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国家庭基本藏书·诸子百家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战国策/中国家庭基本藏书·诸子百家卷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 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
《战国策》是彪炳千秋、影响深远的一部谋略宝典、论辩宝典、文学宝典,它记录了波澜壮阔、活跃自由的战国时代的谋臣策士们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谋略权术和词锋潜厉、汪洋瓷肆的雄辩口才,是当时的英雄才俊们制不定期各项事业战略策略、用言辞游说政要辩驳对手的真实记录和生动写照。其中众多的游说辞、论辩辞文采与义理都堪称绝唱、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千百年来,《战国策》被广泛运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公关等领域,极富成效,极享盛誉。《战国策》和《鬼谷子》同是纵横家一派的名著,但《鬼谷子》多是精要的哲学话语和抽象的原则,晦涩艰深,而《战国策》是由鲜明的人物和生动的事件组成的无数案例,是运用、证明和实践《鬼谷子》的一个巨大的口才、谋略案例宝库。
本书即是以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战国策》汇注本为底本,兼校以其他诸家版本及《史记》、《战国纵横家书》等文献。
书籍目录:
前言
代序
东周策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欲为稻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赵取周之祭地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三国隘秦
昌他亡西周
西周策
秦败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围
雍氏之役
苏厉谓周君
楚兵在山南
司寇布为周谓周君
秦策
卫鞅亡魏入秦
苏秦始将连横
秦惠王谓寒泉子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
齐助楚攻秦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医扁鹊见秦武王
秦武王谓甘茂
薛公为魏谓魏冉
秦客卿造谓穰侯
范雎至秦
秦攻邯郸
蔡泽见逐于赵
秦昭王谓左右
楚王使景鲤如秦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齐策
楚策
赵策
魏策
韩策
燕策
宋策
卫策
中山策
刘向书录
《战国策》名言警句
《战国策》主要版本
《战国策》重要研究著作
作者介绍:
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汉朝宗室。著有《别录》、《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五纪论》等书,并且编订了《战国策》、《楚辞》、《孙卿新书》。刘向曾官中垒校尉,故世称刘中垒。明人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有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经学家刘歆为其子。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加曰:“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赢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赢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 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忘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今世之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也,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
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燕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边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越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
且夫强大之祸,常以王人为意也;夫弱小之殃,常以谋人为利也。是以大国危小国灭也。大国之计,莫若后起而重伐不义。夫后起之籍与多而兵劲,则事以众强适罢寡也,兵必立也。事不塞天下之心,则利必附矣。大国行此,则名号不攘而至,伯王不为而立矣。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短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梁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汙,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代之相齐。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杜赫曰:“臣请为君留楚。”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复于齐,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
颠蹶之请,望拜之谒,虽得则薄矣。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岂用强力哉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这时候的游说之士,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前一派叫“合纵”,是联合南北各国的意思,后一派叫“连横”,是联合东西各国的意思──只有秦是西方的国家。合纵派的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是张仪;他们可以代表所有的战国游说之士。
——朱自清《经典常谈》
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那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帮你,不帮你的时候也许害你。
——朱自清《经典常谈》
书籍介绍
《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 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
《战国策》是彪炳千秋、影响深远的一部谋略宝典、论辩宝典、文学宝典,它记录了波澜壮阔、活跃自由的战国时代的谋臣策士们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谋略权术和词锋潜厉、汪洋恣肆的雄辩口才,是当时的英雄才俊们制不定期各项事业战略策略、用言辞游说政要辩驳对手的真实记录和生动写照。其中众多的游说辞、论辩辞文采与义理都堪称绝唱、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千百年来,《战国策》被广泛运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公关等领域,极富成效,极享盛誉。《战国策》和《鬼谷子》同是纵横家一派的名著,但《鬼谷子》多是精要的哲学话语和抽象的原则,晦涩艰深,而《战国策》是由鲜明的人物和生动的事件组成的无数案例,是运用、证明和实践《鬼谷子》的一个巨大的口才、谋略案例宝库。
本书即是以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战国策》汇注本为底本,兼校以其他诸家版本及《史记》、《战国纵横家书》等文献。
精彩短评:
作者:开了一朵花 发布时间:2010-11-11 22:31:46
刺刺~ 了不得了不得~ 不知道这些人脑子怎么长的,这么多的鬼点子。。
作者:Carl 发布时间:2011-09-21 02:21:50
我们的老祖宗玩阴谋、玩权术、玩机变,几千年之前就玩得炉火纯青了
作者:savvy 发布时间:2008-07-08 23:40:52
吾以逸事传奇赏之,以言辩小说阅之,以华章小品读之,以艳词散文诵之,以揣谋兵法学之...
