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会计基础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系列教材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4:24

会计基础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会计基础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系列教材精美图片
》会计基础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系列教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会计基础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系列教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511980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7.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4:24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叫我熊猫大人! 发布时间:2014-11-27 00:29:18

    简简单单的入门。。适合一般的读者。。没什么负担。。也增加了点兴趣。。可以闲来看看~

  •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13-02-07 19:38:35

    神马蔬菜瓜果都能泡。

  • 作者:王xx 发布时间:2015-11-27 21:41:50

    amazing!一个多月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不好懂,真的,但是so helpful!感觉看完就知道了怎么做人(虽然我是个海豹)。并且轻松摆脱了焦虑,拖延,和抑郁等等的坏情绪和坏行为。

  • 作者:愚渊 发布时间:2019-06-15 19:14:23

    互联网的“根”指代两方面:一是根服务器,二是根区文件。围绕根的治理最关键的是谁有权力修改根区的文件。本书介绍了根的起源、冲突和制度化的过程,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将根域名的制度演化过程分为三步:一是域名空间资源的“价值化”(endowment);二是域名空间资源的无序竞争(appropriation);三是域名空间管理的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本书描述了域名空间管理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动机、考量和行动。域名空间的管理混合了合法性、商业利益、技术考量、国家权力、全球化等多方面因素。而ICANN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形式,确认了域名资源公共资源的性质,同时以“委托-代理”的形式交给注册局和注册商两级机构行使二级域名分配权。本书有助于扫除互联网治理中的简单化判定倾向。

  • 作者:豆瓣超级江湖骗子 发布时间:2024-02-20 00:33:11

    评分3/5:定位比较摇摆不定?说是传记没什么文学性,说是管理类又夹了非常多的个人经历。讲述了雅诗兰黛这个品牌是怎么从零开始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拥有众多不同子品牌、众多行销全世界的产品的美妆巨头的。大多数的故事并不深入,叙述也缺乏趣味(可能是我个人的问题?),但是品牌成长的历史本身就很有意思了。总体而言还是值得一看,很快就看完了哈哈哈哈。PS:不知道是原文如此还是引进后有改动?有太多的一个段落+一句反转/总结(也不算反转吧哈哈)的模式,看多了有点疲劳。

  • 作者:Justin 发布时间:2022-12-31 23:31:08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位孟德公,白脸阴险,诡谲多变,宁负天下人,乱世奸雄也。武功卓著,一统北方,兵农耕战,奠定大局。文采斐然,所注孙子兵法、所著诗作,足以传世。此传记四平八稳,言必有据,采自信史。老派学者,治学谨严,不放空言,不骗稿费,可看矣。


深度书评:

  • 你所乐于知道的那些运营的秘密

    作者:栗一白 发布时间:2017-01-05 13:08:15

    文/栗一白

    你想知道一名互联网人从运营小白到总监的成长史吗?你想知道怎么在庞杂无序的环境下快速攀爬到金字塔顶尖吗?你想知道最有效的低成本推广吗?你想知道怎么做好用户运营吗?你想知道周边产品的妙用吗?想知道怎么利用周边产品带来经济效益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那一定放不下这本书了,书里面不但有最针对性的良方,还有运营人最诚挚的情怀。

    本书中,作者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运营者及运营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悉数告诉你:外人眼里的运营是什么样的,运营工作的最高境界如何;运营人的基本功修炼,如何做好用户运营、用户运营实操法则,新媒体运营的最高境界,揭秘网红背后的真相;最有效的低成本推广,比如,关于APP、关于PC、关于微信、微博的推广,及如何搭建社区运营团队,如何招到你想要的人,从产品经理的视角看运营是什么样的,还有作者苦口婆心地告诫新人对于职业规划、跳槽等一系列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无法忽视的重要事项如何决策。要说的点很多,我择其二三述之:

