心灵要尊重其尊严和境界,而且,几乎自相矛盾的是,要敏感地对待其脆弱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隐藏不是把资源集中在我们的内部状态上,而把资源集中在将世界上的问题描绘出来的那些表象上,或者集中在那些问题的前提上,或者集中在对它们的解决方法和可能的后果所作的选择上,或许这是更有利的。但是,这种观点的歪曲与在我们心灵中所适用的东西有关,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倾向于阻止我们感受到我们称为自我的这个东西的起源和本性。但是,当把这个面纱揭开,达到人类心灵所能理解的程度时,我相信,我们就能在个体生命的表征中感受到我们称为自我的这个结构的起源。


有人曾告诉我,感受发生在情绪之后这种观点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即使对情绪进行压抑可能仍会产生感受。但是,除了对面部表情进行部分的压抑是可以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训练我们的情绪,却不能完全地压抑住它们,我们所具有的内在感受就是我们没能成功地压抑情绪的证据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我们是如何认识到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我们的意识和个人心灵是如何产生自我感的?”在这本人们殷切期待的菱中,令人尊敬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将其多年对于神经病患者的研究和写作天赋奉献给了脑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领域——意识的奥秘,对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意识对于生存的意义提出了新的理解。

在当前关于意识的观点发生剧烈分歧的时刎,达马两奥坚持认为,对我们是如何产生心理表象或者注意到这些表象进行解释,并不足以解释清楚这个奥秘。要对意识的产乍作出令人满意的假设必须要尝试对自我感是如何进入心灵的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达马西奥认为,自我感并不依赖丁记忆或推理,甚至也不太依赖于语言。他论证说,自我感依赖丁在与客体建立联系的活动中脑对有机体进行描绘的能力。反过来,这种能力又是脑参与调节生命过程的一种结果。但在自我感产生之初,它还是另外一种装置,其目的旨在保证个体的生存。

在拜渎r达马两奥的那本罩程碑式的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一书后,乔纳斯·索尔克写道:“在观察你自己或另一个人时,对你所看到的事情背后所发生的一切,你将再也不会茫然无知。”

《感受发生的一切》带着你沿着同样的发现之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且指出了“意识是如何成_为一把打开考察生命之谜的钥匙,是如何使我们的祖先获得了这种使我们成为人的体验”。


精彩短评:

  • 作者:俞晓之 发布时间:2018-02-15 11:07:52

    有空就读,常读常新。

  • 作者:路德维希 发布时间:2011-03-23 16:18:44

    我给的是五颗星。

  •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1-23 15:07:25

    :

    B022/3371

  • 作者:行初 发布时间:2010-10-27 17:12:41

    忍受著爛翻譯抱著不放

  • 作者:拆迁队长哥伦布 发布时间:2021-10-09 10:45:34

    太学术了,而且有很多病例分析

  • 作者:沐沅步步 发布时间:2014-07-21 00:02:41

    此书的有些话很可疑,譬如大爆炸后宇宙以一团氢氦气团的状态极速膨胀,我想象着觉得特喜感。本底辐射这个译法满新鲜的,本底辐射background radtion的范围比文中所用概念的范围要大,为何不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有cosmic呀。我不喜欢这书,感觉译者不懂天文,连“NGC408——一个旋涡星系,严密地与地球结合在一起”这样莫名其妙的鬼话都出来了,真要命。


深度书评:

  • 关于自我的无我性

    作者:肖陀先生 发布时间:2023-05-22 19:06:43

    ——阅读《当感受涌现时》

    1

    这并非我第一次阅读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的作品。数年前我就拜读过他那本非常著名的《当自我来敲门》。他和另外一位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一样,都是我较为推崇的心理类书籍作者,原因是他们将思考对准了人类自身。这样讲有些奇怪,毕竟心理学本就是研究我们人类自身的,但一百多年来也只是在人类意识外部敲敲打打,至今为止,许多关于意识的学说也不过是假说而已。

    在本书中,作者同样提出了一种假说(请不要看不起假说),认为意识本身是作为感受呈现的。说得再绝对一些,意识很可能是一种极为独特的感受,尽管独特,仍然是感受。他探讨了意识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意识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在意识中扮演的角色问题,尽管其间有一些神经疾病案例(大脑创伤)可以充分说明意识和大脑的关系,但仍然无法完全验证意识的本质。

