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女神异闻录5 官方艺术设定集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6:51

女神异闻录5 官方艺术设定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女神异闻录5 官方艺术设定集精美图片
》女神异闻录5 官方艺术设定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女神异闻录5 官方艺术设定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407392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7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40.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6:5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Y Y Y B 发布时间:2023-11-21 20:59:56

    最喜欢“苦痛”这个表情(......

    叫做织田信也的红棒球帽角色完全没碰到

    有几张新岛伢像我想象中的方科苓,有几张武见妙像我想象中的白蓝(?

  • 作者:酉命 发布时间:2022-02-10 17:14:37

    原设看着很多更洋气哇,波特真是帅。

  • 作者:水音 发布时间:2023-10-23 23:31:39

    游戏还没打(买了等于打了)先看设定集是不是已经变成我的常规操作了。这个页数真的很过瘾啊!

  • 作者:Franklif1 发布时间:2022-06-04 05:36:46

    @2022-05-08 23:39:12 @2022-06-04 05:36:46 @2022-05-08 23:39:12

  • 作者:DIS 发布时间:2023-10-20 17:39:32

    补标

  • 作者:湖心金陵客 发布时间:2019-03-10 15:08:02

    #读书# ,相比毛的文章比较难啃,概念多,爽文少,侧重党务,思想建设,,几篇看的挺有收获。还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早在延安时期就是大后方的政策,改开后只是重提,关于党性的概念说的也很好。后期管青年工作,可建国后几年基本没啥文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病。


深度书评:

  • 从芝木匠到白石翁

    作者:安静咋呼 发布时间:2022-02-04 23:59:08

    这本书是白石老人的自述,他在71岁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在自传中回顾了从 1864 年出生到 1948 年之间的事情。齐白石本名齐纯芝,乡人多唤他阿芝、芝师傅。因为家附近有个驿站叫白石铺,他老师给他取号“白石山人”,人们叫着叫着只叫齐白石,后来他也管自己叫齐白石。

    他生于清朝同治二年(1864年),湖南湘潭的一个小农村,家贫,一家人常常勉强糊口。他的一生跨越晚清、民国、抗日时期、新中国成立的前八年,卒于 1957 年,享年 93 岁。

    ## 1

    在齐白石四十岁左右,国家进入了大动乱时代,战火纷飞,而他也被迫颠沛流离。当他古稀之年开始回顾一生,他对死生已经熟悉。他的兄弟姐妹、儿孙辈,有一些未及成年而殁。这些都化作白石老人自述里为数不多的几行陈述。

    悲恸又怎么能不悲恸呢,但当这些事情发生时,在岁月的流沙里,它终究沉淀为一段平静的回忆。

    一个人四五十岁之后,可能就要开始承受重要长辈(父母、师傅)逝世的悲伤。一个六七十之后,可能就要开始承受重要同辈(伴侣、知己、好友)逝世的悲伤。

    人生七十古来稀,白石老人在七十之后,陆续开始安排身后事,寻人做传,分割家产,安排墓地墓碑,寻亲友题记,甚至给自己写了挽联(1945年,81岁)。人生七十之后,死亡成了一种会不经意掉入脑海的想法。我时年廿九,感念年轻真好,生命仍在蓬勃向上。

    ## 2

    齐白石的生命大部分生长在一个很传统的时代,童养媳、原配、副室、以多子多男为福是那个时代的名词,现在听得少一些了。齐白石的原配夫人是童养媳,十三岁嫁到他们家;战乱,原配夫人不愿意离开家乡,齐白石一个人避难到北京,之后定居北京,原配夫人又为他寻了一位副室,照顾他的起居。齐白石五六十岁,副室仍为她生儿育女。

    这便是那个时代的生活,每个人多少带着时代的烙印。

    这些并不使人钦羡,但那时的文人生活却使人神往得很。

    齐白石一家,穷得很哪,穷到读不起书。齐白石只是一个出生穷苦人家的普通百姓,直到三十五岁也没有出过县城。齐白石一穷二白,这一路走来,幸在贵人相助,其中就包括他最重要的一位老师胡沁园,齐白石称他为人生第一知己。

    齐白石这一路所受到的帮扶,带着浓厚的乡土中国的气息(熟人社会;宗族与乡亲),以及中国古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承传统。而中国文化讲究“诗书画印”为一体,诗人、书法家、画家、印刻家常常能玩到一块去,以诗会友,以文会友。

