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解读【达额立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解读【达额立减】精美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解读【达额立减】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解读【达额立减】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493293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8.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6:57

寄语:

【可开电子发票,现货速发,套装书籍或库存问题请与在线客服核实后下单】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舒Law 发布时间:2024-01-14 00:17:45

    这并不是一本童书,也不是一本关于孩子教育的书,而是成年人自己成长的书籍。

    有点像专门写给女性的发展心理学。而却是从成年20岁之后开始。

    通过探讨大家所熟知的《小红帽》的故事作为例子去展开每个女性一辈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会面临的各种议题。

  • 作者:水饺 发布时间:2021-11-16 18:05:42

    为啥没有五六年级呀?

  • 作者:江湖遠人 发布时间:2012-11-22 19:11:30

    我把这本书一页一页读完了,现在我和我的普通话都很好。

  • 作者:Serendipity 发布时间:2020-08-15 10:37:00

    花了不少时间在上面 可以说是读完了~

  • 作者:长春 发布时间:2019-06-06 10:24:48

    就这字写得也敢出书?!

  •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11 22:20:31

    到底底子是王尔德的,太好玩了


深度书评:

  • 思维导图或全文结构

    作者:且渡河去 发布时间:2022-11-14 20:23:37

    结构

    绪论

    一、概念与对象
    网络批评

    “对网络的批评”:对网络、网络文化本身的分析与批评

    “人们在网络上发表的对社会、时事的批评”

    “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批评”

    数字媒介语境中的批评类型可以划分为:“媒体批评”“专家批评”与“草根批评”

    媒体批评

    媒体:指的是各种具体的媒体机构及其附属的从业人员

    专家批评

    “专业批评”(蒂博代)/“学院批评”

    草根批评

    与数字媒介、网络文学有着天然联系

    二、文献综述
    欧阳友权《当传统批评家遭遇网络》
    江冰《“80后”与网络:文学批评的双重阻隔》
    洪治纲《信息时代:文学批评的挑战与选择》
    宋炳辉等《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与人文学术》
    谭德晶《网络文学批评论》
    黄鸣奋《网络传媒革命与电子文学批评的嬗变》
    詹珊《在线我网络文学批评类型探析》《在线与非在线》
    问题

    缺乏专门而有深度的理论分析与理论支撑

    未能深入到网络世界内部去发现、观察与总结新生的草根批评现象

    在价值判断上陷入了非此即彼的陷阱

    由于对网络文化不够熟悉,一些学者在论述中出现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三、研究思路
    在与数字媒介的交往、使用关系汇总,批评者的精神结构、思维取向与发言方式必然深深打上数字媒介的烙印
    “转型”

    隐含了“断裂”“新生”“更替”等含义

    警惕进化式的乐观主义信念

    刻意强调两个时期之间“断裂”意义的“新世纪”情结与乌托邦冲动

    四、方法论设定
    赛博空间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赛博空间是政治、权力的空间,涉及到权力的争夺与置换

    赛博空间是资本、经济学的空间,是商业力量的控制与规训的空间

    赛博空间形成了詹明信所说的感觉超载的后现代“超空间”(《文化转向》【M】)

    赛博空间是一个对话的空间(“新虚拟社群”)(《网络社会的崛起》【M】)

    第一章 数字媒介与批评场域的新变

    第一节 批评场域的结构、资本与惯习
    一、位置、占位与关系

    “场域”(布迪厄《实践与反思》【M】)

    数字媒介造成了场域中各位置之间关系的变化

    草根身上的符号暴力潜在地表现了专家批评对草根群体的意识形态支配

    批评不是单独地发生作用,而是与相应的文学形态相联系,构成布迪厄所说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有限生产场次”/“大规模生产场次”

    文学批评的场域同时受到其他场的干扰与侵入

    新闻场、经济场

    二、“资本”的构成与转换

    概念

    资本让行动者能够行使权力并施加有效影响

    批评家

    拥有文化资本、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

    符号资本:文化资本貌似以否定资本、利益的形式出现,就变成了符号资本

    拥有符号资本的批评家在整个场域中处于居中与支配地位,也就容易获得社会资本

    数字媒介带来专业批评家“资本”与权力的衰微

    草根批评不具有专家批评那种能把某种文学合法化的资格和权力,不能像它那样通过经典化过程与学校教育间接地为这种文学带来物质利益

    “群造经典”