    讲到意识,我们就无法回避自我意识的存在,即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存在(自我感)。作者指出,意识和自我并非一回事,我们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拥有意识但会丧失自我(比如失神发作)。在心理学意义上,每一个用于描述“自我”的词眼都应该非常谨慎,因为“自我”并非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术语。作者非常谨慎地将自我分为原始自我、核心自我和自传体自我。这三类自我同时集合于被作者称为核心意识的领域当中。其中原始自我是我们身而为人感知不到的,是一种神经模式在头脑中的表征,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出厂状态”。因为客体(环境)会改变原始自我,此时核心自我就出现了,但它无法用语言精准表述。这是一种我们能够意识到的且在一生中只经历极少变化的自我。比如你现在阅读这篇书评,

    你知道是你在阅读。

    这个“你”是不需要且不可能用任何语言去描述的。它是一种主体的感受。

    但是这种感受只会出现在当下,无法连接过去和未来。我们认为,一个“我”的产生有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当我们回想自己时,也会用这样的时空顺序去体验。这就是自传体自我。作者认为它是一种内隐记忆。它给我们的自我感增加了不少立体的感觉,据此成为“我曾经这样活过”的证据。

    核心意识(即包含了三种自我的意识)虽然是基础,但并非意识的全部。事实上我们平时所讲的意识,是扩展意识的指代。作者认为,扩展意识是一种惊人的功能,其最高级形态是人类所独有的。在我看来,扩展意识是基于记忆之上的富有创造力的内心世界。我猜想作者基于一个科学家的谨慎,没有将之称为心灵。但事实上,他所描述的巨大的全景图正是我们塑造的心灵世界本身。

    2

    我们无法知晓这些意识与头脑区域的对应关系。除了象作者这样的神经科学家以外,很少有人对大脑功能区域感兴趣。问题在于,

    脑神经的研究注定要将意识层面作为其产出物进行定论。

    这正是这本书不得不用大脑图示去解释脑神经和意识关系的原因。作者的本意是将意识(包含感受和情绪)带到聚光灯下,但这似乎不是舞台上的聚光台,而是手术台上的无影灯。

    这是西方心理学家的通病(当然,也没有所谓的东方心理学家),哪怕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喜欢用火与木头来举例子,西方心理学家一定要研究明白,究竟哪种木头会产生哪种火,毕竟这是一个科学范畴的命题。他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什么”这样的逻辑。但在这种逻辑中,我们能够获知的是,作者是承认自我存在的。当然,他也同时承认,自我的存在并非是一种单一的形式,甚至不是一种固态的形式。用作者的话来说,核心自我是客体引起的,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客体进入意识的过程,客体的变化将会引起自我的变化。

    情绪、感受、自我、意识,这四者的相互联系以及其生物意义上的产生机制是作者感兴趣的领域。为什么要强调生物意义?因为心理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将人作为一种客体,甚至是作为一种

    物理现象

    去分析。倒不是说这种研究方式有辱于人类本身的尊严,有损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神秘性,而是我们必须要直面这个命题的正确性:人类的情绪、感受和意识是否只是脑神经外加分泌物的一场把戏?

    科学家不是不承认把戏,无非是想知道这个把戏(或者说魔术)到底是怎样操作的,通过什么路径实现。这就是他们所称的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的奥秘。这正如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在西方科学领域中,这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大脑产生意识,这当然是一个正确的命题,但不意味着它是一个完整的命题。一如我以前所坚持的,“木头产生火”这个命题是正确的,无论我们是否知道其原理。但这并不等于“木头是火”。在生物意义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具备多元化的命题思维:客体进入大脑引起变化,产生了自我。

    然而不管是客体还是大脑,都不是自我。

    “什么是什么”的逻辑很可能并不适合所有的命题,甚至连量子物理学都不再适用。这不是科学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视角问题。

    我们需要回答的是“什么不是什么”。

    在这个逻辑下,作者所说的“自我”本质上是一种“无我”,正如其所说,是一种感受。

    3

    佛学和科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有重合的地方,但目的却截然不同。科学在于揭示和解释,而佛学则是实践。前者以客体为主,后者以人为主。前者解释“什么是什么”,后者阐述“该如何做”。一般人很难懂佛学的逻辑是因为他们一开始的视角就是错的。佛学是“不解释”的(或者说不用我们惯常的语言体系去解释),因为解释需要语言,语言需要逻辑,逻辑需要概念。当我们企图用概念来解释时,就违背了佛学的最初目的:解脱我们的痛苦。痛苦即是感受。

    这正如一台电视机,科学用各种原理解释这台电视机的工作原理,而佛学让你动手打开电视机,因为电视机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收看节目。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佛学排除了宗教意义,是一种方法论。我一直认为,在当代,宗教意义阻碍了佛学的发展,也让人们无法学会用另一种视角看待问题。但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在这里不多加解释。

