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 4本套装 黄冈小状元二年级语文数学上册人教版全4本(黄冈小状元作业本达标卷 )龙门书局黄冈小状元测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2023秋 4本套装 黄冈小状元二年级语文数学上册人教版全4本(黄冈小状元作业本达标卷 )龙门书局黄冈小状元测试卷精美图片
》2023秋 4本套装 黄冈小状元二年级语文数学上册人教版全4本(黄冈小状元作业本达标卷 )龙门书局黄冈小状元测试卷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23秋 4本套装 黄冈小状元二年级语文数学上册人教版全4本(黄冈小状元作业本达标卷 )龙门书局黄冈小状元测试卷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191437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8
  • 页数:80
  • 价格:105.1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4:59

寄语:

作业本+达标卷 二年级上册 语文+数学4本套装


内容简介: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2年级数学(上)(最新修订)》依据《课程标准》编写,以“培养学生素养,锻造综合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学年阶段目标中相关知识为重点,力求“实用、好用、有用”,使之成为学生的“暑假之宝”。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黄冈小状元作业本•2年级数学(上)(最新修订)》依据《课程标准》编写,以“培养学生素养,锻造综合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学年阶段目标中相关知识为重点,力求“实用、好用、有用”,使之成为学生的“暑假之宝”。


精彩短评:

  • 作者:十八尺琼勾玉 发布时间:2016-09-30 11:02:44

    各个学派都概括得不错,特别是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与当代论争分开讲

  • 作者:特慢司机 发布时间:2019-09-09 21:06:02

    翻了一遍,深感失望,以前读零星诗作积累的好感消失殆尽。

  • 作者:Mo 发布时间:2012-11-02 21:51:41

    从我娘的杂书堆里翻出来的,英国人写的食谱,吐槽点颇多啊。比如这一句:用两个盘子夹紧豆腐,这样豆腐就不易破损⋯⋯哈哈哈哈脑补之后笑了我五分钟。

  • 作者:yeah+panda 发布时间:2010-01-25 20:21:27

    有很多 都是自己没有做到 或是以前有点想到过的东西 总之 发觉自己生活中缺少一种热情和活力

  • 作者:那小海 发布时间:2022-09-12 15:53:10

    扫盲级别的书,哪个都点到了,哪个都点到为止。蜻蜓点水,主要是介绍概念的,什么是基金,什么是国债,什么是炒股票,适合于年轻的投资人。哎,我应该十年前看到这本书啊。虽然很浅显,但是都是真理。然而,真理往往被人嗤之以鼻,觉得,低买高卖,这也要学?保持冷静,分散投资,这也要教?其实,真正的投资真理,就那么几句话,几个人能遵循呢?

  • 作者:小念 发布时间:2014-11-28 09:07:40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鲐背之年的张骅老人的真实写照。


深度书评:

  • 【转】刘浦江:在《辽史》读书课上的总结发言(外一篇)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19-12-29 08:54:22

    2013年6月15日,在最后一次《辽史》读书课上,刘浦江先生总结陈词,宣告《辽史》修订工作初步完成。此前一天,先生专门致信称,“历时六年的《辽史》修订工作将于明日结束,今晚翻看这些年来的修订档案,感慨良多,把最早的两封邮件发给大家分享”。其中一封邮件写于2007年4月30日,略叙斯事缘起,现摘录如次:

    “中华书局即将开始修订二十四史点校本的工程,计划用时5至7年。我已经接下《辽史》……我之所以接受这项任务,主要是想把这项工作用来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学辽金史的学生来说,这是进入专业领域的一个最佳途径。目前的《辽史》点校本出自冯家昇和陈述先生之手……我们的修订本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所以这项工作的要求是很高的……虽然我们现在也有《四库全书总目》研读、《三朝北盟会编》研读之类的读书课,但这项工作情况不同,因为要做到能够正式出版的程度,而且是这样的一部书,所以会做得很规范、很严格,大家可以通过这项工作受到更严格的学术训练,要求不一样,效果当然也就不一样。”

    在研读《辽史》的数年间,先生始终持此信念,教书育人。如今,《辽史》修订本正式刊行,先生却已归道山,无缘得见。弟子谨据先生生前在读书课上的影像录音,将先生的总结发言整理出来,以示纪念,文中个别词句、语序容有改动。