    一、关于用户运营:如果你玩过社区,相信对于他说的这些都相当熟悉,尤其经营过论坛的管理者,或者在论坛做过斑竹的人,斑竹对上线的交流沟通,接触的就是类似于作者这类的运营人员。关于如何去和用户打交道,如何看待用户在运营中的角色,这一点,大到不同产品的运营、具体到个性的社区论坛,甚至当前在运营豆瓣小站的人,都是值得借鉴的,这一章节我印象特别深。作者的观点尤其实用:可以通过产品手段和运营手段刺激用户,让用户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其实,这就是满足他们的收集癖,而他们收集的则是:存在感、荣誉感、别人和自然的认可感。拉用户不是以拿到这个用户的QQ、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为最终目的,那不叫拉用户,充其量算是联系用户。拉用户的最终节点是落地,即让这个用户在你的平台上产生价值,同时你也能给对方带来好处。想象又何尝不是?尤其是对懵懵懂懂正在探索的新用户,你用一声凌厉的断喝和温言细语的态度所产生的绝对是两种相反的结果, 南橘北枳之说,相信大家都知道,那谁又能肯定,新用户未来所产生的价值有多少呢?所以当如作者般,诚心诚意对待你的用户,或许,有时,一个默默支持的动作就够了。

    二、关于微博、微信的推广:随着自媒体越来越普及,微博、微信、APP的推广也越来越重要,他是一个十分有诚意的作者,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到事件营销,可以看到特别真实、有效的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大家绕开一些误区,避免掉进坑里,内容之实用,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三、关于写出一个好标题的技巧:作者把这个话题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了一下心得和技巧,这对于喜欢码字的我们真是一种福利啊。从关于标题的长度和一些特殊细节、判断一个标题是否能火的一个小技巧说起,到适当运用标题党技巧、关于活动标题的拟定,以及关于App信息推送文字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细微具体,针对性、实用性满满啊。

    这是一本有感情、有实操技能、有经验教训、有成功案例辉煌篇章、不是教科书胜似教科书的运营笔记。作者类延昊,即类类,是猫扑网辉煌时代的缔造者之一,猫扑网新浪微博、猫扑鬼话空间等的开创者,曾就职于猫扑网、酷我音乐、360奇酷手机,有11年互联网从业经验。他说,做运营,一是态度,其实才是技巧。永不停止地学习态度加上有效的技巧,是进阶为一个优秀运营的重要通道。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还好没错过,运营的或即将做运营的,都不妨来看看,他只讲干货不浮夸吹牛。所谓这世界上很多经验或教训都不局限于一个行业范围内,它们都是相通的,这些珍贵的做法和经验,是作者的,也是读者的。

    2017年1月5日

  • 《大师和玛格丽特》:没有自由,就没有文学

    作者:drunkdoggy 发布时间:2022-05-08 22:54:34

    《大师和玛格丽特》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文学作品之一,作者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经典作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按创作时间来算,《大师和玛格丽特》比《百年孤独》的创作早了26年。它完成于1940年,但由于历史原因,直到1966年其手稿才被发现,震惊世界文坛,被称为世界级的文学发现。

    布尔加科夫只活了不到49岁,他的文学生涯是高密度的,他的人生也随大时代的变革而跌宕。他本是乌克兰人,1891年出生于基辅,到了1922年,乌克兰成了苏联的一部分。他曾经是个医生,后来弃医从文。俄国内战时他曾参加过白军和乌克兰民族军,后来成了苏维埃作家。他曾经是当红剧作家,后来上了出版黑名单,穷困潦倒。

    他一生中最大的好运仅维持了不到一年。1926年,他的小说《白卫军》改编的戏剧《图尔宾一家的命运》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引起轰动,得到了斯大林的赞赏,说该剧“显示了布尔什维克无坚不摧的力量”。次年,又遭到官僚文人集体口诛笔伐,称其“严重反苏维埃”,从此该剧被禁演,而后舆论风暴愈演愈烈,作家的所有作品都再也没有通过审查的可能了。