作者:瘫瘫隹 发布时间:2023-08-10 16:25:36
在手把手教做题方面做得不错,对基础弱的学生比较适用。
作者:Laisky 发布时间:2013-02-21 08:47:01
坑蒙拐骗集大成者,推荐和《君主论》配合阅读…
作者:唐错刀 发布时间:2008-05-06 14:52:02
最喜欢的编年体史书。纵横家们的唾沫星子,biu-biu-biu,子弹一样乱溅
深度书评:
围魏救赵,并非如此简单
作者:kevincaven 发布时间:2017-02-04 20:07:54
说起围魏救赵,大多数人能想起的就是三十六计之二,面对强敌,攻其所必救的计策。
该计出自战国时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其时,魏惠王派遣大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遂求救于齐国。齐国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
孙膑出计,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敌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因而大败。
然而,围魏救赵,真的仅仅是一句“攻其所必救”?
时间回溯到邯郸被魏军围攻之时。齐国刚接到赵国的救援请求,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救赵还是不救?”邹忌说:“不如不去救。”段干纶说:“不去救,魏国攻下邯郸,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齐威王说:“好,派大军驻扎在邯郸城外。”
段干纶不同意:”我所说的利或不利,不是指这样。援救邯郸,驻军在城外,邯郸内有精兵,外有强援,魏国必然难以攻下。那么魏国也不会贸然进攻,魏军兵力也无损。这样赵军、魏军均没有任何损失,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不如向南攻打襄陵,魏军必然难以应对。邯郸被攻下、魏军疲敝,赵魏两败俱伤,齐国就高枕无忧了。“
齐威王深以为然,于是派兵南下攻打襄陵。这年七月,邯郸失守。齐军乘魏军疲敝,在桂陵大败魏军。
段干纶的以上论述,出自《战国策》齐策一《邯郸之难》(个人作了一定润色)。与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相比,侧重点大不一样。个人认为,从计策的角度,段干纶的观点,比一般意义上的“围魏救赵”更具启发性。
围魏救赵的一般理解中,只是将“击败魏国”作为目的,而并没说明为什么要击败魏国,击败魏国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虽然成功把握了魏国的动向,获得了战场胜利,但这也只能算是战术而非战略。
而段干纶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齐国利益出发,将赵国、魏国、齐国三者都计算在内,而非仅仅着眼于“击败魏军”这个目的。
“击败魏军”只不过是眼前的直接目标,为的是“援救赵国”这个道义目标。然而齐国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是要获得军事优势以高枕无忧。为此,对齐国而言,赵魏相争,两败俱伤,才是最好的结果。
计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获取自身利益,或者损害对手利益。这是我阅读《战国策》的最深体会。
《战国策》作为纵横家、策士的计谋教科书,通篇所讲的,全是围绕利益二字展开。无论计谋本身多么曲折,只要抓紧利益二字去梳理,就能捋清脉络。
《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是一个着眼于对方利益而制定策略,并获取成功的经典例子。
公元前265年,秦军攻赵,赵向齐求救,齐国要求赵太后爱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极其疼爱长安君,不愿意用长安君作人质,说如果再有大臣提及此事,就要唾他的面。
老臣触龙知道此事必须解决,于是面见赵太后,说希望把自己十五岁的小儿子,补充到黑衣侍卫的队伍里保卫王宫。赵太后说:“男人们也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说:“超过女人家。”赵太后笑道:“女人家爱小儿子可是特别厉害啊。”触龙答道:“老臣私底下认为您爱女儿燕后超过了小儿子长安君。”赵太后说:“您错了,我爱燕后比爱长安君差得远了。”
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往往为他们考虑得很深远,您送燕后出嫁时,伤心告别,她走后您还一直为她祈福,希望她的子孙世代继承王位,母凭子贵。而自古以来,君王公侯中没有功绩却受到封赏的,大多没有好下场。如今长安君寸功未立,您却把肥沃的土地和稀有的宝物赏赐给他。他年轻的时候无法为赵国立功,等您过世之后,他如何在赵国立足呢?”
