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手艺之道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13

手艺之道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手艺之道精美图片
》手艺之道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手艺之道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984714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4
  • 页数:272
  • 价格:12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13

内容简介:

安田猛、王金山、朱哲琴、吕敬人、蒋琼耳、欧阳应霁、阮义忠、汪芜生、周功鑫……

18场对话,18个火种|点亮国潮复兴背景下的时代脉络

*内容简介

手艺是一种生活方式。传统的手艺顽强地代代相传,如同太阳朝升夕落,人间晨钟暮鼓。看似单调、重复的劳作,赋予手艺以神性之光。这本 访谈录想要呈现的,并不只是沉默的坚守,更是在时代洪流中,在面临“民艺与设计”“传统与创新”“消亡与重生”等等这些宏大命题时,所谓的手艺,还有哪些空间和可能。

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创作者,面对现实的困境,率先醒来,努力发现症结所在,并以孜孜不倦的创作作为回应,不仅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更为手艺的存续与迭代拓出新的空间。书中收录了18篇访谈,更是18种觉醒与新生之路。手艺从传承、革新到传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这些对话中发现端倪,获得启迪。作为回报,传统技艺与器物,同样给设计界带来了反思、沉淀与重新出发的契机。

*本书亮点

△三度“亚洲卓越新闻奖”得主张泉,历时9年多,采访18位杰出设计者和手艺人,点亮国潮复兴背景下的时代脉络。

△本书与通常的手工艺类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单纯地展示手艺之美,而是介绍手艺在当代的生存境遇,以及为它的存续和发展而努力的人的故事。他们从传统中汲取力量,又希望重估传统的价值。他们勇于创新,也承受着创新引发的困惑与迷惘。他们怀抱着极大的野心,试图颠覆时代的规则,却又极度谦卑。他们不断突破想象的极限,却又努力把握革新的分寸。他们没有被多变的风潮裹挟,努力恪守着自身的选择。他们没有被凡庸的激情淹没,甘愿沉潜于造物的时光。他们所恪守的,即所谓的“手艺之道”。

△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创作者——陶艺家、缂丝家、印染家、漆艺家、制琴师、产品设计师、书籍设计师、纺织设计师,也有科学家、博物学家、摄影家、艺术家、音乐家、美食家——面对现实的困境,率先醒来,努力发现症结所在,并以孜孜不倦的创作作为回应,不仅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更为手艺的存续与迭代拓出新的空间。这些探索涉及手作、教育、研究、收藏、展览、空间规划、生活体验、文创开发与品牌塑造。手艺从传承、革新到传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这些对话中发现端倪,获得启迪。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如实记录了当今设计界对传统的反思与再造。妙手匠心,令传统手艺与当代语境接轨,重获新生——这并非一场单方面“拯救”,而是彼此成全。

△本书采用线装裸脊工艺,展现手艺的质朴与纯真;内文使用日本进口雪莎樱花纸,156幅彩图,高清细腻还原艺术之美。


书籍目录:

前言:手艺之道

上篇:我之深处

安田猛(Takeshi Yasuda)

在“中间地带”发现自我

八木隆裕(Takahiro Yagi)

头文字K

王金山(Wang Jinshan)

经纬时光

吴元新(Wu Yuanxin)

采蓝

菱田贤治(Kenji Hishida)

我的信条是不和别人较量

李伯苍(Lee Boa-Tsang)

我的客人是琴,不是人

伊格拉·露西娜·奥帕拉(Igora Lucyna Opala)

羊毛书写者

中篇:设计的尺度

吕永中(Lv Yongzhong)

如何驯服一匹野马

殷九龙(Yin Jiulong)

无法告别的告别

朱哲琴(Dadawa)

民艺启蒙众生

吕敬人(Lu Jingren)

中国设计的觉醒

蒋琼耳(Jiang Qiong Er)

“上下”求索

丁念祖(Peter Ting)

时代的敲门人

下篇:重塑公共生活

欧阳应霁(Craig Au-Yeung Ying Chai)

味道ING

阮义忠(Juan I-Jong)

1/125秒以后

张清渊(Ching-yuan Chang)

学院之光

汪芜生(Wang Wusheng)

天域黄山,如何进入公共生活

周功鑫(Kung-Shin Chou)

新生

后记: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作者介绍:

张泉

曾任《生活月刊》杂志主编。主要作品有《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中华文明访谈录》(独著)、《敦煌:众人受到召唤》(合著)、《陶艺美学录:寻访当代陶艺名家》(主编)。参与创作纪录片《辛亥》(撰稿)、《五大道》《大上海》(总撰稿),曾多次获得“金鹰奖”“星光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中国纪录片年度作品”等奖项。其在《生活月刊》杂志主持策划的专题报道,曾多次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颁发的“亚洲卓越新闻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手艺之道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手艺之道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手艺之道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安田猛、王金山、朱哲琴、吕敬人、蒋琼耳、欧阳应霁、阮义忠、汪芜生、周功鑫……

18场对话,18个火种|点亮国潮复兴背景下的时代脉络

*内容简介

手艺是一种生活方式。传统的手艺顽强地代代相传,如同太阳朝升夕落,人间晨钟暮鼓。看似单调、重复的劳作,赋予手艺以神性之光。这本 访谈录想要呈现的,并不只是沉默的坚守,更是在时代洪流中,在面临“民艺与设计”“传统与创新”“消亡与重生”等等这些宏大命题时,所谓的手艺,还有哪些空间和可能。

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创作者,面对现实的困境,率先醒来,努力发现症结所在,并以孜孜不倦的创作作为回应,不仅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更为手艺的存续与迭代拓出新的空间。书中收录了18篇访谈,更是18种觉醒与新生之路。手艺从传承、革新到传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这些对话中发现端倪,获得启迪。作为回报,传统技艺与器物,同样给设计界带来了反思、沉淀与重新出发的契机。

*本书亮点

△三度“亚洲卓越新闻奖”得主张泉,历时9年多,采访18位杰出设计者和手艺人,点亮国潮复兴背景下的时代脉络。

△本书与通常的手工艺类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单纯地展示手艺之美,而是介绍手艺在当代的生存境遇,以及为它的存续和发展而努力的人的故事。他们从传统中汲取力量,又希望重估传统的价值。他们勇于创新,也承受着创新引发的困惑与迷惘。他们怀抱着极大的野心,试图颠覆时代的规则,却又极度谦卑。他们不断突破想象的极限,却又努力把握革新的分寸。他们没有被多变的风潮裹挟,努力恪守着自身的选择。他们没有被凡庸的激情淹没,甘愿沉潜于造物的时光。他们所恪守的,即所谓的“手艺之道”。

△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创作者——陶艺家、缂丝家、印染家、漆艺家、制琴师、产品设计师、书籍设计师、纺织设计师,也有科学家、博物学家、摄影家、艺术家、音乐家、美食家——面对现实的困境,率先醒来,努力发现症结所在,并以孜孜不倦的创作作为回应,不仅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更为手艺的存续与迭代拓出新的空间。这些探索涉及手作、教育、研究、收藏、展览、空间规划、生活体验、文创开发与品牌塑造。手艺从传承、革新到传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这些对话中发现端倪,获得启迪。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如实记录了当今设计界对传统的反思与再造。妙手匠心,令传统手艺与当代语境接轨,重获新生——这并非一场单方面“拯救”,而是彼此成全。

△本书采用线装裸脊工艺,展现手艺的质朴与纯真;内文使用日本进口雪莎樱花纸,156幅彩图,高清细腻还原艺术之美。


精彩短评:

  • 作者:韧勉 发布时间:2022-04-04 13:20:07

    继《荒野上的大师》之后张泉又一非虚构群像写作,多次采访东亚中、日、韩、越多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的心路历程,非常规整的人物采访通讯结集,读者可以从阅读中,汲取专注的心力,以及看淡人生百态。

  • 作者:万物静默如初 发布时间:2022-05-19 10:49:25

    解开一个结,有时只在闪念之间,有时却要琢磨十年。匠心的传承往往潜移默化。

  • 作者:叶酱 发布时间:2022-12-01 11:17:59

    印象很深刻的是那位书籍设计大师,命运的大锤在青春正好的年纪砸下来,我现在终于感同身受那种绝望了,几乎所有同时代的中国艺术家,都有类似的经历,背负着十字架前行。京都那位开化堂六代目的故事,就非常的日本匠人模版,一生只做一只茶罐,但能够微调传统也很棒了!