    1930年,布尔加科夫已经走上绝境,他开始给斯大林写信,口吻既骄傲又卑微。他说:“在我十年文学生涯里,舆论界关于我的创作写了301篇评论文章,其中赞扬的有3篇,恶意辱骂的有298篇。”“在苏联,我成了俄罗斯文艺旷野上唯一一匹文学恶狼。有人劝我将皮毛染一下,这是一个愚蠢的建议。狼无论是染了颜色还是剪了毛,都绝对不会成为一只卷毛狗。”他请求说:如果苏联不能使用他的讽刺文学才能,请让他移民国外。如果不能,他希望得到莫斯科艺术剧院一个助理导演的职位。他说,“如果不能任命我为助理导演……我就请求当个普通配角演员;如果当普通配角也不行,我就请求当个管剧务的工人;如果连工人也不能当,那就请求苏联政府以它认为必要的任何方式尽快处置我,只要处置就行……”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是斯大林打来的。斯大林拒绝了布尔加科夫的移民请求,给了他一个剧院助理导演的职位,但布尔加科夫在创作上仍处于被禁状态。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极其痛苦和耻辱的。

    不过,布尔加科夫明知自己永无出头之日,却从未停止写作,因为写作于他是天命。他说:“作家不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应该坚贞不屈;如果文学是为了让个人生活更舒适和富有,那这样的文学便是一种令人厌恶的勾当。”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的遗著。写作历时12年,八易其稿。作家从1928年开始写,两年后,得知自己上了出版黑名单,他将手稿扔进了火炉。又过了一年,他又重新开始写,直到1940年去世前一个月才停止了写作。由于这是一本无法公之于众的作品,布尔加科夫做到了毫无保留。这部作品是大胆和先锋的,既继承了文学传统,又远远超越了它。

    直到26年后,这部手稿才重见天日,它首先在西方出版。每次出版,都被抢售一空。后来,苏联也出版了它的完整版,给了布尔加科夫公正的历史评价。随着作家更多作品的出版,还引发了“布尔加科夫热”,形成了一门“布尔加科夫学”。

    一本书、一个作家成了一门学问,当然是因为它/他的奇异、丰富、复杂和超前。就像你很难去概括红楼梦一样,这本书也很难概括:它有四条故事线、三个不同时空,彼此交错,人物众多;小说出现了“书中书”的套娃结构,套娃之间彼此交集,相互作用。听上去是复杂,其实,只要抓住作家一生都在书写的一个主题,进入它就容易多了。这个主题就是:个人与权力,艺术与权力。

    这本书有四条故事线,上天入地,纵横古今,依次是:魔王来到当代莫斯科的故事,彼拉多处死耶稣的故事,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以及一个年轻作家的成长故事。它们是交错轮流出场的,就像交响曲,不同乐章轮流演奏,这就导致时空的不断跳转,视角的不断切换,最后,它们交织在一起,同声齐唱。

    第一个出场的是当代莫斯科的故事线。1929年的一天,魔王来到了莫斯科。他化身为一个外国教授,自称沃兰德。跟他一起来的,是一群化身为魔术师、教授、翻译、合唱指挥、杂耍小丑的随从恶魔。魔王此番莫斯科之行,想弄清一个问题:距离十月革命成功已有十几年,俄国究竟有了什么变化?此番他带领四个随从来考察一番,就是要用他的魔法检验一下“市民的内心是否发生了变化”。

    小说开头就魔幻又现实。莫斯科文联主席、文学杂志主编柏辽兹和一个叫伊万的青年诗人(笔名别兹多姆内,意为“无家汉、流浪汉”)正在街头攀谈。伊万刚刚在文学刊物头版上发表了诗歌,春风得意,博学的柏辽兹主编正在指导他。柏辽兹谈到伊万诗歌里存在一个问题,他告诉伊万,耶稣这个人压根就没有存在过,他完全是一个臆想出来的人物。这时,一个陌生人加入了他们,这就是化身为外国教授的沃兰德。沃兰德说,耶稣这个人其实是存在过的。柏辽兹和伊万不以为然,他们说,世上的一切都由人主宰。沃兰德反驳说,柏辽兹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他预言:柏辽兹今天会被一个女共青团员斩首。他还说,这事儿避免不了,因为安努什卡已经买好了葵花籽油,还灌到了瓶子里。柏辽兹和伊万面面相觑,觉得这个沃兰德一定是从精神病院里跑出来的,要么就是个外国特务。