    ## 3

    我也很敬重沁园师的为人。

    齐白石16岁(虚岁,长2岁,以下同)拜周之美师傅学做木工,直到27岁才正式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习诗画。从16岁到27岁,齐白石磨了十一年的功夫。齐白石并非主动拜胡沁园为师(乡亲们胡沁园为“寿三爷”),而是沁园师主动找过来,因为齐白石的邻居马家是胡沁园的亲戚,常夸他聪明用功。胡沁园问齐白石想不想学书画,齐白石说想但是怕家里穷。胡沁园教导他,不要怕穷,要有志气,一面读书学画,一面卖画养家,能够对付得过去。

    胡沁园出生有钱人家,性情慷慨,喜欢交朋友,诗书画也有一些造诣。好风雅,经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开诗会。齐白石拜师那天,湘潭名士陈少蕃也在,胡沁园便让齐白石跟他学诗。齐白石仍是说没有钱,被胡沁园推了回去,“我不是和你说过,你就卖画养家!”而他又开始担心年龄大了,来不及,胡沁园又鼓励他,“你是读过《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今年二十七岁,何不学学苏老泉呢?”就此,齐白石开始了真正的学画生涯。沁园师和他的朋友、子侄们,不因齐白石家贫而看低他,都和他成了好朋友。沁园师待齐白石如同子侄,不仅教他诗书画,遇到一些学习的机会也叫他去,还四处在乡里不断夸赞他,使齐白石在方圆百里之内有了一些名气,真实做到以画养家,解了生活的困苦。齐白石的画技也在日日锤炼中进步。

    ## 4

    齐白石家穷,正经读书只读过一年,还是跟着外祖父学的,九岁之后就帮着家里砍柴放牛,分担压力。直到齐白石三十初,渐渐有了一些名声,接到更多高价单子之后,才有所改善。这之前,他们很多时候有上顿没下顿,要靠各种活计补贴家用,最穷的时候家里的灶台都长霉了。

    三十二岁齐白石真正脱贫,同期,他开始参加诗社,结识了十几位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张仲飏,铁匠出身,因为也是匠人出身,和齐白石玩得特别来,他是湘潭名士王湘绮先生的学生。

    四年后,在朋友张仲飏的介绍下,他拿着作品去拜见王湘绮先生。齐白石对湘公佩服得五体投地,却因为湘公名气太大,不想被说人说趋势好名,一直没有主动拜湘公为师。还是湘公对友人的唠叨,传到朋友张仲飏耳边,在张仲飏的劝说下,齐白石才拜了王湘绮为师。这一年他三十七岁。他与湘绮师亦师亦友的关系持续了十多年,直到湘绮师生命尽头。他们一直往来,若是湘绮师路过,白石老人定要去拜见,老师的吩咐也会放在心上。湘绮师去世时,白石已是半百老人,五十四岁了。这之后,他再没有正式拜过老师,能称得上是他老师的人不多了,有的都是平辈的知交好友。

    至此之后,在他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人便是陈师曾,比较有感情的人是学生瑞光和尚、徐悲鸿和京剧大师梅兰芳。

    陈师曾、瑞光和尚和徐悲鸿和他在艺术见解上有共鸣,梅兰芳品行高洁,我想白石老人很敬佩梅兰芳先生的为人。

    齐白石初到北京,艺术才华并不被待见,陈师曾第一个发现他,主动拜会,两人相谈甚欢,结为至交。彼时陈师曾已经颇有名气,陈师曾把齐白石的作品介绍到日本去,大获成功,齐白石因此才在北京声名鹊起,站稳脚跟,寻画者众。

    齐白石与陈师曾的友谊感人肺腑,齐白石言“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二人在艺术上且磋且磨,惺惺相惜。

    同样,梅兰芳早已名冠京城,在齐白石毫无名气之时,梅兰芳便与其交友,后来还正式拜白石为师,与其学虫草画。受母亲的教导,齐白石一生淡泊名利,不愿与官场多往来,也不愿为官,晚来宁可停画,也不愿献媚。

    还有一个重要的朋友是郭葆生,在他三十五踏足县城时认识,他们的友谊持续到晚年。郭葆生给他写了长信,说服他远游西安,这对影响齐白石一生的一次远游。齐白石避难到北京,也是住在他家,多受到他的帮扶。远游西安,也使他结识了另外一位重要的朋友,谈诗的知己樊樊山,他们的友谊也持续了一生。