    刘浦江

    昨天晚上我把最早的邮件给大家发了两份。中华书局修订“二十四史”的第一次会议是2007年5月份在香山饭店召开的,由于之前已经在酝酿这件事,所以当时我很早就做了准备。大概从2007年5月中旬开始读《辽史》,到今天已有六年一个月。

    昨晚我清点了一下每个人的点校情况。我先说每个人点的卷数,任文彪最多,是19卷,然后康鹏、邱靖嘉各16卷,苗润博13卷,肖乃铖11卷,乐日乐10卷,陈晓伟8卷,赵宇7卷,高宇5卷,曹流5卷,林鹄4卷,聂文华2卷。另外高宇还承担了很多前期工作,编纂《辽史勘误》《〈永乐大典〉引用〈辽史〉汇编》《辽代石刻新编》,工作量都很大,对于我们后来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文彪的《礼志》《乐志》《仪卫志》,很枯燥,很麻烦,但文彪做得很有兴致,也很细致。靖嘉的《历象志》,主要是《闰考》《朔考》那两卷,做得非常彻底,所以出的成果也最多。其中《朔考》那卷读了2个月,共计8次课。康鹏的《地理志》工作量非常大,非常麻烦,本来历代正史《地理志》都很麻烦,《辽史·地理志》尤其麻烦。润博的《营卫志》难度是比较大的,此外还有4卷表,涉及到世系,非常棘手。晓伟一开始从“传”读起,杨绩、杨皙那篇文章,就从这里面读出来的。然后还有林鹄的《百官志》,做得非常彻底,初稿做了二十多万字。

    我们这六年多来,通过读书课培养学生,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式。这些年来通过点《辽史》,现在已经发表的文章,我粗粗算了一下,大概有十几篇。我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我首先不是为了项目而做这个项目,而是为了培养学生。从2007年开始,最初是每周读半天,后来没多久变成一周读一天。2010年有一个学期因为开四库的课,是两周读一天。中华一直催进度,我就说,我们这个工作始终没有中断,但是我们的进度就这么快,我们一字一句地过。因为《辽史》篇幅小,所以能够这么做。这些年,我算了一下,自始至终参与这项工作的大概只有靖嘉。康鹏和晓伟因为中间都出去过一年,所以没有完整参加。

    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个读书课培养学生的效果非常好。原来不是学历史出身的同学,可以通过这个读书课很快地找到感觉,进入历史学的学术领域。原来基础并不是很好的同学,通过这个读书课,可以在学术上迅速成长起来。本科的同学可以由此进入辽金史领域,有了真正的感觉。这些都是读书课带给我们的收获。

    这几年我们能够感觉到大家明显的进步,2007、2008年的时候,一开始大家不会写这种半文半白、文言体例的东西,稍微复杂一点的校记或者长编说不清楚、写不明白。那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读书课上重新写。大概读了一年多以后,大家渐渐有了感觉。最近这两三年,大家写的初稿基本上都能用,有修改的基础。而且很多问题,大家不容易独立发现。比较典型的是靖嘉的皇太子、皇太弟问题,晓伟的杨绩、杨皙问题。当时的初稿基本上都是承袭原来校勘记的说法。但是我指出这个肯定不对,或者说应该再往前走一步。然后大家去做,最后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通过这几年的读书课,使得大家尽快入门,而且很快进入到学术前沿。我觉得这是一个收获。

    第二个收获,通过这样一种读书课的形式,使得大家进入学术领域,不走弯路,是一种正道。我们养成了一种实证研究的路子,一种严谨的学风。因为我们的读书课,不管是写校记还是长编,尤其是校记,我们是锱铢必较的。每一个字该改不该改,尤其是改字,是非常慎重的。一个很小的问题,一个标点符号,都反反复复讨论。这样一种训练,养成了大家一个好的习惯,将来做学术的话,会有一个很好的根基。