    结果当天意外真的发生了。柏辽兹路过电车轨道的时候,一个女性不小心打翻了一瓶油,柏辽兹一脚踩上,滑倒在铁轨上,刚好电车驶过,柏辽兹当场身首异处,驾驶电车的正是一个女共青团员。伊万目睹了预言成真的过程,吓得魂不附体。他先是跳进河里,又衣冠不整地冲进作协,向大家讲述自己目睹的一切。当然,没人信他,最后,伊万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话说,沃兰德告别了柏辽兹和伊万后,又和他的随从们来到莫斯科杂耍剧院,这回,他的身份成了魔术师。他们表演了“黑魔术”,让空中下起漫天的卢布雨,贪婪的人们洋相百出;他们大闹柏辽兹主管的作协会所,发现莫斯科文联餐厅的厨子将不新鲜的羊肉和鳕鱼卖给顾客;他们来到剧院,发现经理贪婪好色,财务主任贪污受贿;他们来到大学,发现体面的教授在得知自己的亲人失踪后,并不去寻亲,反而赶来莫斯科争夺房产……

    短短两天内,沃兰德的到来就把莫斯科搅了个天翻地覆。此番人间之行,结论是:莫斯科昔日的荣光早已荡然无存,成为一片堕落的恶土。

    这就是第一个故事:魔王化身沃兰德来到莫斯科考验人心、惩恶扬善的故事。有趣的是,沃兰德只是个破坏秩序的搅局者,真正作恶的是市民自己。魔王在这里,只是一份试炼人心的辩证力量。这个故事的写法很像布尔加科夫崇拜的乌克兰文学前辈果戈里,用讽刺幽默的喜剧揭示真相,想象力怪诞离奇。

    再说第二条故事线。这个故事的风格完全不同,它肃穆庄严,震撼人心。

    时间回到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受命处死约书亚。约书亚是一个希伯来文名字,就是希腊文的“耶稣”,意思是救世主[3]。传说中,约书亚是以色列的民族英雄,也是个流浪哲人,有很多追随者。后来,他以煽动群众颠覆罗马帝国之罪,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审判,钉上了十字架。他死后复活,成为救世主耶稣基督。

    关于约书亚这个人,据非基督教历史学家约瑟夫斯的《犹太人的古代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记载,是真实存在过的。当然,历史学家也记载了罗马总督彼拉多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事。

    彼拉多的职位,相当于检察长。四大福音中,彼拉多的形象很一致:他在回避自己处死耶稣的责任。《马太福音》记载,彼拉多洗手以示不负处死耶稣的责任,且不情愿地送他上刑架。《马可福音》说,彼拉多知道耶稣并未对罗马帝国策反,彼拉多处死他是不情愿的。在《路加福音》中,彼拉多否认耶稣对帝国策反。在《约翰福音》中,彼拉多说:我没发现他有什么罪过,并且问犹太人是否可以释放耶稣。根据历史学家阿加皮亚斯的《综合历史》记载,后来,王朝更迭,著名的暴君卡里古拉执政后一年,彼拉多自杀了。

    不得不说,彼拉多这个人物太具有文学性了。他的内心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挣扎?千年来,很多文艺作品都探索过这个问题,在这些作品中,他要么软弱而苦恼,要么铁腕而冷酷,要么疲倦不堪,并不在乎耶稣是谁,只想快点处理完这件麻烦事。那么,布尔加科夫笔下的彼拉多是怎样的呢?