    ## 5

    齐白石三十六岁才走出县城,在这之前他一直生活在家乡方圆百里之内。他十五岁开始学木雕,只是个普通的木工。二十岁偶遇《芥子园图谱》,费了半年描下来,日日琢磨、临摹,渐渐有人和他讨画,他也慢慢从木匠变成了画匠。

    他一直很勤奋,乡人多评论他聪明好学,

    这也是他后来得遇恩师的重要原因。

    齐白石在自述中很少去讲他的勤奋,但这是他持续一生的习惯。他年幼时边放牛边读书,因为光顾着读书还耽误了活计。十多岁学习木工,仍然在每日停工的夜晚,用松节点火读书习画。但这些,作为当事人,他很少提起。在回顾四十多岁时的回乡生活,他只是轻描淡写提了一句,“我回乡以后,仍和旧日师友常相晤叙,作画吟诗刻印章,是每天的日课。”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二十七岁才正经学文,陈少蕃老师让他读《唐诗三百首》,此前他只跟着祖父学了大概三百个字,跟着外祖父正经上过一年学,背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他许多字都不认识,他用同音字标注的方式楞是把那些字认熟了,只两个月就背熟了《唐诗三百首》,惹得少蕃师夸赞他天分了得。

    三十多岁,齐白石初学纂刻,他向黎铁安请教为什么他总刻不好。铁安笑着说:“南泉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一担回家去,随刻随磨,你要刻满三四个点心盒,都成了石浆,那就刻得好了。”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齐白石却用了心,他下定决心发愤学习刻章,多磨多刻,勤下功夫。

    如果人们希望能向大师们学些什么,

    那我以为第一要事就是勤奋。

    我见过的,没有一个画家、作家不勤奋的,并且

    他们的勤奋日复一日,持续一生。

    梵高是,毕沙罗是,塞尚是,里尔克是,还有许多画家、作家是。

    ## 6

    齐白石做事认真专注,爱琢磨,跟着周师傅学小器件木作,平时木工常雕麒麟送子、状元及第等,齐白石琢磨着加了一些新的元素,葡萄石榴、梅兰竹菊、飞禽走兽等。二十七岁的齐白石在给人画像时,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们称赞他的这项绝活。

    这种爱琢磨、爱出新的习惯保持了一生,甚至成为他最为重要的创作理念。

    他反对死板,作诗讲究性灵,作画追求神韵,“能在不求似中得似”。他的许多题诗表达了他的追求,“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

    “我亦人间双妙手,搔人痒处最为难。”

    他反对宗派约束,反对死临摹,“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工夫。”“胸中山气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齐白石言,“我画山水,布局立意,总是反复构思,不愿落入前人窠臼。”陈师曾赞扬过他画格很高,这就是画格的意思吧。

    我在很多次画展看过白石老人的画作,还专门去北京画院看他的作品,彼时正在展出《会心不远——韩羽读齐白石》。韩羽是新中国的画家,曾担任《三个和尚》的人物造型设计。韩羽读齐白石的画作,为其写了50篇文章,一画一文,文画相生。“

    ‘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是我读白石老人必兴之叹。”这也是我的感受,白石老人的画作,越读越有味道,你再看、再看,总能发现一些新的有趣玩意,我常常看着看着就笑了出来,被他的好玩有趣打动。韩羽评曰,“齐白石作画,不囿于成法,不落方隅,总是能出新招儿,给人以意外、以陌生新奇之感,质以传真,吞吐有神。”韩羽又评,“人言作画贵有童心童趣。

    有童心,物物无不可亲;有童趣,则无往而不趣。

    这我要夹带私货,分享一下那次画展我最喜欢的画作。欸,看着看着,又想看展览了。

    但是,齐白石这种性灵是很难的,出新是很难的。勤奋是优秀画家的基本功,但性灵才是区分。我想每一个优秀的画家都想再往前一步,但我也不知道,哪些人要怎么样可以做到。

    ## 7

    齐白石的成长历程也很清晰,起初只是跟着乡里的木工师傅学,跟着《芥子园图谱》临摹,这一磨就是十一二年。

    这时期的齐白石,随便逮着一点东西都足够学的。

    这时候的齐白石只是乡里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认真工作的木工师傅。起先,方圆五里的人认可他,叫他“芝师傅”,渐渐到方圆百里的人都开始认可他的专业水平。这是打根基的十年,齐白石成为专业领域的高级新手,这个阶段最紧要的是专注、勤奋与认真。

    因为这些认可,

    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遇到人生最重要的一位贵人、一位老师,胡沁园。他正式拜师,跟着同乡名士胡沁园学习绘画(工笔手法),跟着陈少蕃老师学习诗文。

