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8:57

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精美图片
》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087760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3-15
  • 页数:208
  • 价格:12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8:57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彼得·埃森曼的博士论文。通过从内部向普适性理念提出质疑,埃森曼的论文揭露了现代建筑的根本性困局(aporia),进而迫使读者不汲汲于浅显易得的内容,而开始把关注点从图像化的建筑外观向下深入,深读建筑。像阅读文本一样阅读建筑,哪怕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龃龉与支吾、繁复与缺漏、理屈与词穷,这无疑是在概念上和智识上批判性地破旧立新的第一步。埃森曼和罗的隐微对话贯穿于他的博士论文全篇,来往之间,他逐渐找到了一个远离核心的位置。就此而论,我们虽然在传统上被认为是西方建筑学的局外人,但也正因如此,反而受惠于旁观者的身份而有望施展同等水准的批判力量——不仅仅从西方建筑学的外部,更是在中国建筑学的内部。埃森曼在知识论断裂的破晓写就此文,而此时此刻的我们也身负同等紧迫的任务。有鉴于此,今天的我们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必应背负着一种责任感。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序:困局与揭示 罗旋

APORIA AND ITS DISCLOSURE

前言 PREFACE

导言 INTRODUCTION

1 形式之于建筑 CHAPTER ONE FORM IN RELATION TO ARCHITECTURE

2 一般性建筑形式的属性 CHAPTER TWO THE PROPERTIES OF GENERIC ARCHITECTURAL FORM

3 形式系统的发展方式 CHAPTER THREE DEVELOPMENT OF FORMAL SYSTEMS

4 形式系统的分析 CHAPTER FOUR ANALYSES OF FORMAL SYSTEMS

瑞士学生会馆 | 法国巴黎 | 勒 · 柯布西耶

巴黎救世军庇护所 | 法国巴黎 | 勒 · 柯布西耶

马丁住宅 | 美国纽约州水牛城 | 弗兰克 · 劳埃德 · 赖特

库恩利住宅|美国伊利诺伊州河滨镇|弗兰克 · 劳埃德 · 赖特

市政中心 | 芬兰珊纳特赛罗 | 阿尔瓦 · 阿尔托

塔林美术馆 | 爱沙尼亚塔林 | 阿尔瓦 · 阿尔托

法西斯宫 | 意大利科莫 | 朱塞佩 · 特拉尼

圣伊利亚幼儿园 | 意大利科莫 | 朱塞佩 · 特拉尼

5 封闭式与开放式理论 CHAPTER FIVE CLOSED-ENDED AND OPEN-ENDED THEORY

后记 彼得 · 埃森曼 AFTERWORD BY PETER EISENMAN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索引 INDEX


作者介绍:

彼得·埃森曼

埃森曼先生是国际公认的建筑师和教育家。作为埃森曼建筑事务所的首席建筑师,他设计过大规模住区和城市设计项目、创新型教育机构以及一系列有开创性风格的私人住宅。他曾任教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库珀联盟等。他出版了大量著作,包括《埃森曼:翻转内外(1963-1988文选)》、《写入空谷(1990-2004文选)》、《追踪埃森曼》、《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朱塞佩·特拉尼:转化、分解、批评》等。

Peter Eisenman

Mr. Eisenman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architect and educator. As the principal of Eisenman Architects, he has designed large-scale housings and urban design projects, innovative facilitie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a series of inventive private houses. He has taught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Ohio State University, and the Cooper Union. His many books include Eisenman: Inside Out, Selected Writings 1963–1988; Written into the Void, Selected Writings 1990–2004; Tracing Eisenman; The Formal Basi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Giuseppe Terragni: Transformations, Decompositions, Critiques.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只有在刻意回首过往的时候才看得明白,一部作品真的就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

一一约翰·海杜克,《美杜莎的面具》( ohn Hejduk, Mask of Medusa)

所以,在我们所居世界的另一端,或许竟存在这样一种文化:它醉心于空间的秩序,却将万千存在之事物归于我们不能名、不能言、不能思的范畴。

一一米歇尔・福柯,《词与物》( Michel Foucault, The Order of Bing)


建筑是转化为空间的时代意志。---密斯·凡·德罗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为彼得·埃森曼的博士论文。通过从内部向普适性理念提出质疑,埃森曼的论文揭露了现代建筑的根本性困局(aporia),进而迫使读者不汲汲于浅显易得的内容,而开始把关注点从图像化的建筑外观向下深入,深读建筑。像阅读文本一样阅读建筑,哪怕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龃龉与支吾、繁复与缺漏、理屈与词穷,这无疑是在概念上和智识上批判性地破旧立新的第一步。埃森曼和罗的隐微对话贯穿于他的博士论文全篇,来往之间,他逐渐找到了一个远离核心的位置。就此而论,我们虽然在传统上被认为是西方建筑学的局外人,但也正因如此,反而受惠于旁观者的身份而有望施展同等水准的批判力量——不仅仅从西方建筑学的外部,更是在中国建筑学的内部。埃森曼在知识论断裂的破晓写就此文,而此时此刻的我们也身负同等紧迫的任务。有鉴于此,今天的我们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必应背负着一种责任感。


精彩短评:

  • 作者:HY 发布时间:2018-06-22 12:13:20

    五星给翻译。六十年代没有CAD也没有shape grammar,线画在纸上,是无法移动的,但如今每个人都在用电脑绘图。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埃老对经典现代建筑中各种形式操作产生的心理效果的把玩(全用“视觉动力”的术语表述,无任何经验语义)。就像现今的数理逻辑学家没人会再去读莱布尼兹的著作,这本书更多是历史价值了(对学者很重要,尤其是研究作为一个人或建筑师的埃森曼)。