    小说是这么写的:约书亚是个流浪哲人,他有很多信徒,随时记下他的言行,比如后来写《马太福音》的马太,但这个信息传播过程,由于文化水平的不同,很容易产生曲解。比如,约书亚说,旧信仰的神殿即将崩塌,真理的新神殿将要建立。这是一个比喻,为的是方便群众理解。结果,信众就一拥而上把耶路撒冷的神殿给拆了。就这样,约书亚成了煽动群众闹事的暴徒。按照犹太祭司的决定,彼拉多要来审判约书亚,判他死刑。而彼拉多跟约书亚交谈后,知道他并没有罪,并被约书亚的人格力量所触动。

    是屈从于强权的命令,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呢?彼拉多陷入了极大的矛盾痛苦之中。最终,怯懦占了上风,他还是把约书亚送上了十字架。他不愿承担这个历史责任,于是派人暗杀了出卖约书亚的叛徒犹大,替约书亚报仇,也为自己赎罪。当然,这个举动的意思是:罪不在我,一切都是犹大的错。后来,他在羊皮卷上读到了耶稣的一句话:

    “怯懦是人最深的罪。”

    这句话让他失魂落魄,痛苦不已。

    与历史传说中的彼拉多不同,这个小说里的彼拉多并没有自杀,而是被困在了自己的悔恨中。在此后近两千年中,他都独自坐在荒山峭壁上,承受着偏头痛之苦,昏昏欲睡又无法入睡,他在每年的月圆之夜睁开双眼,喃喃自语地念着这句话:“怯懦是人最深的罪。”他渴望一条月光之路能够带领他去寻找救赎,找到耶稣,和他探讨这句话的含义。其实,聪明的彼拉多怎么可能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

    整本书已经过半的时候,书名里的大师和玛格丽特才终于出现了。你不妨想象一个90分钟的电影,电影名就是主人公的名字,可是这个人到了第45分钟才出场,对观众来说,很奇怪,也吊足了胃口。而这个人一出场,之前所有的不相干的人物、故事都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第三条故事线: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故事。在这里,四条故事线、三个不同时空里的人物故事同时出现了,交织在了一起。

    时间回到当下的莫斯科,一家精神病院里,一位病人自称大师。他原本是个历史学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了一大笔钱,便辞了职,专心写作。写的什么呢?彼拉多审判耶稣的历史故事。说到这儿你肯定知道,开始套娃了。没错,第二个故事是一本“书中书”,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写出来后,作家投稿给文学杂志,结果,莫斯科官僚文人和他的随从们的蔑视和猛烈攻击。

    杂志编辑首先质问他:你是谁啊?你从哪来?是谁授意你胆敢写这种题材的小说的?显然,在当时的文坛有条默认的规则:宗教题材的作品是不可以写的。你也许还记得这本书开头那一幕,莫斯科作协主席柏辽兹就说,在无神论国家,耶稣这个人是不存在的。但“大师”身为历史学者,他知道那段历史,而且,他写的也并不是宗教,而是权力与个人良知的关系。但是,文坛官僚们可不管这些。

    在报社,“大师”被奚落一通后,被告知他的小说不可能发表。结果没想到,没过两天,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批评文章,标题是:《编辑卵翼下的敌人》,指责作家“利用编辑的麻痹和无知,企图把颂扬耶稣的私货塞进我们的报刊”。同时,另一份报纸也刊载了两篇批判文章,语气更为激烈,称作家为“猖狂的旧教徒”。起先,这些文章看上去言不由衷,虚张声势,“大师”只觉好笑。但后来,批判之声愈演愈烈,“大师”开始意识到,这些人是在宣判自己的死刑,自己的文学之路彻底毁灭了。

    “大师”陷入惊怖之中,他烧毁了自己所有的手稿,进了精神病院,他隐姓埋名,称自己名叫“大师”。在第一条故事线的结尾,青年诗人伊万进了精神病院,就在这里,二人相遇了,伊万讲了自己的奇遇,只有大师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大师也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伊万。

    再说玛格丽特。她原本是莫斯科上流社会的一位已婚女性,十分美貌,19岁就嫁人了,过着所有莫斯科女性都羡慕的优越生活,但她却觉得,自己“从未有过一分钟的幸福”。认识大师后,她觉悟到丰富的精神才是生命的意义,深深爱上了大师,成了他的秘密情人,两人一起住在莫斯科一间半地下室里。正是她把这个可怜的作家叫做“大师”,正是她鼓励大师写完了彼拉多的故事,也是她心痛地从火中抢出大师的残稿。她对大师说,自己明天就向丈夫坦白,自己爱着另外一个人,然后永远在大师身边陪伴他。但大师觉得,自己已经彻底毁灭了,不想连累玛格丽特一起毁灭。就这样,他失踪了。所以这本书第二部一开场,玛格丽特正焦急地到处寻找大师。