    提供了便捷的传播与流通手段

    突出了文字的说服作用

    提供了能够容纳庞大粉丝群体聚集的空间

    三、惯习的形塑、特征与危机

    概念

    惯习

    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式构成的系统

    具有稳定性、持续性,也发生变迁

    宣称个人、主体与社会、集体的根本联系

    对立

    专业

    品味上纯粹趣味(形式)

    批评距离上的“静观”

    批评姿态上强调严肃、注重等级化的“立法者”意识

    草根

    品味上感官趣味(功能)

    批评距离上的“沉浸”

    批评姿态上强调“平等”“戏谑”的草根意识

    阅读品味

    自反性

    是形式实验的要求,是文学史不断差异化的结果

    天真

    推崇通俗易懂

    第二节 批评场域中的斗争、共谋与炒作
    综述

    新出现的“先锋派”反对“已被承认的先锋派”之间持久而永恒的斗争

    斗争在根本上是文学观念与评价模式的竞争

    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

    缺陷:数字媒介提供了新的文化生产者与新的批评群体,改变了知识场与权力场的力量对比

    一、专家与草根对文学“合法性”的争夺

    网络文学与“80”后

    两者在作者、消费群体的年龄结构、对市场资本的大量占有,与网络的深刻联系等方面呈现出更多的重合与交叉

    否定、驱逐与对纯粹的合法性文学的守护

    表面看来是专业批评家基于批评惯习对不符合其审美趣味的文学作品的本能反应

    根本上是维护文学这一“信仰”的生产,试图赋予文学以某种“幻象”

    先锋派与正统派的斗争往往以代际冲突的形式展开

    “后喻式结构”

    二、符号暴力、误识与共谋

    符号暴力

    符号暴力:在“行动者”自身合谋的基础上“施加到他身上的暴力”

    激烈表象背后草根群体常常呈现出对专家批评的无意识认同

    对正统、体制的反抗却有可能论文正统派驱逐先锋派的同谋

    恶搞本身应该针对居于中心、握有话语权的正统文学

    三、媒介批评的介入与炒作

    文学的“事件化”

    第三节 接纳、归附与试水:互动的尝试与困境
    一、学院、专家的“接纳”与写手的“归附”

    联合举办作品研讨会

    联合举办网络作家培训班、“十年半点”等活动

    官方文学奖开始允许网络文学参评

    二、传统作家的“试水”
    三、互动的困境

    第二章 个体与人群:批评主体的精神分析

    第一节 专业批评家的网络生存:自我的幻象与调整
    一、“凝视”的转换与权力的衰微

    数字媒介的兴起似乎重新恢复了写作的前现代荒野文化,并改变了文学场中的权力格局与力量对比

    数字媒介中,批评家不仅被批评对象凝视,而且也被成群凑热闹的看客与火上浇油的“哄客”凝视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

    二、前台与后台:自我的幻象

    专业批评家的“自我理想”—言行的“表演”性质

    戈夫曼:把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呈现称为“表演”

    指他对自我形象有意或无意的控制

    “专家”权威的瓦解表明专业批评家刻意维护的理想自我只不过是一种幻象

    三、从立法者到阐释者

    知识分子的立法者身份与现代性的展开有根本性的内在关联

    知识是能够满足他们消除不确定性的唯一合适、有效的力量

    后现代语境中,知识分子的立法者身份与精神导师的自我想象受到了强烈冲击

    第二节 草根批评者的群体性存在:狂欢及其幻象
    一、“追文族”:读写互动与共同体意识

    数字媒介对现代生活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交互性”

    读写机制的革命性转型

    以作者、作品为中心的形色各异、数量庞大的追文“共同体”

    读写互动中草根群体与作者的绑架关系

    在“追文”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体”意识

    “追文族”群策群力对作者、作品的支持与热捧,以及由此凝结成的强烈粉丝情感

    二、“草根游民”:冒犯、躲避与身体政治学

    以群体狂欢向外颠覆精英文学、专家批评

    以“冒犯性”:狂欢“复活了”“冒犯式的”大众快感(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第三章 认知困境与批评方法、解读策略的设定

    第一节 赛博空间与“再现”危机
    一、文本海洋与“精神分裂”