    虽然《辽史》涉及的文献有限,但是我们要求穷尽材料,要求一手的东西。传世文献大家都用最好的、最靠得住的本子,石刻大家也尽可能找拓本。在点校的过程中,相关的学术史,基本上都做了一个穷尽的工作。几年下来,大家细细研读一遍之后,以后不管做什么,《辽史》里面大概有什么,大家一定有印象。而且在讨论的时候,涉及到的很多问题,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名物制度,就会从里面牵扯出来。这为大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辽金史的资料虽然有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民族语文、出土文献以及民族学、人类学的方法来弥补。读《辽史》的时候,涉及到民族语文的东西比较多,对大家养成这方面的意识也有好处。

    另外,说到大家的收获,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对古籍文献整理,知道一个基本的路数。“二十四史”的点校整理是最严格的,我们经过了最严格的规范训练。如果大家以后整理别的古籍、别的文献,包括写文章做研究的时候处理材料,会知道规范分寸,知道应该怎么做。

    虽然我们六年多,就读了一部《辽史》,但是读得非常彻底,训练也是多方面的。如果要反思这门课的局限,一是限于点校本的体例,出校记的范围是比较窄的。不能出校的、属于考史的东西,我们没有深入挖掘。二是对于大家的知识面还是有限制。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可能还会读图像的东西、地图的东西、民族志的东西,或者宋代的文献。研读品类如果丰富一些的话,对扩展大家的知识面,可能会更有利一些。

    我们的修订工作现在就告一阶段。下面统稿的工作量还是一个非常繁重的工作,尤其是前几年读的部分,现在偶尔牵涉到前面的东西,返回去一看,问题还很多。还有统一体例,按说统一体例是最简单的,但是现在看来,还有非常多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应该比原来的点校本有明显的提高。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东西,比如说石刻,比陈述先生那个时候要多得多;陈述先生那个时候不能检索的东西,我们能检索。这些都是我们的有利条件。而且一个人点校,毕竟不如集体讨论能够解决问题那么彻底,一个人总会有顾此失彼的时候。此次修订本里面肯定还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在目前材料情况下,我觉得近期提高的余地不大。也许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又出来好多石刻材料,契丹文字的解读又进步了,那时可能还有继续修订的余地。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这是至理名言。

    研究辽史,对《辽史》的依赖程度要占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所以这部书值得我们花这么大功夫去做。我觉得,我们做这个工作,对得起这部书!

    (康鹏/整理)

    【外一篇】邱靖嘉:记《辽史》的修订工作

    刘浦江教授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之《辽史》修订项目的主持人,在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为《辽史》修订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受业弟子及项目组成员,我全程参与了这项任务,见证了先生学术生涯中的这段心路历程,谨将刘浦江教授主持修订《辽史》之目的、经过及其背后的故事记述于此,以志纪念。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刘浦江先生于2015年1月6日晚23时57分因病辞世,学界一片痛悼之声。刘浦江教授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之《辽史》修订项目的主持人,在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为《辽史》修订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受业弟子及项目组成员,我全程参与了这项任务,见证了先生学术生涯中的这段心路历程,谨将刘浦江教授主持修订《辽史》之目的、经过及其背后的故事记述于此,以志纪念。

    一、以培养学生为宗旨的《辽史》修订

    据先生生前回忆,因200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已在酝酿之中,并已邀请他承担修订《辽史》的任务,故在2007年初,他已有让学生研读《辽史》的计划。至2007年5月中旬,中华书局在香山召开第一次修纂工作会议,整个修订工程正式启动,《辽史》修订工作亦随之全面展开。5月19日,我们在北大中古史中心上了第一次读书课。时至今日,我还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先生与我们六个学生挤在中心办公室讨论他初拟的《辽史修订工作体例》,并围坐在一台电脑前开始研读《辽史》卷一《太祖纪上》。在那次课上,先生开宗明义地说:“我之所以接受这项任务,主要是想把这项工作用来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学辽金史的学生来说,这是进入专业领域的一个最佳途径。”这番话后来在很多场合又被先生反复强调,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如今回首这些年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得到的收获,愈发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深刻含义与先生的良苦用心。