  • 作者:外外 发布时间:2022-03-30 19:01:38

    看多了手艺的没落和挣扎,这本富有生机,新鲜的东西。

  • 作者:danyboy 发布时间:2023-12-19 09:32:06

    这些手艺,绝大多数一两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还是凡人凡物,当实用性褪去,艺术性凸显。我喜欢朱哲琴啊,一直就喜欢。今天我们的手边身上之物,又有多少将来会重蹈命运呢。如果从今天开始,执著的做一件事情做到老到死,你会选择做什么?(写钢笔字手艺大师?手机输入法大师?……)

  • 作者:Frenovus_L 发布时间:2018-03-11 16:48:27

    美国的知识分子能够做出这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推动意义的调查,真让人感动不已。研究不仅得到各种基金资助,成书后还获得总统奖。想起我们的gov不久前抓捕了组织工人读马克思著作的北大博士,真的不知该作何语。


深度书评:

  • 艺术的18种“看懂”方式

    作者:新民说 发布时间:2022-05-07 13:27:15

    人人都说艺术小众,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展览人满为患,随处都是举着手机打卡拍照的观众。当“小众”化成标榜自我生活趣味的标签,“艺术”由此成为不二之选,因为“好看”,更因为“看不懂”。

    网红经济带动的“艺术热”不乏批评之声,但有时候,我们很难说清楚跟风式看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尽管走马观花式的观展模式漠视了艺术创作更深层的表达意涵,然而,蒙上滤镜的照片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带动了更多人自发走进艺术空间,这未尝不是艺术进入大众生活的一种出口。

    “让艺术与公众生活建立联系”

    这一命题已是老生常谈,却仍要常谈常新,如何在快门按下后给不同个体留下更多直接或间接的美的影响,让艺术成为大家“爱看”“想看”又能“看懂”的存在,始终需要艺术家注入新鲜的思考和探索,新书

    《手艺之道:18种觉醒与新生》

    就记录了18位艺术家不同的声音和行动。

    创造“戏剧性”时空,让“美”拥有更多感知的窗口

    艺术无疑是对美的创造和表达,但由于个体对美的判断和感知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普通观众大多数时候无法迅速进入艺术作品试图营造的意境之中,表达与接收的断层在无形中树立起欣赏的屏障,“美”有时也会让人望而却步。

    为丰富观者体验,摄影家汪芜生就试图通过多种媒介手段打通与观众对话的路径:

    从首次个展开始,汪芜生希望造就的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展览现场。摄影家通过作品呈现出的意境,不仅可以被观看,也可以被倾听、被嗅到、被触摸……

    所谓“戏剧性”,更通俗的表达可以说是“观赏性”,亦即要打破艺术展览曲高和寡的迷思,使之如戏剧的起承转合一般精彩、好看。

    比如,汪芜生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做展览时,为呼应作品主题营造曲径通幽的感觉,改变了照片的陈列方式,通过高低起伏的变化“造境”。

    从排列方式的创新到艺术手段的跨界融合再到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汪芜生不断尝试延伸摄影作品的布展思路,希望从视觉出发,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同时启发触觉、嗅觉、听觉等所有感官,丰富观展体验的维度,从而更有效地引发观众共鸣。

    汪芜生30多年前提出的创见历久弥新。对于艺术家而言,不仅需要钻研作品本身的表达,也要重视展陈空间传递的信息增量,“从具体的空间扩展到人们的心理空间”,巧妙地利用空间连接起与观众对话的桥梁,让“美”更广泛更轻松地被看见、被感知。

    1988年,日本时装设计师小野邀请汪芜生用屏风的形式展现他的摄影作品。

    用器物讲故事,把知识浸入日常

    人始终对故事兴味盎然,于是,艺术家们也越来越重视展览设计的故事性。

    如果说“戏剧性”的策展思路解放了想象力,那么,“故事性”的建构就是对日常的亲近。

    和汪芜生天马行空的创新实践不同,博物馆学家周功鑫更贴近于日常,借故事勾连知识,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我们会把故事说出来,抓住观众的需求,有哪些不知道的,有哪些想知道的,在设计中融进去。

    周功鑫深耕文物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但她深知,这些散落的历史碎片距离当下人们的日常实在太过久远,从介质、材料到审美、思想,都同当下存在巨大差异,加上知识图谱的差异,如果只是简单零散的陈列展示,很难吸引年轻受众群。

    因此,她始终坚持

    “用文物说故事”

    的思路,充分调动观众的好奇心,由此实现知识和思想的传递。比如,策划“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中法艺术文化的交会”特展时,她带领团队完成了详尽的前置评估,根据观众的反馈设计故事脉络,用文物串联起两个君王、五个传教士,以及他们的影响,还特意制作了一出歌剧,邀请著名京剧演员吴兴国饰演康熙、法国当代歌剧大师诺维利演路易十四,让观众从戏剧中了解这两位君主。