    “无我”是佛学极为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很难用另一个视角去看待问题,所以一般人会简单将“无我”理解成“没有我的存在”,而强烈的自我感(哪怕它是一种感受)当然非常抗拒这种论断。比如你现在肯定认为是自己在阅读,如果没有“我”作为阅读的动作发出者,谁在阅读?一不小心,这就成为玄学上无休无止的讨论。

    事实上,在我看来,“无我”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它排除了“我”这个概念。因为佛学认为执取“我”是痛苦的来源。“这是我的”“这不是我的”,这些思维视角恰恰是争端的发酵地。当我们使用“我”时,“我”是个指代名词,这个指代名词并不等于真正存在的那个生命体,哪怕他(她)有典型的自我感。第二层含义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可以称之为“我”的永恒不变的个体(没有自性)。就达马西奥的理论,“自我”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达马西奥认为人存在自我,而佛学认为“无我”,实质上他们分别用不同的语言逻辑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科学和佛学似乎在某一点上交汇了,或者说一句也许科学家们不喜欢听的话,科学似乎在为佛学作注解。

    当然,我无意于在科学和佛学中踩一捧一,而是想提示一个事实:我们能够从达马西奥的作品中获益良多,但无法读出“我们该怎么办”的信息,作者也无意于提供这样的信息。至于读者,我只有一点小小的建议,请不要把心理学书籍理解成心理治疗的书籍。

    4

    让我们感觉一下“自我”的存在。

    这种感觉非常容易。哪怕你闭上眼睛,都不会害怕丢了自己。“自我”可以从呼吸上,从视觉、听觉、触觉上,可以从肉身上,甚至可以从镜子中获取。但是,此时也许你应该好好想一想,你所获取的到底是自我本身,还是自我存在的间接证据?从任何角度,哪怕你脱光衣服站在镜子前,都无法验证自我的存在。就如作者所举的那些病例患者,他们站在镜子前,但并不认识自己。

    也就是说,自我其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你只能感觉它

    。这似乎让我们开始有些犹豫当初的结论。现在我们把“自我”换成另外一个事物,我们暂且命名为X,X看不见摸不着,你只能从别人口中听到它的存在,但你知道,说X存在的那些人也从没有看到过它。那么,你有多大的概率会相信X真的存在?

    如果以以上这些证据,你就能相信X的存在,那么,你理所当然应该相信外星人的存在,甚至鬼魂的存在。

    这样设例并非想尽力去证明自我的虚无,尽管“自我”的确不是某种客观意义的实有。我只想开放性地打开另外一个视角,去观察某些我们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其实自我存不存在,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并非什么大问题,即使将来科学界对意识问题有了盖棺定论,我们的感觉也不会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确需要学会不用单一的视角去观察事物,包括自己。

    还是用电视机举例子。我们不需要关心其原理,只需要知道自己对哪些节目感兴趣并有能力调到相应的频道即可。哪怕那是一台被称为“自我”的电视机。就算坏了,修理工作还是交由达马西奥这些人去做吧。

    肖陀2023.5.16于云和

    本文首发于个人心理与思想类公众号:少数人的修行

  • 意识曼荼罗

    作者:Fan 发布时间:2008-11-20 20:58:09

        最初的灵光是当我的自我意识回望自己的时候,突然醒悟到自己不过是个影子,是那一束光照在水中映到墙上的粼粼波光。

        看见了自己源自最初的映射,自我如何从生命边界的触摸中被“界定”出来,又在对世界的张望中找到自己,如同意识得到了语言。

    碎片般的记忆被连串起来,“自传式”的自我象浮现出海面的岛屿。森林渐渐茂密,飞鸟来栖,热闹起来。

        而那无言者象海一样静默着,沉睡去,被喧哗遗忘,无边无际,难以形容。

        当T.S 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写出:“如此深沉动听的音乐却一点儿也没听到”,以及“当乐曲在演奏时你就是乐曲”的时候,可能也是在思考这个过程。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无颠倒(514+)
  • 值得下载(94+)
  • 藏书馆(235+)
  • 一般般(146+)
  • 已买(644+)
  • 品质不错(599+)
  • 方便(156+)
  • 差评少(612+)
  • 无盗版(296+)
  • 盗版少(215+)
  • 引人入胜(136+)
  • 赞(99+)

下载评价

  • 网友 芮***枫: ( 2024-12-10 15:51:0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常***翠: ( 2024-12-13 21:40:3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印***文: ( 2024-12-24 19:12:28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邱***洋: ( 2024-12-11 17:44:34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詹***萍: ( 2025-01-09 01:29:5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敖***菡: ( 2024-12-27 12:59:0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林***艳: ( 2024-12-31 04:37:4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石***烟: ( 2024-12-26 17:52:1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苍***如: ( 2024-12-30 12:11:08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冯***丽: ( 2024-12-16 19:37:51 )

    卡的不行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