    本雅明意义上的感知困惑

    传统批评的“光晕”与凝神观照的能力会遭到不可避免的毁减

    悠远绵长的体验与思考将让位于快节奏的即时体味

    批评家会遭遇持续不断的“惊颤体验”,陷身于文本迷宫

    詹明信“示意链的崩溃”

    主体难于在被空间逻辑所主宰的文化中组织自我的时间感

    批评家的感知经验变得支离破碎,无法将精神生活的过去、未来与现在统一起来

    二、“规训”空间与身心沉浸

    “草根”不仅可以杜绝漏网之鱼,而且在交流、互动汇总“群选经典”,进行有效的甄别

    “空间是社会性的”

    网络文学纵向的演进历史实际构成了横向的“合理化”的空间运动

    资本对网络文学的这种“中心—边缘”的空间化进程,实际上是把数字媒介带来的“可见性”变成了“不可见性”。

    机械的、序列的与批量再生产的商品美学

    商业写作借助数字媒介不断规训着读者的深层无意识,形塑与培植其相应的阅读心理与审美趣味

    借助数字媒介的在现性、虚拟性,资本从内外连个方面完成了赛博文学空间的殖民化过程

    外部

    环绕城市空间的故事与传说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写作的文本宇宙

    内部

    资本形塑读者

    第二节 寓言式批评与整体性研究
    一、“潜水采珠人”与寓言式批评

    因个人隐匿在人群汇总而导致个人痕迹的消失,这带来了自我与人群关系的新变,也带来了某种富于想象的神秘意味

    寻找、审视、发掘与维护文学碎片,这就是本雅明擅长的寓言式批评

    卢卡奇

    叙事成为个人与世界间寻求和谐的一种手段

    这是在碎片化的现实中进行总体性把握的一种努力

    本雅明

    本雅明反对以个别体现整体的象征性观念

    寓言抗拒整一,代表着现代生活分崩离析的生存体验

    当下、瞬间、个别事物不断重复与雷同

    批评家保留现象学的丰富性,突出碎片本身的意义

    既否定赛博空间中碎片化的文学现实,也试图让文学的本真性得到救赎

    可能潜藏着他的自恋情结与保守性

    收藏构成了一种区隔策略,隐含着对草根批评群体的歧视

    二、“认知测绘”“总体性”与整体研究

    林希:绘图模式

    詹明信:认知测绘

    根本目的是试图让局部与整体、个人的认知经验与总体性的生产方式联系起来

    避免主题在表面上各自孤立的纷繁万象之间迷失自我,从而忽视了现象背后资本总体性的客观事实

    总体性:给众多个别提供统一的历史背景,是开放的、流动的、偶然的

    第三节 抵抗、盗猎与微观政治学
    一、行走的修辞学:“使用”中的盗猎

    概念

    读者“沉迷”于虚幻世界而被意识形态所规训,原因在于其对“交换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突出与强调

    通过对文本进行“盗猎”与“挪用”式解读,大众能“主动地”从文本中“生产出自己的意义和快感”。

    草根群体:行走的修辞学

    包含着对抗商业利益与意识形态规训的踪迹与差异感

    阅读盗版

    书评写作中内蕴着对文化权力的诉求

    二、价值的辩证法:抵抗的悖论

    草根群体的“生产”有蜕变为“消费”、“使用价值”有重新沦为“交换价值”的可能

    书友的较高分析水平会积累文化资本,转换为“追文族”共同体的“舆论领袖”。

    第四章 批评话语的转型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第一节 话语的转型:从独白到交互
    一、专家的“术语”与草根的“行话”

    分类

    对网文流派的简称

    对读者及其书评的某些习惯性称谓

    对网文写作技巧的探讨

    二、“共同体”的内部循环与松散人群的“在场”交互

    专家“黑话”

    术语、概念的密集并不能与思维的严密画等号

    讲究才情的文学批评逐渐演变为注重学理、专业与规范的学术研究

    “批评的理论自觉性成了九十年代文学批评的一个突出特征”

    草根“行话”

    “在场”开放交流的产物

    特点:生动、形象、直观;为便于言说而采用简化形式

    三、批评功能的弱化与强化

    草根批评扮演着作者、作品与读者三者之间重要的中介

    论坛批评可能服务于直接的文化工业的生产

    第二节 文学公共领域的可能、困境与现实
    一、可能:身体的“隐匿”与精神的对话

    被“隐匿”的事物就与“身体”有关

    网络世界的公共讨论契合了汉娜·阿伦特对“身体”隐匿性的强调

    二、困境:语言暴力、群体压力与符号权力

    任何对公共领域的乐观看法都是对一种放逐权力的理想言说语境的想象

    任何一次语言交流都必然包含着权力运作,摆脱不了与权力丝丝缕缕的牵系

    隐而不见的权力、习性对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特别是让专业批评家与草根批评者之间的对话变得困难重重并充满悖论