    对于不了解历史的观众而言,古代的艺术作品是“费解”的,比如雅致的文人画,如果强行以说教的口吻进行阐释往往只会因枯燥乏味而适得其反。周功鑫擅长借由作品主体性和故事性的铺陈,让故事线变得清晰,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漫等创新手段提起观众的兴趣,也

    让知识变得“易嚼”也“耐嚼”

    周功鑫在抽点文献。

    在地孵化与衍生,艺术也能反哺公共生活

    除了“美”的欣赏和教育,艺术还能和公共生活产生更多互动的可能吗?摄影家阮义忠的台湾故事馆或许可以给予一些启发。

    “如果在台湾成立一个纯粹的摄影艺术中心,任你是布列松、是亚当斯,一点用都没有,你和民众太远。”

    阮义忠回到故乡宜兰,希望用影像记录台湾民间故事,再现本土原汁原味的人文地理风貌,同时,他试图以故事馆为原点,开拓教育、文创、图书馆等功能,聚拢更多民众,让故事馆成为

    市政建设

    的一部分。

    当下,在地的孵化与衍生可以走得更远。

    以日本大地艺术祭为起点,近几年,中国国内因地制宜也生发出越来越多

    “艺术进乡村”

    的尝试,比如景德镇的“艺术在浮梁”项目。艺术家受邀驻村,以在地生活元素作为蓝本进行创作;同时,依托艺术吸引外界注意力,并由此发展当地的旅游业、餐饮业,而艺术节也成为村落宣传的一个窗口,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的宣传,为村民创收。

    我们谈论艺术,总是突出、放大精神文化层面的陶冶,却忽略了艺术本身也能对物质生活有所反哺。

    当让艺术真正扎根“大地”,或可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正如《手艺之道:18种觉醒与新生》作者张泉在书里所言:

    一位艺术家对公共空间的拷问与探索,却值得深思。毕竟,让艺术与公众生活建立关系,拓宽公共空间,提升社会审美,不该只是艺术家个人的探索与疾呼,这本应是时代的共识。

    2017 年,阮义忠回故乡宜兰举办大型摄影展。这次展览最终还促成了阮义忠台湾故事馆的诞生,他希望邀请不同领 域的人物,通过影像对话,并以故事馆为原点,开拓教育、文创、图书馆等功能,吸引更多民众。(摄影:杨镇豪)

  • 重塑博物馆

    作者:新民说 发布时间:2022-05-18 18:41:04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受疫情影响,许多人暂时无法走进博物馆,切身感受文物的魅力,不少博物馆也开始尝试“云展览”,探索多种呈现形式。

    为什么我们需要博物馆?博物馆如何重塑公共生活?如何拉近展品与观众的距离?今天,我们从《手艺之道:18种觉醒与新生》一书中摘选博物馆学家、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的访谈片段,了解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昨日与今日。

    什么才是一座真正的博物馆?我们会找到答案。

    重塑博物馆

    问: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成立前后,经历过哪几次重要的历史转折?

    周功鑫:文物1949年到台中,最初主要是保存。一直到1969年迁到台北外双溪,才正式对外开放。在每一个时期的进程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身都有它的角色和功能。即便是1949年到1965年在台中雾峰时, 虽然空间那么小,却是中华艺术史的殿堂,许多研究中华艺术史的学者来到这里。当时也造就了早期的一批欧美研究中国艺术史的学者。后来迁到外双溪,我们又选派了一批人,到美国去访问学习,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这种传承非常有意思。

    此后,台北故宫博物院进入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时期。秦孝仪院长时有一些开放性的做法。秦院长在蒋中正先生身边做过25年的机要秘书,他的行政经验使他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后,在管理方面把格局扩大:扩大人事编制,扩编人事职等的最髙职位。这个措施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影响很大,因为高阶职称的人越多,它就越会有构建水准,有条件的人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秦院长还加强对外交流,使西方的文物可以在这里展出,打开了观众的视野。1993年举办莫奈的展览,后来举办卢浮宫的展览……从那以后,借展厅几乎每年都有西洋的展览。华夏展览也有突破, 为了让清末民初的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展出,就有了近代文物陈列室。

    问:你的经历与前辈们不同。你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过20多年,后来又到辅仁大学创办博物馆学研究所。重新回归,你思考的突破点是什么?