    与其他二十四史修订组不同,先生主持的《辽史》修订项目成员并没有什么“大腕”,都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学生。整个修订工作由先生拟定体例,总揽全局,而由学生承担具体的点校工作。早在正式开始修订前,他已让时为硕士研究生的高宇全面搜集订正《辽史》阙讹的各类文章,汇编成《辽史勘误》,并附上各卷勘误索引以便检阅;又将保存于《永乐大典》残卷中的十五卷完整《辽史》及若干零散的残章断句统统汇集为《〈永乐大典〉引用〈辽史〉汇编》,以供版本校勘;此外又彻查各种金石文献及新刊布的考古资料,将《全辽文》、《辽代石刻文编》没有收录的辽代碑刻全部整理出来,并尽量参照拓本核对录文,集为《辽代石刻新编》,供大家使用。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不仅为《辽史》修订的全面展开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文献学训练。

    《辽史》共有一百一十六卷,我们的修订程序大致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分头点校,集体研读,先生审定。首先,由先生将各卷陆续分配给学生,诸位同学先要仔细核对通校本和参校本,在校勘专用的大字本上,用不同颜色的铅笔标明版本差异。然后是对各卷内容的全面研究,包括文字错漏、标点断句、原校勘记的修改以及新校记、长编的撰写等诸多方面。在这过程中,我们必须穷尽所有文献、石刻史料及相关研究论著,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分析考辨加以解决,拟写出文字简练、表意清晰的半文言体校勘记以供课堂讨论。自2007年9月以来,先生与我们长年坚持于每周六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在中古史中心的计算机室一起研读《辽史》,同学们分头点校的各卷修订稿都要拿到读书课上集体通读讨论。所谓通读绝非一般的翻阅浏览,而是由各卷负责人对着投影,将本卷内容(包括标点符号)逐字逐句地念出声来,每念一段先生还要重新审读一遍,并就其中的标点修改、文字校勘及所拟校记、长编的内容与大家进行深入讨论,统一意见,最后再改定校记与长编的文字表述。有时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会针对一条校勘记反复琢磨两三个小时之久,所以一卷《辽史》往往要几次课才能读完。故从2007年5月开始修订,至2013年6月所有分卷点校工作全部完成,一部篇幅不大的《辽史》我们竟读了整整六年。

    在这六年时间里,我们先后有十二位学生参与了《辽史》修订点校工作,并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据先生总结,这项任务对于培养学生主要有以下四点意义。其一,通过校订《辽史》,使大家对宋辽金元时期的传世文献和石刻材料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了穷尽史料与追踪史源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术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其二,在研读《辽史》的过程中,大家对各种史料仔细考辨,撰写校记时锱铢必较、反复斟酌,从而养成一个实证研究的路子和严谨求实的学风。其三,大家通过《辽史》研究,可以很快找到历史的感觉,顺利进入辽金史学领域,并迅速占据学术前沿。其四,借助《辽史》修订这个机会,大家掌握了古籍文献整理的基本路数和学术规范,接受了最严格的学术训练,以后遇到其他文献都可以从容处理。先生向来淡泊名利,在他看来,《辽史》修订在培养学生方面所带来的这些意义才是这项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仅以我个人为例,我本科所学并非历史专业,自研究生拜入师门,我能快速进入史学大门,最终走上学术道路,就完全得益于参加《辽史》点校所学得的本领。

    需要指出的是,《辽史》修订组虽然没有豪华的团队阵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修订稿学术品质的降低。事实上,经过诸位同学的精心校订、读书课上的集体讨论以及先生的严格把关,修订稿的校勘质量较之陈述先生的点校本有大幅提升。不仅纠正了原点校本的许多错误,改写了原校勘记,推进了前人研究,而且还发现了不少新问题,增补了大量新校记。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修订组成员撰写的各种考证文章之中。据初步统计,我们目前已发表与《辽史》辨证相关的札记及专题论文有近二十篇之多,并出版一部专著——林鹄《〈辽史·百官志〉考订》。这些研究作品既是《辽史》修订的直接产物,也是先生培育学生的重要成果。

    二、呕心沥血:最后阶段的统稿及审订工作

    整部《辽史》的分卷点校工作虽已于2013年6月全部完成,但由于这些修订稿成于众人之手,校记表述不尽统一,加之整个校订工作持续时间很长,前期撰写的校勘记相对比较粗糙,有待改进,且在后期研读时又时常会对前期所读各卷的校记内容进行增删修改,因此在正式交稿之前,还必须经历一个统稿的过程,即将各卷文字校勘、标点修正及每条校记、长编重新梳理一遍,统一体例,以求整齐划一。这项繁重的任务完全是由先生一人独自承担的。