赵太后叹道:“您说的是,听凭您安排吧。”于是备齐车马,送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齐国这才同意发兵救赵。
触龙之所以能说服赵太后,成功之处在于三点:一、出质长安君损害了赵太后的直接利益,强行劝说必然碰壁,触龙隐藏这个目的,从自己疼爱小儿子说起,引起赵太后的共鸣,而不是被“唾面”;二、他透过赵太后“坚决不以长安君为人质”的表象,看到其本质目的仍是为了长安君的未来着想;三、他站在长安君的立场上,准确分析长安君的利益所在,从而提出极具说服力的建议。
要成功地制定并施展计策,一方面,要充分掌握对方的利益点、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有很好地理解对方每个行动背后的原因,才能加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另一方面,则是要隐藏自己的利益点和意图,防止对方看透自己并作出防范。最理想的状况,是对方认为自己是敌非友,没有防备之心。我方在以有心算无心的优势下,计策就很容易得手。
触龙说赵太后的例子,双方的利益点并不矛盾,构不成博弈。而《战国策》楚策四《魏王遗楚美人》中郑袖的计策,虽然阴毒,却完美地诠释了“以有心算无心”。
魏王送给楚王一位美人,楚王很喜欢她。夫人郑袖虽然很妒忌,但是也装作很喜欢这位新夫人,送了很多奇珍异宝。表面上看,郑袖甚至比楚王更喜欢她。楚王感叹:“嫉妒是人之常情,可现在郑袖知道我宠爱新夫人,一点都不嫉妒,反而比我更爱护她。由此可见,郑袖对我确实是情真意切,毫无私心。”
郑袖知道新夫人对她没有防备,楚王也认为自己没有嫉妒心了,就对新夫人说:“大王喜欢您的美丽,可是不喜欢您的鼻子。如果见到大王,一定要捂住自己的鼻子。”新夫人信以为真,见到楚王就捂住鼻子。楚王很奇怪,问郑袖这是什么原因,郑袖就说:“她可能是讨厌闻到大王身上的气味吧?”
楚王勃然大怒,下令割掉新夫人的鼻子,打入冷宫。
郑袖是历史上著名的毒妇,心如蛇蝎。不过这里不谈道德,只看计策,郑袖害魏美人的计策确实是非常完美。
其一,“营造形势”:郑袖成功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面上营造出对魏美人极为爱护的“形势”,消除了楚王和魏美人的戒心,之后的计策就可以顺利推行。
其二,“促成事件”:郑袖假意为魏美人提出中肯的建议,促成了“魏美人见楚王捂鼻”的事件。
其三,“歪曲事实”:郑袖在楚王面前歪曲事实,勾起楚王的怒火,下令割掉魏美人的鼻子。
“营造形势”、“促成事件”、“歪曲事实”,这三步,正是计谋的通用套路。
郑袖的宫斗计策运用得不留痕迹,干手净脚地害了魏美人,楚王和魏美人还浑然不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富于心计的艰险小人,实在为数不少。从郑袖害魏美人的故事中,我们应该得到启示。
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魏美人应该从利益的角度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郑袖要对她那么好,这符合女人有嫉妒之心的常理吗?郑袖为什么要好心地提出“捂鼻”的建议,这对郑袖自己有什么好处?自己“捂鼻”会带来多少收益,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风险?这些问题想想清楚,就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了。
人心难测,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应当谨慎行事,不要过于亲信他人。欲行大善之事,必谙大恶之道,学习计策并非为了害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自己所重视的人。
《战国策》中的故事,包含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计谋,也包括了治国驭民之道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其中塑造的诸多历史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极具特色。如果要拿出一个作为代表,非名传千古的纵横家苏秦莫属。
这里不说苏秦少不得志、悬梁刺股最后促成六国合从的励志传奇,也不谈其为燕相齐、最后助燕破齐的旷世奇谋,单单讲一个“计中计中计”的故事。
楚怀王死,楚太子在齐国做人质,齐国群臣对扣留还是送他回国,有不同的意见。
苏秦此时客居楚国,他对孟尝君田文说:“不如扣留楚太子,要求楚国割让淮北的土地。”孟尝君回答说:“不行,我如果扣留楚太子,楚国另立新王,我就白白扣留了一个无用之人。其他诸侯也会非议我。”苏秦说:“不是这样,如果楚国另立新王,您就对新楚王说:‘把淮北之地给我,我就给你杀掉旧太子,不然我就联合秦、韩、魏三国共同拥立旧太子为王。’这样一来新楚王一定会屈服,我们就能得到淮北的土地。”楚国果然另立新王,于是孟尝君派苏秦出使楚国要求割地。
苏秦对楚王说:“齐国准备立旧太子为楚君,如果您不割让淮北的土地,那么旧太子就会承诺齐国加倍割地,来换取齐国支持自己为楚君。”于是楚王无奈献出淮北之地。