    大师以为自己失踪后,玛格丽特就会回到丈夫身边,重新过上好日子呢。但是,他实在低估了玛格丽特。

    为了能得到大师的下落,玛格丽特竟然与魔王的随从订立了契约。在歌德的《浮士德》中,靡菲斯特诱使浮士德出卖了灵魂,换取了24年的风光与权力。而玛格丽特跟魔鬼订了契约,为的是爱。

    恶魔让玛格丽特涂上一种叫回春脂的东西,变身为女妖,为魔王主持了盛大的舞会,她接受恶魔们的膜拜,并赤身裸体在莫斯科的夜空中飞翔。这当然是来自恶魔的考验。成为女妖的玛格丽特变得原始、自由、充满能量,她赤身裸体在莫斯科的夜空中飞翔,寻找着那些诋毁“大师”的评论家。她闯入一个评论家家中,把里面的东西砸了个粉碎。她飞翔在城市上空的一幕,很难不让人想到画家夏加尔的两幅名画的结合:《城镇上空》(Over the Town,1918年)和《躺着的裸女》(Nude Lying Down,1914年)。虽然小说和画中的飞翔各有各的故事,但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那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想象,一种爱的飞翔。

    玛格丽特用牺牲自我的方式,一一兑现了诺言。话说,魔鬼在莫斯科游历这些日子,什么人性的弱点他都见过了,但是,他还没有见过爱。玛格丽特对大师的爱,为人世间所不容,却纯金般赤诚,感动了地狱里来的魔王。最后,她终于得偿所愿,见到了大师,焚毁的手稿也奇迹般地重新回来了,他们又住进了莫斯科那间半地下室。对魔王来说,考察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飞回了虚空之中。

    可是,这世间还是容不下他们的爱。后来,耶稣又派马太来同魔王商量,让他收留了他们。最后,魔王答应把大师和玛格丽特带走,他找了一片宁静美丽的花园,给了他们永久的安宁。显然,这花园是伊甸园的象征。

    在大师离开人间之前,还答应了耶稣一个请求:释放他笔下的人物:被悔恨囚禁了两千年的彼拉多。于是,大师又拿起里笔,继续写他的书,给了彼拉多一个结局:他踏上了月光之路,追随耶稣而去,灵魂得到救赎。

    这就是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故事线。

    最后一条故事线就是青年诗人伊万的成长了。在魔王诱惑下,他经历了现实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冒险,认清了现实,分辨了善恶。最后,他痊愈了,从精神病院回到家中,他知道自己以前写的都是坏诗,决定再也不写诗了,改行当了历史学者。

    话说,在大师离开人间之前,还答应了魔王带来的一个请求:释放他笔下的彼拉多。你可能不明白了,魔王为什么这么关心一个小说里的人物命运呢?这就是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原来,魔王是“大师”的小说读者!约两千年前,魔王目睹了彼拉多审判耶稣的一幕,两千年后,他读到了被“大师”烧毁的彼拉多小说手稿。作为历史人物的彼拉多早已死去,但作为文学人物的彼拉多却被大师写活了,还活了两千年,当然,也被自己的良心折磨了两千年。可见,在作家布尔加科夫笔下,魔王、耶稣这种神话空间的人物,与一本写得很棒的小说中的人物是同在一个空间的,一个永恒的、超越性的空间。在那里,评判文学的,仅仅是它文学性的优劣,而非一时一地的世俗价值的好坏。

    在这本书中,不仅魔王读过大师的小说,耶稣也读过。他们都觉得,大师用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彼拉多。同时,他们也觉得,彼拉多也应该得到救赎了。于是,小说中最神奇也最令人拍案的一幕发生了:现实时空的大师接受来自神话时空的人物委托,给了他虚构的小说时空中的彼拉多一个结局,他和玛格丽特与魔王一起飞翔在彼拉多所在的那座山壁之上,对他大声呼喊道:“你自由了!你自由了!”