    周功鑫:我回来以后,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首先是从体制上改革,因为当时通过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体制法》,但是 《体制法》在组织划分上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功能重叠,第二是有的同仁不知道要干什么,无所适从。所以,我到的第二天的上午9点,就召集所有单位的主管开会,把组织调整好,这之后,我就带领同仁向着我们的宗旨目标去走,这个宗旨目标是

    “形塑典藏新活力,创造故宫新价值”。

    在此之前,我有过27年的经验,从1972年到1999年,其中有16 年负责展览和公关。离开这里后,我到辅仁大学创立博物馆研究所。从事教育的使命感,让我重新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后考虑到,

    展览需要从教育的角度去设计。所以,现在我们办的所有展览,都会考虑民众是否可以从中获得什么。

    问:近几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文创产业的结合,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周功鑫:

    年轻人一直是我想吸引的群体,如果他们从年轻时就开始接触华夏文化和艺术,对他们一生的影响会非常深。

    所以,2008年我规划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故宫周末夜”,我请企业家捐助少许经费,用这少许的经费去办活动吸引年轻人。每半年我们会甄选一次,每一次选出三十个 团队。每周六,他们组团来。我们会给他们一些小小的补助,一万到三万元新台币不等。年轻人最熟悉的是电脑和动画,我们就利用数位的典藏, 用拍摄制作的各种动画丰富网络;第二,是在展览上利用多媒材的设计, 让年轻朋友们更容易看懂;第三,是我们在华山艺文中心有一个空间一 “精彩数位故宫”这些都是年轻人喜欢的。每周六晚上,我们会推迟到八点半闭馆,很多人都是一家三代一起来台北故宫博物院过周末,他们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看表演,很有意义。这是我们在“活力”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们也会分众地去安排一些活动,像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已经举办了三届。我们会对文化产业相关人员进行一些教育和训练,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挑选厂商的条件是,他们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团队:总经理、财务、市场和行销,这四种人必须要来。我们每周六免费授课,他们不能常缺席。为的是让他们同步接受相同的训练,学完以后程度是一致的。例如,设计师说要设计一套宋代的茶具,财务马上就要想到设计这样一套茶具需要什么样的材质,成本多高,行销人员就要想到它的市场在哪里,发展经理就会想到这样的市场我们需要多大的生产量。半年多的学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开学员的感知,第二阶段是走近文物,第三阶段是创作。就这样,我们也训练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效果非常好,台北故宫博物院变成了大家获取知识的宝库。

    用文物说故事

    问:你的博士论文研究漆器, 这是一个很专业化的领域。

    周功鑫:是的。我们马上要做 康熙与路易十四的展览,其中就涉及我的博士论文中的一小段。在17世纪那一段,我特别谈到了路易十四如何让耶稣会士把资讯和观念从中国带到法国,可是在这个过 程中,耶稣会士往返的时候,用的是法国皇家东印度公司的船,他们虽然是传教士,但是也借这个机会和商人合作。

    问:以前你是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去做研究,现在则是从策展人的角度做规划,甚至有许多规划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这种转型困难吗?

    周功鑫:

    有深厚的研究,才能做出好的展览,才能把很难懂的东西借助文物表达出来,串联出观众 的知识架构,而不是仅仅把东西零散地摆在那里,否则观众什么也看不到。

    博物馆员的研究,是可以用的,要传达出来的,不是一个死的东西。离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9年中,我带着学生做展览,我一向注重教学相长,不断加强涉后,我也把这些带给同仁,效果还是很好的。

    问:“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解读雍正的生活、审美和时代风尚。昨天我见到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王汎森副院长,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到,我们要真正回到历史现场,不仅仅是还原历史的真实,甚至要把历史情境中日常生活的状态也呈现出来。这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策展思路其实不谋而合。双方有交流合作吗?

    周功鑫:我们最近正要和他们一起做一个展览 “商王武丁与后妇好一殷商盛世文化”特展。武丁墓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李济 先生当年主持发掘的。妇好是武丁的妻子,帮他打天下的一个才女。20 世纪70年代,殷墟又发掘出一些妇好的文物。我们希望把这些文物变成一个展览。妇好的部分和安阳博物馆合作,武丁的部分和台湾“中央研究 院”合作。我们现在正在做前置评估。

    问:前置评估的结果可能会改变既定的策展思路吗?