苏秦回到齐国,对孟尝君说:“还可以要求楚国更多地割地。只要和旧太子说,新楚王答应割地,那么他为了获得齐国支持自己为楚君,必然会承诺更多的割地。再让新楚王知道这一情况,就可以对新楚王要求更多的割地。”苏秦对旧太子说:“齐国想要拥立您为楚王,但是新楚王请求割地让齐国扣留太子。齐国嫌楚国割地少了,您不如许诺加倍割地,这样齐国一定会支持您。”旧太子同意了。
新楚王听说之后很害怕,于是许诺更多的割地。苏秦又去对新楚王说:“齐国之所以敢要求更多割地,是因为齐国扣押了旧太子以要挟。可是齐国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之所以敢坐地起价,就是因为旧太子在齐国,和大王分庭抗礼。我能设计让旧太子离开齐国,这样就对大王没有威胁了。齐国也会收敛自己的欲望,和您结交。”楚王听了大为高兴。
苏秦对旧太子说:“现在楚国掌权的人是新楚王,太子你空口白话,齐国是难以相信的,时间长了也会轻视您。目前新楚王登基不久,根基尚浅,您还有一班忠心的臣子,太子您不如设法回国夺权。”太子认为言之有理,于是求助苏秦设法逃离齐国,回楚国夺权。
苏秦派人对孟尝君说:“苏秦在齐楚之间反反复复,其实为的是楚国而非齐国的利益。现在苏秦又劝太子离开齐国,实在是居心叵测。”于是孟尝君对苏秦极为不满,疏远了苏秦。
苏秦又派人对新楚王说:“苏秦反复在齐楚两国奔波,不辞辛劳,最后还是设计让旧太子回到楚国,以便大王掌握主动权,可见苏秦还是站在楚国这一边的。而且现在孟尝君田文疏远了苏秦,正好可以把苏秦拉拢过来为楚国效力。”楚王于是封苏秦为武贞君。
苏秦又派人对孟尝君说:“您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麾下有大批能人异士。而苏秦是天下闻名的雄辩之士,如果您不好好利用他,天下人就会认为你不善待有才之士,会认为您浪得虚名。现在苏秦与楚王关系很好,如果您不及早与苏秦亲近,那么苏秦就会让楚国与齐国作对。如果您与苏秦保持友好关系,那么天下人也会说您的好话,楚国也会和您保持良好关系。”于是孟尝君改变了对苏秦的态度,极尽善待之能事。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这则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楚王死》。
苏秦通过自己的游说,实现了四个目标:一、新楚王登基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帮助齐国取得割地;二、帮助新楚王取回旧太子,解除后顾之忧;三、获得楚国武贞君的封号;四、获得齐国孟尝君的重视和善待。
苏秦在齐楚之间反反复复,把齐国孟尝君、楚国新王、楚国旧太子三个厉害人物玩弄于鼓掌之间,确实令人难以置信,估计有夸大的成分。但抛开真实性不谈,从计策的角度看,苏秦之所以能成功,原因不外乎两点:一、充分认识到各方的利益所在,从而把握并操纵各方的心理;二、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设计合理的计策“线路”,环环相扣,不断“营造形势”、“促成事件”、“歪曲事实”,让各方作出符合自己预期的决策。
苏秦的辩才和计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让后世每一个策士都为之神往。
无论辩才还是计谋,理论并不复杂,难的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需要大量的实践。而《战国策》中丰富的历史故事,至少给了后人极具借鉴意义的范例。
例如东周策中的《东周欲为稻》点出了“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温人之周》示范了如何得体地奉承对方,楚策一中《楚王后死》的“五耳环之谋”展示了如何侧面套取情报,还有贯穿全书的苏秦合从和张仪连横针锋相对的论述。其精彩之处,短短一篇文章,实在难以尽述。
《战国策》作为国学经典,即便放到现在来看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际关系的处理,商业策略的制定,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计谋的运用都必不可少。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战国策》都值得每个人好好读一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战国策》作为一本纵横家教科书,其目的不是保存史料,所以不少故事为了突出策士们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经过了大量艺术加工。尽信书不如无书,在阅读《战国策》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把握博弈各方的利益所在、体会种种计策的设计思路,甚至设身处地,试着给出自己的策略。如果犯了“考据癖”,对细节斤斤计较,那么就无法从书中汲取太多营养。