    在小说的最后,伊万在梦境中目睹了这场震撼人心的文学奇迹:他看到,夜空中,彼拉多跟在耶稣后面奔跑着,他一再地请求耶稣告诉自己:死刑从未有过,从未有过。而耶稣微笑着说:当然,从未有过,都是你的幻觉。这一刻,彼拉多终于被救赎了,他追随着耶稣,一同走上“沸腾的月光之路”。这梦境中的最后一幕,将三个时空漂亮地汇聚在了一起。这一刻,虚构与真实、神话与历史,早已无法分辨。

    在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得到了审判和救赎。伟大的想象的力量,可以让魔王来到人间惩恶扬善,让美丽的玛格丽特在城市上空飞翔,能点化被痛苦蚕食了两千年的彼拉多,也能让文学超越世俗评判和焚烧的烈焰,得到超越性的永恒王国的最终“审判”。

    那么,两千年前的彼拉多和现代莫斯科,这两个时空有什么关系呢?作家究竟为什么把这些人物放置在同一本书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说到几个主要人物各自的象征了。

    先说沃兰德。这个魔王形象显然是从歌德的《浮士德》里走出来的。在《浮士德》中,他叫靡菲斯特,是魔鬼,也是中世纪的魔法师的神。他化身为各种形象来到人间,时而变成旅行者,时而变成外国贵族,诱惑人类签下出卖灵魂的契约,换来内心欲念的实现。

    靡菲斯特有句名言:“我属于那种力的一部分,总想作恶,却又总是行善。”这是种什么力?万事万物既然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生命,就有死亡。有光明,就有黑暗。有上帝,就有魔鬼。所以,所谓魔鬼,并不是什么吓人的鬼怪,而是否定的必然之力的一种象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辩证的力量。就像靡菲斯特自称的那样,他是“永在的否定的精灵”。

    《大师和玛格丽特》开篇就引用了靡菲斯特这句名言。作家还特意强调,沃兰德可能是个德国人,他是来莫斯科鉴定一位中世纪魔法师的手稿的,可见,他也是一位魔法师的神。。和靡菲斯特一样,沃兰德是人类灵魂的试炼者,他并不亲自作恶,只是代表否定的力量。小说开头,他预言了柏辽兹的死亡。但他并非杀死柏辽兹的凶手,只是说出了他的必然命运,为的是告诉他:人并不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沃兰德的到来,让世间的一切荒诞本相水落石出;同时,他也带领整个小说走向了荒诞的悖论:人心比魔鬼堕落,精神病人才是真正清醒的人,被边缘化的作家才是真正的大师,被唾弃的婚外恋才是真正的旷世之爱,魔鬼反而成了惩恶扬善的角色……

    那么我们要问,究竟是谁颠倒了这世间的黑白?答案是:每一个怯懦的人;像彼拉多那样,明知耶稣无罪却迫于强权的压力而犯下错误的怯懦之人。

    书中,神话时空里的耶路撒冷城与现实时空的莫斯科市在本质上是相似的:旧信仰的神殿被拆除了,新信仰的神殿建立起来,然而,人性的弱点还是一点没变:先知被官僚判了死刑;官僚迫于压力,违背了内心的良知;媒介传播者曲解先知的本意;民众人云亦云,俨如乌合之众。学者普遍认为,

    彼拉多道德选择的两难处境,实际上就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困境,彼拉多的怯懦就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罪恶

    ,故事中的彼拉多代表的就是千千万万个在权力的迫使下犯下怯懦之罪的普通人。所以,作家想要通过这本书大声呐喊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人的良知要求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里说的彼拉多之恶,有点像汉娜阿伦特说的“恶的平庸性”。但不同的是,阿伦特所说的恶,其执行者是假装自己是机器化的、没有内心的,他们是强权的依附者和无条件无责任的服从者。而布尔加科夫笔下的彼拉多却有一颗心,他需要在强权和个人良知中做出一个抉择。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文学效果也是震撼的。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就是带领读者去看清人性的弱点,进而也去审视自己的灵魂。