    恰在这时,先生的身体渐显病兆,每况愈下,终至2014年4月确诊淋巴瘤晚期。面对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毫无畏惧地接受现实,其所展现出来的豁达乐观令人敬佩。不过,始终萦绕于先生心头、难以释怀的一桩未竟之事就是《辽史》修订。病魔的侵袭反而使先生催生出加紧完成统稿工作的愿望。在第一次化疗回家休养期间,先生高效地完成了约五十卷《辽史》的统稿。之后的两个化疗周期,先生虽体力渐渐不支,但仍继续勉力工作,遇到比较棘手或有疑惑的问题,他还会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我们学生进行讨论,反复斟酌校记文字,一丝不苟的态度丝毫未减。例如关于卷一六《圣宗纪七》太平二年的月日错乱问题,先生在5月30日至31日两天之内,先后给康鹏和我发了数封邮件再三商讨,最后才达成一致,定为校记,其工作之认真细致由此可见一斑。凭着先生惊人的意志,整个《辽史》统稿工作终于在7月全部完成,并于当月22日正式向中华书局交稿。

    交稿之后,先生的修订工作并未结束,而是马上又着手编辑修订凡例、前言及引用文献三个文件。其中,引用文献由我代为整理,而凡例与前言则由先生亲自执笔。7月24日,先生将其草拟的《修订凡例》发给大家征询意见,随后又根据我们提出的建议做了若干补充和调整。相比而言,修订前言的撰写任务更重,它需要对整部《辽史》的编纂过程、内容体例及流传情况有全面的研究和通盘的把握,其工作强度无异于写一篇专题论文。尽管先生病情有所反复,甚至一度出现肺损伤的症状,但他仍不畏繁难,利用化疗间隙坚持写作,并让学生代为核查材料,断断续续地花了两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一篇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修订前言。此后,先生又精益求精,征求我们意见对这篇前言做了一些补充修改。直至11月才最终将定稿后的前言、凡例及引用文献正式提交。

    与此同时,先生又收到了第一批送审《辽史》样稿的反馈意见。当时他刚刚做完干细胞移植治疗,身体十分虚弱,但他对蔡美彪、刘凤翥两位先生指出的修订稿问题非常重视,很快就将两份审稿意见清理了一遍,并将需要集体讨论的问题列出来,让大家发表意见。12月4日晚,他给大家发信说:“各位,我把大家反馈的意见做了一个汇总,从中大致可以看出诸位的学力及学术判断力。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意见比较纷歧,等中华书局把所有审稿意见发来之后,我们有必要在读书课上将有纷歧的意见讨论一下。”信中流露出先生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关切和对《辽史》修订稿高度负责的态度。这时离先生去世仅有一月,这封信竟是我收到的最后一封先生邮件。

    此后,先生病情反弹,肿瘤复发,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已无力继续伏案工作,但他仍对《辽史》审订念念不忘。就在先生离世的半月前,他还打来电话,与我讨论耶律俨《皇朝实录》的流传过程及《辽史》的史源问题,并说道等来年春天做完第二次干细胞移植身体恢复后,要来参加读书课,跟大家一起讨论《辽史》审稿意见。可惜天不遂人愿,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遗憾!

    在刚开始化疗时,先生曾说:“我的学术研究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了,但《辽史》的统稿工作不用去图书馆,我还可以在家接着做。”就这样,始终对学术事业难以割舍的他,将生命最后阶段的所有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了这部《辽史》之上。乃至病危之际,他还不忘将《辽史》后续的审订及出版事宜托付给我们学生,并叮嘱我们将来还要把《辽史》修订长编及人名、地名索引也整理出版,以便学界利用。他为辽金史研究、为学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拳拳赤子之心实在令人动容感佩。