    这阶段,老师们有什么他就学什么,逮着雨露就拼命吸收。

    三十出头,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开始在县里展露头角,并且

    获得了专业圈子内部的认可,有了一批真正讨论诗书画印的朋友,

    这些师友对他走向下一个周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他人生最重要的老师和朋友,大部分在这个时期认识。

    这是27-38岁,第二个十年,齐白石成为了专业领域的胜任者接近高手。

    38-48岁,五出五归,出游西安,回来画风换作大写意,开始有意识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拜王湘绮(即王闿运)为师;与友人交流。他受好友郭葆生邀请第一次远游去了西安,几年后,又受他邀请在广州住了一年,观看、临摩他收藏的名家真迹。他重要的朋友“知诗者樊樊山,知刻者夏午诒,知画者郭葆荪”都是三十五左右走出县城认识的朋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一生。而他新的老师王湘绮,名望在胡沁园之上,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辛亥革命后曾担任清史馆馆长。他们相遇时,恰逢王湘绮隐退回湘,时常出入书院担任院长、主讲等。前后得弟子数千人,有门生满天下之誉。

    这是第三个十年,齐白石成为专业领域妥妥的高手,开始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艺术审美等,这种个人风格变得明显和强烈。不是说之前没有,而是这种区别开始变得不容小觑。这是大概三十年的修炼。

    48岁之后,山居八年,日常练习诗书画印。1917年,为避土匪和军阀,首赴北京。55岁认识知己陈师曾,往来京湘,57岁定居北京,60岁(1922年)作品在日本展出,广受赞誉。

    这十年是继续锤炼的十年。齐白石五十以后,同时代人没有什么老师了,要么是朋友或平辈,要么是学生。

    因为战乱,他的活动轨迹被打乱,练习的时间也减少,但他从未停止脚步。我想,此时他心中比照的已是历史上优秀的画家,而此后他还将用他的余生,最后一次、再一次化羽成蝶,成为一代宗师。

    60岁之后,他开始收割各种社会名望、认可等,声望日隆,但这些对他并不重要。六十之后,他在美院教书,开始收学生、收弟子。抗日时期,北平沦陷,他闭门谢客,深居简出。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在创作数量上迎来新的小高峰。他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东北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为其举办个展,受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在各种重要行业协会或机构担任职务等。

    然而,他在自述中,很少去提及声望与社会地位的变化。晚年齐白石,他更多提及的是重要他人,以及重要的个人情感。

    父母离世、好友陈师曾离世,使他几欲停止绘画刻章。国土破碎,他也心绞悲愤,闭门谢客,画作不卖与官。他结识徐悲鸿、黄宾虹等人,开始收学生、弟子。他把老师和知己看得比学生更重一些。除了血亲,齐白石一生最有感情的人应该是恩师胡沁园、知己陈师曾。

    齐白石一生遇到了很多帮助他的人,多数人都是在他三十之后认识的,

    唯有胡沁园老师,在他还是个无名小辈,并无耀眼才华,甚至有些打退堂鼓的时候,鼓励他、帮扶他、造就他,为师为父。

    所以沁园师去世时,齐白石为他做的甚至比亲生父母还多。后来,齐白石也有了一些重要的朋友和老师,但我个人认为,那是坚守艺术之路的必然结果,他们总会在某个时间和某些人相遇。梵高是个暴脾气的人,和任何人都处不好,但他也曾经短暂地和高更交过朋友,也和早期印象派画家玩到一块去。

    专业领域的交流对于创造和进步必不可少,再暴脾气的人也渴望谈论他热爱的事情,因此总会有一些交往。

    从文化资本变成社会资本,这是一种必然。但是,胡沁园与后来的师友不一样。

    齐白石能够遇到胡沁园,是他莫大的幸运,这是真正的运气,

    而这恐怕要感谢他出生的地点和时间。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他正好经历湖南书院文化盛时。我不知道如果那时候齐白石没有遇到胡沁园,他会放弃还是坚持学艺;会普通还是终究会光芒万丈。可能他也不知道。胡沁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绘画的专业知识,更是信心与勇气;胡沁园给他的,远比授业多得多。

    仅次于胡沁园的,齐白石最感念的应该是好友陈师曾。他们相遇时,齐白石刚来北京,他的画路在北京不被认同,无人问津。齐白石自然不是在意名气,

    而是在意作品能否被理解、被看到。

    此时他对艺术有了很多独到个人的见解,他偶尔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优秀(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的自观),