正如围魏救赵典故的背后有不广为人知的利益分析,计谋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也远未被大众所认识。关键之处在于思考,只有不断透过现象思考问题本质,而非拾人牙慧,生搬硬套,才能看到计谋背后的丰富内涵。
计谋,并非如此简单。
注:本文列举的四则故事,细节之处均经过了个人润色调整,与原文有所出入。
本文作者:kevincaven
请勿随意转载,尊重原创
联系邮箱:kevincaven@sina.com
方晓读书笔记:诽谤和诽谤
作者:方晓 发布时间:2009-06-10 14:47:30
天安门外有两个华表,传自唐尧时代。“华表”最初是道路牌,后来有人在上面议论政治得失,渐渐成为制度,称为“诽谤木”,是最早的自由言论工具之一。既然是议论得失,难免人之常情,是议论过失为主。
当时识字率很低,有能力在诽谤木上书写的,只有少数的精英,所以唐尧还有一个“敢谏鼓”,想提建议的可以击鼓,不识字的也可以用,估计也只限于上层人物。
到了周厉王后期(公元前845年左右),住在国都里的人们纷纷议论厉王的过失。召公虎跟厉王说:“百姓受不了君王的命令了!”厉王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命令一个卫国的巫者监视指责自己的人,一旦发现,就要杀掉。之所以是巫者,因为当时巫、史都是国家的文化精英。
国都里再也没有人敢说话,厉王很高兴,跟召公说:“你看!我能止住谤言,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就提出了著名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理论:“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严重。河水堵塞冲破堤坝就会伤人,百姓也像河水一样。治理河水,要疏导使它畅通;治理百姓,要开导他们,让他们把话说出来。”
厉王觉得自己掩耳盗铃很成功,根本听不进去召公的话,结果三年之后,大家一起把厉王流放到彘地去了。
大约五百年后,邹忌的妻、妾、客人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可他自己觉得自己完全比不上,因此睡觉的时候也放不下这件事,辗转反侧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妻子是因为偏爱自己,妾室是因为害怕自己,客人是因为有求于自己,所以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
于是他去求见齐威王,指出威王受到宫妇、左右、大臣和百姓的蒙蔽,齐威王是个聪明人,下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受上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指出我的过失(谤议于市朝),使我听闻的,受下等奖赏。”
过了一年之后,尽然已经达到想找茬都找不到的地步,燕、赵、韩、魏等国纷纷示好。
常常有人把周厉王止谤和齐威王纳谏放在一起比较,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区别。
其一,齐威王的时代,已是七国争雄的战国时代,外部竞争者的存在,使治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名臣良将可以有很大的自由来挑选效忠的君主,没有太多的国家概念,因此相对而言,纳谏和宽容是比较容易的,也因为宽容环境的存在,当时士人肆无忌惮的议论政治,这才出现了中国史上第一次百家争鸣。
反观周厉王的时代,离武王灭商已有二百年,商纣亡国的故事早已没有威慑力。周天子的威信还在,纵观四邻,并没有足够强大的对手。
周厉王不过是止谤,到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就令“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于厉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时候,诽谤就转义为诋毁中伤、诽谤之罪了。
始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将来还有人以唐尧“诽谤”之意引蛇出洞,以他始皇“诽谤”之意一网打尽,极尽汉语之妙用。
所以,在一个竞争的时代,宽容是多少的问题,在一个缺乏竞争的时代,宽容就变成有无的问题。中国第二次百家争鸣出现在民国时期也是同样的道理。
宽容,靠得绝对不是单纯的理念,而更多的依赖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平衡。
第二,齐国历来是富饶之国,工商业发达,相对而言,商人不太关注什么政治倾向、道德主张,讲究实用主义,缺乏原教旨主义,这使得齐国的宽容气氛相对较强。
齐国和鲁国各有一个特色建筑,所谓特色建筑,比如黄金台,一听就知道是燕国的。齐国在临淄创办了稷下学宫,允许自由讲学。鲁国有一个两观,观在宫门两边,积土为台,台上有望楼,可以远眺,故曰观,约等于天安门,一般的诸侯国只有一观,鲁国因为周公旦的缘故,有东西两观,和周天子齐平,后来孔子杀少正卯就是在东观之下。这两个特色建筑代表了两种极端:商人和道德家、思想自由和专制。