    三、付出青春的六年,倾注生命的《辽史》

    2013年6月14日,我们收到先生的来信:“各位,历时六年的《辽史》修订工作将于明日结束,今晚翻看这些年来的修订档案,感慨良多,把最早的两封邮件发给大家分享。”次日,我们读完最后一卷《辽史》,历经六年多的分卷修订工作暂告一段落。那天先生非常兴奋,在读书课上兴致勃勃地总结起过去六年的收获与感悟,当时的情景被我们用摄像机记录了下来,这也成为先生生前最后一段影像资料。

    在那次总结会上,他回顾了这些年修订《辽史》的大致经过,清点了每一位参与同学所点校的卷数以及发表的文章,并再次重申他接下这项修订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随后,他又谈到辽金史研究的现状,并指出辽史研究对于《辽史》这部史籍的依赖性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而我们通过这些年的研读,对《辽史》一书有了最全面彻底的了解,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他还着重分析了《辽史》读书课带给我们的收获和每个人的学术成长轨迹,大家经过《辽史》点校的严格训练,打下了良好的文献功底,养成了实证研究的习惯和严谨的学风,在学术上非常顺利地入门,具备了独立的研究能力,这正是先生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过同时,他也敏锐地指出了我们的局限与不足。因这些年我们大多浸淫于辽史,以致眼界过于狭窄,缺乏通史的训练与知识面的拓展,长期来看,这将严重制约我们的学术发展。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导师,他既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而欣喜不已,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指正我们存在的问题,尽量不走弯路。在他看来,培育出能力全面、视野广博的新一代辽金史学人,才是训练学生的终极目标。

    此次课后,陈晓伟博士给先生覆函,列出诸位同门参与《辽史》修订的起止时间,并称“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很快,先生再次发函称:“这是收获丰厚的青春,这是无怨无悔的青春!”诚如先生所言,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六年青春光阴的付出换来的是学术上的巨大收获。然而对于先生而言,这部《辽史》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从起初拟定工作体例,到后来每周一天的研读讨论,再到最后阶段繁重的统稿与审订工作,先生为培养学生、为修订《辽史》一直倾注着大量心血,并最终燃尽了自己。不过,正如我们付出的青春是无怨无悔的那样,我想先生为学术事业所做的一切也是无怨无悔的。

    如今回想那付出青春的六年,面对这部倾注生命的《辽史》,我等弟子惟有秉承先生遗志,传承先生学术,尽心尽力地完成余下的《辽史》修订工作,顺利出版,才不枉负我们逝去的青春,才能告慰恩师不朽的英灵!

    原载于《东方早报》2015年2月8日,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翻译略有瑕疵,但在linux编程方面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lifayi2008 发布时间:2014-10-27 15:05:50

    本书既可以用来全面熟悉Linux/Unix系统编程,又可以作为手册时常查阅,阅读时最好有C基础和linux的使用经验

    有同学说本书内容全面细致,但是缺乏由浅入深的特性,个人认为这样的书很难对初学者表现的很友好,包括APUE也是这样,读起来还不如这本更顺畅

    2015-09-12

    一年内利用空闲时间把本书读了三遍,代码也都敲过一遍,零碎的东西还是没记住,不过好再把握住几个大的概念: 文件I/O,缓冲,权限管理,信号,进程/线程,作业控制,进程间通信,内存映射,socket,io多路复用;接下来就是找点小型开源项目自己来实现一下,把编程中常见的坑都踩一踩。估计这两本书要伴随我的整个编程生涯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中评多(108+)
  • 服务好(260+)
  • 书籍多(353+)
  • 傻瓜式服务(408+)
  • 强烈推荐(463+)
  • 赚了(471+)
  • 无颠倒(318+)
  • 三星好评(643+)
  • 中评(346+)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舒: ( 2024-12-11 15:50:13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堵***洁: ( 2024-12-28 08:39:22 )

    好用,支持

  • 网友 濮***彤: ( 2024-12-24 14:57:3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丁***菱: ( 2024-12-31 20:53:2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索***宸: ( 2025-01-03 19:01:13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家***丝: ( 2024-12-18 05:27:56 )

    好6666666

  • 网友 芮***枫: ( 2024-12-26 14:54:03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冉***兮: ( 2025-01-05 10:03:38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权***颜: ( 2024-12-23 01:51:5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