    三、现实的尝试:“龙空论坛”与“小众菜园”

    “龙空”就是一个能够理性讨论的、富有成效的网文公共领域

    第三节 由“文学”到“社会”:文学批评公共性的重塑
    一、批评的学院化与公共性的丧失

    强调批评的个性、自我与主体性不是偶然的,它在客观上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介入现实的可能。

    自由的文化批评、文学的公共性、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是三位一体的

    貌似客观、中庸的学术姿态中婚宴这积极的革命性,借用汪晖的说法,这是学者们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欲图改变现实却又无能为力,因而重构自我认同的一种努力

    现代派艺术借助晦涩难解的艺术形式有效地抗拒了商业文化的侵蚀,同时也通过内容的思想性完成了对社会的批判。………………专家批评由此成为抽离现实内容的炫技式的语词推演。

    术语密集的“学术黑话”也成为其维护自身文化资本、“巩固自身权能的世袭特征以及神秘色彩的一种策略”。(吴亮《底层手稿》)

    二、“专业性”与“公共性”的可能性结合

    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学批评的公共性与专业性之间深刻而难解的悖论

    萨义德:“业余性”

    曼海姆:知识分子的核心要素是“自由漂浮”与“非依附性”

    数字媒介的兴起…………对知识分子的人格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知识分子并不缺乏公共意识,而学院体制与思维规训是造成其丧失公共性的重要原因

    身在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作出抵抗,这与他们位置的暧昧性有关(“被支配的支配者”)

    三、普遍的法团主义与知识分子国际

    福柯强调特殊知识分子对权力的局部性反抗,而这种反抗并不缺乏整体的意义

    普遍的法团主义就是主张斗争的“集体性”

    结论 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与“业余性”的生成

    从话语来看,赛博空间让印刷文化中的独白式理论推演变成了“在场”的语言交互,这为重建文学公共领域、恢复文学批评的公共性提供了契机

  • 推荐

    作者:持尘 发布时间:2007-04-27 18:23:27

    最近看了一本书,很好,书名叫《中国人的脸谱》(Chinese Characteristics)。有了网络以后,很少看书,能从头到尾看完整的更少了,但这本书做到了。

    作者原名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1932),生于美国,中文名明恩溥。1872年来到中国,随后在中国生活达54年,后回美国安度晚年。本书1894年出版,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读来毫无老旧之感,倒是很亲切,有时我不免笑出声来。我不是笑别人,因为我也是明恩溥所写的中国人之一。

    本书出版后,影响深广。其时鲁迅在日本,看到的应是日文版。后来鲁迅几次提起这本书,在1936年10月5日,鲁迅先生写到:

    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10月19日,鲁迅逝世。

    很久以前已经有人把书译成中文了,而且有法文、德文、俄文…

    明恩溥曾经把书送给当时的美国总统,使他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后来在庚款退还、清华大学的创建、协和医院的创建中,明恩溥起到相当的作用。

    本书的基础是作者二十多年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大部分是在山东农村。书中有些地方似乎距离我们遥远,但理解起来却毫不困难,他说的就是我们的前辈呀。作者的角度是西方人的角度,有些结论我也不尽赞同。比如说中国人喜欢说谎。中国文化中有“诚”的概念,有“一诺千金”的故事,但是同样也有一些西方没有的概念,如“客套”、“面子”… 见面打招呼吃了么?-吃了。假如回答的人没有吃过,那么他是否是说谎呢。中国人自己知道哪些是字面与实际的意思一致,哪些不是。而外国人一律追究,肯定会有差错了。当然,这些我们是理解的,如果因此而恼怒,或者把书撕掉、扔掉,那我就要笑的更厉害了。

    明恩溥以西方的视角看中国,指出两者的不同,这就是本书的最大贡献。至于中西之优点、缺点,长处、短处,还是自己去看,去想,去判断,不足之处能改一点儿的就努力改一点儿好了。

    下面摘录几段原文:

      