    他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无人能懂的孤独和寂寞吧。

    如果你有一个自己觉得很好很在意的东西,总是期盼被人理解的吧。陈师曾和他在艺术见解上有共鸣,陈师曾能看到他的独特之处,两人故而成为至交。

    此时的齐白石在北京并不被待见,在艺术上有自己的追求,也是陈师曾鼓励他,坚定自己的追求。齐白石很在意艺术和作品能被理解,他对于能够理解他画作的人都有很深的感情,

    比如他的学生瑞光和尚,还有徐悲鸿。每一个创作者都很在意这点吧。至于陈师曾帮齐白石投稿办展等,就算没有后来外界的成功,齐白石也依旧会和陈师曾成为很好的朋友。只是这一层现实的帮助,让齐白石对师曾更添了一份深深的感谢。

    齐白石享年93岁,在他60岁之后,即使他已名满天下,但是在艺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艺术总是越老越成熟,更臻于化境。后北平时期,越来越多人找他要画,甚至有专门的人守着他的画倒卖。我从这里看到更多的是名声对人的拖累,彼时白石老人应该更愿意安静作画。

    齐白石农村出生,最终能够成为一代巨匠。有一个微妙的关键,

    他早早地平衡兴趣与社会交易。

    齐白石很幸运,选择的第一个职业木雕与后来的绘画仅一步之遥,之后直接转型画匠,可以说在职业选择上没有走弯路。尽管二十五岁才拜师,但十七岁就开始学木雕了。穷人出生的齐白石本没有机会走上艺术之路,但因为从一开始就是边学边卖钱,所以得以一直学下去。在他三十岁时,就能凭借这门手艺养活家人,甚至过上小康生活。

    ## 8

    再来谈谈文脉与画路,这些在白石老人的自述里并不清晰、明显。因为回忆录更多讲述的还是生平记事,而非文脉渊源。

    我们大致可以这么区分出不同的时期,以十年为界,当然这里的十年只是个约数。从17岁算起,第一个十年是木工时期,第二个十年是拜沁园为师时期,第三个十年是五出五归,第四个十年是山居时期,第五个十年,齐白石57岁(1919年)正式定居北京,开始了衰年变法。

    “衰年变法”在白石老人的自述里似乎没有提及,但这对其一生意义重大,正是这十年才使得齐白石成为独领风骚的一代大师。

    至于67岁以后到93岁余下的二十多年,白石老人沿着他开创的新路,画艺日臻炉火纯青,画出了更多精彩的作品。

    如果这么去看,齐白石每一个十年的进步相当明显。基本是五年上一个小台阶,十年上一个大台阶。前二十年,打基础,跟随周师傅学习木刻,这为后来学习石印刻章奠定了一定基础;胡沁园擅工笔,这时期齐白石所熟悉也是工笔。而那本启蒙他的《芥子园图谱》,跟随他一生,直到晚年还偶尔拿出来参照学习。第三个十年,五出五归,见朋友、看山水,开阔视野,画风大改,从工笔变大写意。第四个十年山居时期,可以大致理解为闭关苦练,加强诗、印基本功,而在绘画上开始追求原创,而在第五个十年,完成最后一步,个人原创风格终于研制成功。

    先说下诗、书、印。在第二个十年末期,齐白石接触到当地文人圈子,开始学习作诗,底子是儿时的《千家诗》,现打的基础是《唐诗三百首》、《孟子》、《聊斋志异》和唐宋八大家散文。往后他参加龙山诗社等,常与好友吟诗作画。在第四个十年,山居时期,他深觉诗文功底不足,“天天读些古文诗词,想从根基方面,用点苦功。”

    齐白石二十七岁才开始学习诗文,从他后来的作品和题记来看,真的很难相信,在二十七岁以前,他只读了一年书,只识得几百个字。而我在读他的自述,当他提及一些事情时会说,我有一首诗记录了这件事。当一个人在晚年回忆少时,在回忆起一些事情的时候便会想起一些对应的诗歌,这种感觉很好啊。

    书法年幼时学习的是馆阁体,接触胡陈两位老师之后,学习何绍基。后来因为刻章,也学习钟鼎篆隶。在北京遇到李筠庵之后,改练魏碑、《爨龙颜碑》。

    在开始作诗后几年,开始研习篆刻,最早先学习丁龙泓、黄小松两家的印谱。“继得《二金蝶堂印谱》,乃专攻赵㧑(huī)叔的笔意。后见《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又见《三公山碑》,篆法也为之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在齐白石71岁时,整理多年印刻,出了第三次印谱,合计十册。