    周功鑫:是的。

    通过前置评估获得观众的意见,其结果会起很大的作用。

    像接着要展出的“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一中法艺术文化的交会”特展,我们评估时,观众会问,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君主放在一起?因此,我们的表述除了两位君主之外,还会涉及他们的关系。是谁做媒介让他们认识的?是耶稣会士、法国传教士。我们会把故事说出来,抓住观众的需求,有哪些不知道的,有哪些想知道的,在设计中融进去。

    这个展览介绍的两位君主,他们有些年份是重叠的:路易十四是1638年生,4岁即位,23岁得权;康熙是1662年即位,当时也只有8岁。路易十四是1715年去世,康熙是1722年去世。这中间他们重叠了几十年。康熙二十几年时,路易十四派了五位数学家到中国,其中有个叫白晋(Joachim Bouvet)的神父很有意思,他和张诚(Jean-Frangois Gerbillon) 一起在宫里教康熙数学、科学和医学。白晋1688年到中国, 1693年康熙叫他回去,因为康熙在学习过程中得知,路易十四是一位有 雄才大略的君王,康熙对他的皇家科学院尤其感兴趣。所以,康熙让白晋回去再找一些科学家来,最重要的是把皇家学院的建制带回来。造办处在康熙执政时期进行了改制,也是受到白晋的影响。我们就从两个君王、五个传教士,以及他们的影响展开,用文物说故事。

    我们还为观众制作了歌剧,请当代歌剧传奇人物吴兴国演康熙,法国的当代歌剧大师诺维利演路易十四,让观众从戏剧中了解这两位君主。

    路易十四的部分是和法国的13个博物馆合作,有70多件文物。这是东西方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个很大的文化交流,很重要的课题。对法国来讲,18世纪兴起了中国风,也是源于17世纪末路易十四和中国的亲密联系。现在美国方面也提出,希望把这个展览引到美国去。

    破冰之旅

    问:你就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来,两岸的相关合作也在全面展开。

    周功鑫:推动相关合作是马英九先生的政策。2009年2月,我和同仁一起去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并和上海博物馆建立了九项实质的合作。去年我们和浙江的6所博物馆、福建的3所博物馆合作了 "文艺绍兴一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非常成功。然后是今年的“山水合璧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问:这几个特展除了涉及的时代不同,还有什么特别的考量?

    周功鑫:

    每一个展览我们都非常重视观众的接受度,在设计的时候,我和同仁们首先讨论的是这个展览的主轴思想是什么,能让观众学到什么。这样切入以后,就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比如说“雍正一清世宗文物 大展”,二月河先生看过以后说,如果他以前看过这个展览,写雍正皇帝时就会用另外一种写法。

    “雍正一清世宗文物大展”和“文艺绍兴一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一个是讲皇帝,一个是讲朝代,都能让观众改变他们从前的史观。以前大家感觉到的是南宋孱弱、偏安的一面。但是我们研究艺术史的人都知 道,南宋的艺术成就非常高。从五代到北宋再到南宋,艺术的转变非常大。这么大的转变却被忽略了。通过这个展览,我们结合两岸的文物,希望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问:“雍正 清世宗文物大展"展现一个皇帝,“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展现一个朝代,而“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展现的是一幅画,就像由面到点,展览规划如何展开?

    周功鑫:“山水合璧一黄公望与 《富舂山居图》特展的成功在于,观众在 展览中第一次认识了黄公望。文人画很雅,不易懂。我们就借由主体性和故事性的铺陈,让故事线变清楚。先认识黄公望,然后知道他的师承,然后了解《富春山居图》,然后是它的影响。为了让年轻人看懂,也做了多媒体动漫。这样的设计提起了观众的兴趣,让大家都有所收获。 让我们感动的是,以前大家都是排队来看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现在排队来看《富春山居图》,这是很大的不同。

    [元]黄公望《富山春居图》子明卷局部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503+)
  • 字体合适(223+)
  • 情节曲折(596+)
  • 无多页(348+)
  • 少量广告(273+)
  • 种类多(264+)
  • 下载快(385+)
  • 简单(56+)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5-01-07 14:41:09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孔***旋: ( 2024-12-30 14:56:2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瞿***香: ( 2024-12-27 12:16:49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游***钰: ( 2025-01-04 23:56:31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冯***卉: ( 2025-01-06 08:45:0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12 01:00:08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孙***夏: ( 2024-12-31 22:41:16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曾***文: ( 2024-12-12 21:24:26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宫***玉: ( 2024-12-23 14:59:02 )

    我说完了。

  • 网友 屠***好: ( 2024-12-21 18:10:29 )

    还行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