位处交通要道的郑国也有一个特色建筑,乡校。乡校,当时乡间的公共建筑,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场所。大概每个诸侯国都有,但只有郑国的出了名。
原因是子产执政郑国时,郑国人喜欢在乡校扎堆,议论执政者的得失成败,这也是诽谤木的意思。
公元542年,郑国大夫然明跟子产说:“把乡校毁掉,如何?”
子产回答说:“为什么要这样?人们早晚干完活聚集在一起,讨论执政的得失。他们喜欢的,我就推行,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他们是我的老师,怎么能毁掉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过依仗权势可以防止怨恨的。毁掉乡校,可以制止言论,然而就像堵塞河道一样危险。大决口一来,伤人必多,我也挽救不了,不如开个小口因势利导,我听见议论也可以当作良药。”
然明自愧不如。孔子听到后评论说:“以这些话来看,人们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子产死后孔子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他是古代传下来有仁爱的人。”
这种宽容的理念,很大程度也是因为郑国地处大国之间,商业发达的缘故。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99+)
- 服务好(523+)
- 章节完整(661+)
- azw3(346+)
- 二星好评(250+)
- 值得购买(252+)
- 图书多(127+)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4-12-30 04:38:4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堵***洁: ( 2024-12-14 22:39:13 )
好用,支持
- 网友 师***怡: ( 2024-12-12 19:24:3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薛***玉: ( 2024-12-11 17:33:2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12 08:06:10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扈***洁: ( 2024-12-13 16:39:2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寇***音: ( 2024-12-30 02:52:49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22 08:54:2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曹***雯: ( 2024-12-19 04:07:23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沈***松: ( 2025-01-03 19:41:28 )
挺好的,不错
- 现货 三毛从军记 彩图注拼音读物 张乐平原作 7-8-9岁儿童卡通漫画看拼音识字图画故事书藉 一年入学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家庭教育(三年级) 朱永新主编 为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及解决办法方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健康保险制度与规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春秋左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口算题卡专项训练(六年级上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最新版2014黑龙江省人民警察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公安基础知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口语模拟考场(中高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杨家将(上)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标准法语看这本就够了 【韩】李明殷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正版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临时急用:介绍中国一定会用到的英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