    下面来重点看看绘画。前二十年打基础,主要跟着老师学习工笔画。在第三与第四个十年,齐白石主要取法明清以来最富个性与创造力的文人画家,深受八大山人、石涛、金冬心、李复堂、徐渭等人影响,画风开始整合、统一,开始做减法,追求变形与笔墨情趣。多画减笔写意,画风疏朗冷峻。金冬心即金农,李复堂即李鱓[shàn],二者都是“扬州八怪”的成员。

    山居时期,他的山水画取得重要突破,代表作是《借山图卷》组画和《石门二十四景》组画。《借山图卷》是在写生基础上再创作,《石门二十四景》则是根据友人所写的诗歌进行独创的构图、绘制。《借山图卷》大约有三五十幅,现存二十二幅,藏于北京画院。《借山图卷》也是齐白石本人很满意的作品,也获得重要朋友陈师曾、胡佩衡、胡龙龚等的认可,公认其已无临摹痕迹,笔法虽未炉火纯青,但已活灵活现。对于《石门二十四景》,郎绍君认为,这二十四幅画水平不一,构图与方法等,尚未臻于和谐统一,画家在脱离临摹与写生进行独创性的创作,在立意与笔墨上仍略显吃力。

    第五个十年,则是“衰年变法”。齐白石首先开始褪去形似,追求超凡之趣,学习徐渭、石涛、黄瘿yǐng瓢(扬州八怪之一)的恣意外扬。在变法期间,他听从陈师曾的建议,改学吴昌硕,学习吴昌硕浑厚的大写意笔法,吸收他概括力强、重点突出、大胆删减、力求精简的特点。五年初见效,十年变法成。变法之后,齐白石画风大改,构图从疏简变得繁密,色彩从冷逸变得热烈,笔墨从简逸变得厚重、凝练、平朴。

    以下这组《山水十二条屏》创作于1925年,即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之作,标志着齐白石山水画的成熟。白石对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也很满意,“此画山水法,前不见古人,虽大涤子似我,未必有此奇拙。如有来者,当不笑余言为妄也。”

    (大图参见

    https://www.douban.com/note/649742457/?_i=3979538z2S1f-C

    1925年-1928年,是山水画丰收的年份,代表作有《芭蕉书屋》(1925年)、《雨后山光图》(1925年)、《绿天野屋》(1925年)、《寄斯庵制竹图》(1927年)、《雪山策杖图》(1928年)等。

    《绿天野屋》(1925年)

    《寄斯庵制竹图》(1927年)

    《雪山策杖图》(1928年)

    在此期间,齐白石还将多年前远游归来所画的《借山图册》重新画了一遍,构图不变,但笔法不同。从下面这两张小图,也可以窥见齐白石晚来变法的前后的变化。

    (1910年借山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e6a344c01030fyj.html)

    1927年赠与日本外交官须磨弥吉郎的借山图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e6a344c01030fyj.html

    这一时期人物画多了一些佛道人物,《不倒翁》是其独创,《搔背图》、《得财图》也妙趣横生。

    自衰年变法之后,也即1928年之后,步入了齐白石绘画的全盛时期。我们最常看到的白石画作,大多出自晚年齐白石;而他最负盛名的《虾》图,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自山水画成熟以后,齐白石就很少画山水画了,偶有所画也是上乘之作,如《石村图》、《雨归图》等。晚期齐白石的画作,以花卉、禽鸟、水族为主,喜画虾、蟹、蛙,而画风整体趋势是老辣平淡,色彩对比更加强烈,喜用红色。如果画工笔草虫,则辅以写意补景。晚期花鸟画渐渐超过山水画,成为齐白石最擅长的类目。

    齐白石大半生在农村,而他也喜欢农村生活,如非不得已,不舍离乡入京,晚来亦常常怀念童年与故土。这样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给齐白石的画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也使得齐白石能够直接凭借经验和记忆作画,无需写生和临摹。据不完全统计,所画花草约80种,蔬果约40种,树木约15种,鱼虫约50种,禽鸟约30种,家畜走兽约15种等。

    长久的农村生活,齐白石与自然靠得很近,与自然的生命靠得很近,而这些也化作了他画作中的自然生动、趣味盎然。郎绍君总结齐白石画作的三个特点:单纯而朴、平直而刚、鲜活而趣,我以为总结得挺好。