    当一位外国女子在打网球时,中国教师好奇地询问佣人:“她这样跑来跑去,可以领取多少钱?”佣人回答道:“没有钱。”于是他的脸上便露出了惊讶和不相信的表情。在他们看来,这种跑来跑去的事情,可以雇用一个苦力去做,没有必要亲自去做。

      

    中国人可以用砖头代替枕头,他们可以在用草、泥砖或者藤条做成的床上睡觉,即使在光线明亮,人声嘈杂的地方他们仍然可以入睡。夏日的午后,那些拉三轮车的人,总会横卧在车上,低垂着脑袋,任由苍蝇在他们张开的嘴巴上飞来飞去。如果举办一种随时随地睡觉的比赛,那么中国人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地胜出。

    中国服装最让人不可理喻的地方就是没有口袋。西方人都需要许多口袋来装东西。… 如果一个中国人有一块手帕,那么他就会直接塞到胸口,孩子们也是如此;如果是一个重要文件,他就会小心翼翼地把它塞进绑腿里,继续赶路。如果他穿着外裤,就会把文件直接绑在裤腰带上。… 其实,中国人在很多时候都喜欢找一些方便省事的小窍门。比如,文件之类的东西还可以直接放进卷起的长袖子里或者是帽子的什么地方。而对于一些小东西,就更是随便在身上找个地方就可以放了。比如他们会把钱卷起来夹在耳后…

    中国人十分注重礼节,但他们似乎看不到其中那些令人感到不快的事情,因而他们也就没有意识去避免这种不快了。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在他说话的过程中,他就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讲失礼的话。他说他第一次看到外国人时,感到最惊奇的就是外国人的脸上竟然长满了胡子,就像猴子一样。然后他又肯定地说:“但是现在我已经很习惯了!”

    这样没有公共意识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人想要装卸货物,就直接把马车停在马路中间。这样,马路上的其他人只有等他装卸完货物才能继续往前走。如果有个农夫要砍倒路边的一棵树,他就会让这棵树横躺在马路上,挡住去路。所以赶路的人就只能等到他砍完这棵树,将树搬走之后才能通过。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讲究卫生。

      

    最后两段话所说的,我现在依然可以经常碰到,也是我的困惑之一:公交车已经都是投币式的了,如果乘客没有事先准备好,上车后,他就会站在那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入口处,搜索自己衣服的每个口袋,钱夹的里里外外… 而这时后面的人只能堵在那里。如果高声提醒他让别人通过,他可能会作出一些反应,但有些反应比较细微,需要仔细观察。至于卫生,我偶尔可以在居住的小区看到居民小便。但这偶尔有时是接连几次,几乎可以说是经常了。甚而至于,有时竟然可以看到年纪大的女性。这小区的居民是本地的动迁农民,随着城市的成长,他们的身份由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但是心理和习惯并没有改变。每家每户都有卫生间,小区也有公共卫生间,这种现象令人匪夷所思。有意思的是小区给外来出租户的告示有提醒说不要随地大小便,但我观察,外来户在这方面的表现还可以。明恩溥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不知道他是怎么应对的。别的说不准,但就这两个小毛病来讲,我对未来是乐观的。就像现在的我已经习惯柔软的枕头,而对于瓷枕或砖头之类是彻底放弃了,并且不能容忍。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小说多(593+)
  • 在线转格式(228+)
  • 少量广告(604+)
  • txt(672+)
  • 无颠倒(358+)
  • 章节完整(393+)
  • 内涵好书(432+)
  • 服务好(218+)
  • 盗版少(268+)

下载评价

  • 网友 焦***山: ( 2024-12-13 04:52:17 )

    不错。。。。。

  • 网友 宓***莉: ( 2024-12-15 19:24:15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冯***卉: ( 2024-12-21 11:12:3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曾***玉: ( 2024-12-12 07:24:3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芮***枫: ( 2024-12-14 06:52:43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师***怡: ( 2024-12-18 00:25:0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康***溪: ( 2024-12-15 15:49:35 )

    强烈推荐!!!

  • 网友 堵***洁: ( 2024-12-22 15:15:50 )

    好用,支持

  • 网友 冯***丽: ( 2024-12-30 08:42:0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冷***洁: ( 2024-12-20 05:37:0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孙***美: ( 2024-12-10 00:14:09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权***颜: ( 2024-12-28 22:46:10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