    至于“大师”,很明显,他就是作家本人的化身,是自由与文学的化身。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布尔加科夫面临创作者的绝境,却仍在笔耕不辍地写小说、剧本,评论,翻译……在世人看来,这样的人也许已经疯了,或者说,是个文学疯子。他对迫害自己的文坛官僚恨之入骨,这些官僚,其实就是一群文坛彼拉多。他们都是饱学之士,明知布尔加科夫作品的价值,却迫于苏维埃政权的意识形态压力去诋毁他。不过,尽管如此,布尔加科夫却仍然愿意去想象他们的灵魂是否会因为对自己的错判而受到良知的谴责,于是,在小说中,他让自己的化身去写作彼拉多的故事,让彼拉多因悔恨而备受折磨,最终,还宽恕了他,释放了他。这是一个伟大作家才有的讽刺和慈悲。

    玛格丽特的原型就是作家的遗孀伊莱娜。和小说里一样,伊莱娜很年轻的时候就嫁人了,后来她爱上了布尔加科夫,跟前夫离婚后,第二天就和布尔加科夫结了婚。他们的爱情也确实经住了考验。在布尔加科夫贫病交加的最后十年,是她不离不弃,并在作家病逝后,用一年时间将遗作编辑完善,最终定稿。小说里,玛格丽特象征的是纯粹的“爱”,以及“爱的自由”,她是大师在最痛苦的人生阶段的一个梦,一个美梦;当然也可以说,她就是作家的另一个自我,一个珍惜自己的才华,无论如何都不放弃自己,勇敢地去与命运抗争的那个自我。

    青年诗人伊万是所有故事的见证者,他的视角更接近于读者,他在小说中的存在意义,就是带领我们去见证不同的故事线是如何交叉整合在一起的。此外,这个人最初没什么个性,他混迹在文坛官僚中,人云亦云,但他毕竟还年轻,没有完全踏入染缸,他代表的是一个可以做出选择的普通人,代表苏联文学的未来,也代表人性的未来。而他的结局毫无疑问地告诉我们:没有任何未来可言。

    将所有故事、所有时空凝聚在一起的,正是同一个主题:个人与权力、艺术与权力的关系。

    在布尔加科夫48年的人生中,权力的化身主要有两个:母亲和斯大林[6]。创作早期,他的主题是个人与权力,这来源于他与母亲的冲突。布尔加科夫有个强势的母亲,在婚恋阶段,他曾遭到母亲的强势干涉。在他看来,母亲就是强权的化身,为此他开始思索个人与权力的关系。后来的人生遭遇中,这一关系在他与斯大林或者说苏维埃政权的紧张关系中得到重演。这时候,他的思考过渡到了艺术创作与强权的关系。《大师和玛格丽特》这本书,正凝聚着作家对这一主题的一生思考,处处都是现实的血泪,也处处都是创造的奇迹。

    《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写作是布尔加科夫对自己心中的文学的一场献祭——不是苏维埃欣赏的那种文学,而是真正有永恒价值的文学。它远远超越了它的时代和作家的文学土壤。在他笔下,文学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也迫使每个人去审视自己的良知。如果说这位作家有什么信仰,那答案只能是:文学本身。而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文学。

    2021.10.25 原文为讲稿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下载速度快(236+)
  • 无漏页(510+)
  • 简单(144+)
  • 无水印(490+)
  • 已买(224+)
  • 无缺页(515+)
  • 图书多(324+)
  • 四星好评(582+)

下载评价

  • 网友 习***蓉: ( 2024-12-18 00:52:16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师***怀: ( 2025-01-03 13:53:1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曾***文: ( 2025-01-06 14:05:0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孙***美: ( 2024-12-30 14:34:50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詹***萍: ( 2025-01-01 15:10:23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石***致: ( 2025-01-04 07:20:2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寇***音: ( 2025-01-08 12:45:1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31 01:21:00 )

    五星好评

  • 网友 温***欣: ( 2024-12-17 15:36:13 )

    可以可以可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