    齐白石的画富有童真童趣,简洁直接,不善曲折;而其构图、造型、笔墨、境界也不求险奇、狂怪或冷涩,而以质朴为本色。齐白石在结构与笔法上偏向平直刚健,不同于吴昌硕的圆浑拙厚,齐白石在刻章时亦求痛快为是,一刀不改。而他晚年最喜欢的秦权,“纵横平直,一任天然”。最后乃是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其人物画中不见颓靡悲伤,多为乐观自足;而其花鸟虫,爬的、跳的、游的、叫的,仿佛能看到一幅画动起来,这也是我的亲身观感。纸上空白处,不施一笔一划,仿佛有水波荡漾,小虾游动起来。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有一定道理,作品的气质总会回归到艺术家的气质、生活态度、审美偏好。

    ## 10

    纵观白石老人一生,草根出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五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最终能抵达什么样的终点,那不好说,没有任何人知道。只有走到前边,才会看得清楚稍前一点的路。但不论终点何处,能一辈子做着热爱的事情,不已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吗?

    感谢白石老人给这个世界带来有趣的作品。

    PS.

    读完白石老人的自传也不过三个小时,不成想,写个读书笔记前后大概花了 15-20 个小时,成文九千余字。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个点去查另一个点,过程辛苦,但流汗的感觉好像还不错。初读完时,白石老人的那种勤奋精神很是感染我,愿自己也渐渐勤奋吧。

    参考书目:

    + [白石老人自述 (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23931/

    )

    + [齐白石全集 (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61296/

    )

  • 西陵氏公主的蚕丝

    作者:布拉格西 发布时间:2008-02-12 15:31:52

    在《关于一本题名<洛莉塔>的书》这篇后记行将结束的时候,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提到了《洛莉塔》带给他的快乐的感觉。他说,每当他思念《洛莉塔》的时候,总要挑出一些形象的段落来回味。譬如洛莉塔慢吞吞地朝亨伯特的礼物走去,或是那个卡斯比姆理发师,或是山谷小城顺着山路传上来的丁当声。他清楚这些地方会被读者忽略而草草翻过,但是,他告诉我们,这些却是小说的神经,是秘密的脉络,是不易察觉的坐标。

    很多长篇会像《洛莉塔》一样,有着作者有意或无意设置的不易察觉的脉络,神经,或者坐标。发现它们,并由此进入整部小说的叙事迷宫,对读者来说也许会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至少由于某种形式上的豁然开然而会带给人智识上的快乐。阅读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中性》也可以归入这样的一种状况。

    读《中性》的时候,我总会不时想到美国的另一位作家约翰.欧文的小说《新罕布夏旅馆》。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这两部小说都很厚。比如,小说中的叙事者也都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但并不总是以第一人称出现。再比如,这两部小说在前面部分都巧合地运用了同样的一个讲故事的技巧。张大春在《你玩拼图吗?》这篇导言中对此作了很详细的分析。在《新罕布夏旅馆》的开篇,约翰欧文写道:“父亲买熊的那年夏天,我们都还没出生。”父亲买熊——这个“轻描淡写之笔的强烈印象”的严重性足以支撑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接下来小说的笔锋一转,说到了父母的恋爱及其两人的家世,还有小镇上的平凡生活,直到读者差不多要遗忘这个意象的时候,熊及时地出现了。而在《中性》这里,这种技巧甚至走得更远。小说几乎是以黛斯德蒙娜,也就是卡尔的奶奶,从桑蚕盒中拿出古老的银匙测试还在母亲子宫之中的卡尔的性别,以这样的场景开头的。但是到了小说第三卷的时候才将这个场景接回去。这时候读者已经被拖入到了黛斯德蒙娜和左撇子的离奇的爱情故事,士麦其的焚毁,“由轮子组成的”底特律风景、或者米尔顿为特茜吹奏的单簧管的乐声当中,差不多忘了还有一个即将出生的婴儿这么一回事。但是正如张大春所说的那样,读者“这暂时性的失忆并非疾病,而是小说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之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欣赏能力。”

    在这些相似点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纳博科夫所说小说中隐秘的脉络。在《新罕布夏旅馆》那里,可以找到《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的结尾,从“于是,我们不断继续向前,逆水行舟”中看到父亲、侏儒妹妹莉莉的盖茨比式的梦想、勇气和失败。而在《中性》这里,则是“西陵氏公主的蚕丝”这个意象。

    读完《中性》后你会发现,尽管它像其他的家族小说那样,比如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时间跨大很长。往长一点来说将近八十来年,往短一些来说至少也有五十来年。尽管它也像很多潜在的伟大小说那样拥有着这样一个特质,即它不仅讲述故事本身,也就是说它不仅仅封闭性地讲述两性人卡尔.斯蒂芬尼德斯一家三代人的故事,在这个线形发展的故事的转折处总会开启那么一扇扇窗户,让人瞥见故事以外的时空和知识领域。比如土耳其人焚毁士麦其,禁酒运动,经济大萧条,黑人暴动,性解放,水门事件;又比如生物学上的基因突变,古希腊神话,希腊人的十五子棋和银匙。尤金尼德斯继承、改造了《汤姆.琼斯》的作者亨利.菲尔丁般讲故事的方式,将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大时代的气息融会贯通,使故事显得翻奇出新之余,又自然妥当。但是读完整部小说,你会发现,小说中那么多复杂的人事,那么长的时间和篇幅,其实只是回答了我们在阅读《中性》的开头时所产生的一个小而又小的疑问。

    《中性》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出生过两次:第一次是1960年1月,出生在底特律一个丝毫没有烟雾的日子,那时我是一个女婴;第二次是1974年8月,出生在密执安州皮托斯基附近的一个急诊室里,那时我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你在阅读这样的开头会想到什么?你也许会想到这个现象的非比寻常性。你在想,一个 人怎么可能会出生两次,而且第一次是女孩,第二次又变成了男孩?这就是你也许会有的疑问。而在接下来的下文中,我们了解到叙事者是一个两性人,一位先知提瑞西阿斯式的人物。而所以会造就这样的一个人是因为“一个单纯的基因穿过时光环滑车道”来到了他的体内,造成了第五条染色体隐性突变。

    由此,叙事者沿着这条无形的线返回,开始了他追本溯源的旅程。正是由于这条无形之线的存在,使得故事不再只是描述一个名叫卡尔两性人的成长过程,也使得卡尔的祖父母、卡尔的父母的故事成为了必要(或者说,使他们的故事有了存在的理由),使得小说从众多的家族小说中脱颖而出,它不再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以这条生物学上的线为线索讲述故事。这不仅使故事更加紧凑,而且也提供给作者或者说叙事者更多发挥的空间。

    而这条线的质地和轨迹,让我想起尤金尼德斯在小说第一卷第四章——丝绸之路中提到的一个来自中国古代的传说。公元前2640年,有一天,西陵氏公主正坐在一棵桑树底下,忽然一只蚕掉进了她的茶杯。她想去掉茶杯里的这个蚕茧的时候,发现蚕茧在热茶里已经裂开了。她把散开的那一头交给侍女,叫她走开。那个侍女走出公主的房间,来到宫里的庭院里,接着走出宫门,到了紫禁城外,来到半英里外的乡野,那个蚕茧里的丝才被拉完了。

    这就是小说中提到的这个故事,它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因此我得演绎一下接着要发生的事情。它也许是这样的:来到乡野的姑娘并没有急于回去,她一边在乡野里漫步,一边回想着这条透明得接近于无形的蚕丝所经过的旅程,从紫禁城,到宫门,到宫里的庭院,再到庭院里的桑树,直至想到了西陵氏公主茶杯里的蚕茧。她想着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侍女在乡野里所做的,便是叙事者在《中性》这个故事中所做的一部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352+)
  • 体验差(612+)
  • 排版满分(282+)
  • 快捷(508+)
  • 体验满分(424+)
  • 中评多(551+)
  • 超值(416+)
  • 五星好评(436+)
  • 一般般(630+)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5-01-02 13:44:45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晏***媛: ( 2025-01-05 05:23:46 )

    够人性化!

  • 网友 仰***兰: ( 2024-12-21 04:31:5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辛***玮: ( 2024-12-31 12:07:4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后***之: ( 2024-12-20 22:16:27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国***舒: ( 2024-12-16 06:54:4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曹***雯: ( 2024-12-18 16:05:40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戈***玉: ( 2024-12-23 10:14:36 )

    特别棒

  • 网友 邱***洋: ( 2025-01-06 19:48:17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瞿***香: ( 2024-12-16 19:40:42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寿***芳: ( 2024-12-30 22:14:51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谢***灵: ( 2024-12-15 15:47:0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堵***格: ( 2025-01-01 09:21:37 )

    OK,还可以

  • 网友 石***烟: ( 2024-12-19 21:46:0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