  • 作者:约翰·务农 发布时间:2018-11-23 08:48:55

    比《建筑经典》好读但浅。感觉埃森曼在教设计。

  • 作者:满地 发布时间:2019-08-02 23:15:39

    很少见到翻译这么好的建筑书。至于内容,很厉害,但2020年夏天之前应该没兴趣再看了。主要是埃森曼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需要先弄清楚他的语境,不然理解不准。另外对于案例的分析,有些可疑。

  • 作者:西希弗的石头 发布时间:2015-11-03 09:34:50

    啰啰唆唆凑字数,对后现代思想的理解浅薄而且有些还有误,只适合当扫盲书快速翻阅。

  • 作者:Ay1 发布时间:2018-07-09 01:47:57

    柯布西耶、特拉尼两部分最好,解读总体上不如埃森曼后来的《建筑经典》深入。

  • 作者:红拂夜奔三 发布时间:2020-01-18 22:30:35

    这本书太大了,放不进书架,以至于最终返还译者


深度书评:

  • 我们在谈论现代主义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作者:游旭东 发布时间:2018-03-16 15:04:36

    1960年春天,那时的彼得·埃森曼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一名研究生。在经历了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建筑事务所不成功的工作经历后,年轻的埃森曼似乎对建筑实践失去了兴趣。

    在拿到硕士学位后,埃森曼选择了去法国。为了满足富布赖特奖学金的要求,他的法语必须达到熟练的程度。年轻的埃森曼每天学八小时,连学了八周。之后,他登上SS. 弗兰德号去了法国。到了勒阿弗尔之后,埃森曼又上了去巴黎北站的联运火车。下车后他急匆匆地打了辆出租车,然后用他最好的法语说想去圣心街,司机转向埃森曼,用一种他从未听过的恼怒而傲慢的语气说:“我觉得你还是说英文吧。”于是彼得·埃森曼在巴黎的停留就这么结束了——“FINIS(完)”。

    1960年9 月中旬,彼得·埃森曼去了剑桥,受邀成为一年级设计课的代理老师。在这里,他遇到了柯林·罗。学年结束时,教授莱斯利·马丁爵士(Sir Leslie Martin)邀请埃森曼留下来接受全职教职,并建议他,一边教书,一边读博。

    日后彼得·埃森曼在被人问到,对于建筑师,读博的价值是什么,埃森曼总是这么回答的:"学会如何消停地坐上三年。"

    在1960年代的欧洲,能消停地坐上三年是一件奢侈的事。

    对这一时期的欧洲而言,此时理想与宣言的芳华正从现代主义苍白的墙体上褪落,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愿景正欲崩颓,伴随着彻骨的历史割裂感,知识分子纷纷从集体的幻象中抽离开来:西方社会正在普遍经历一场“知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

    K. 迈克尔· 海斯(K. Michael Hays)后来在他编著的《1968 年以来的建筑理论》(Architecture Theory Since 1968)中写道:“自1968 年以来……文化——作为一种既属于个人又被个人拥有的东西,作为一种使自身领域之内一切事物自上而下地趋于饱和的沉淀物,作为合法性与反权威之间的界限——将不再能如我们期望的那样自发地出现了,亦将不再是社会进程的必然结果,它现在必须通过更自觉的理论程序来不断地构建、解构和重构。"

    那是个动荡的时代,也是大师和巨著井喷的时代。

    在1963 至1968 这短短五年间,理论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其中就包括:符号及语言学研究——如罗兰· 巴特的《符号学原理》和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如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以及居伊· 德波的《景观社会》;精神分析学论述——如拉康的《文集》;后结构主义批评——如福柯的《词与物》和德里达的《论文字学》;最后,影响后世的建筑理论著述——阿尔多· 罗西的《城市建筑学》、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塔夫里的《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也都问世于这个时期。

    而在所有这些著作出版之前,彼得·埃森曼因为“消停地坐上三年”,他已经完成了《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可以说,他的这部论文预见了一种新的建筑理论的到来。

    2016年夏天,彼得· 埃森曼在整理工作室的时候,无意间找到了四十多封尘封已久的柯林· 罗的来信。这些信件写于1963 年,其时埃森曼正在英国剑桥大学撰写博士论文《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而书信的内容正是罗给这篇论文的反馈。罗在其中一封信中向埃森曼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所说的‘原理’不是普遍适用的吗,那为何要单独强调‘现代’?”虽然信纸早就泛黄,但是导师柯林· 罗的字句透过名曰“威望精英”的打字机字体,如今依旧显得充满挑衅又不留颜面。而埃森曼最终的论文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也不动声色地挑战了他的老师。

    就西方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而言,20 世纪6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不只是顺理成章的时间推移,而是一种更深层的“危机”时刻。埃森曼的“原理”,也就是形式之间的一系列不可化约的逻辑关系,正是这一危机之下的产物。

    骤然兴起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是一整套试图认识人类知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思想模型。可以窥知,埃森曼的“现代”概念正是一个奠基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想的内向理论建构。他所倡导的建筑学,针对的是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某种结构性转变,他的建筑理论亦是对上述这一知识论断裂的回应。在这个意义上,埃森曼与其他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知识分子同时期的理论工作是异曲同工的。

    在论文完成四十二年之后的2005 年,这本《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终于以德文译本的形式首次付印。次年,英文原著才通过原版影印的方式出版,其格式和内容完全忠于最初打字稿的样子。由于此前从未完整发表,这篇论文在此间四十余年里变得颇具神秘色彩。埃森曼本人回顾过往,认为这篇早早落笔却又姗姗来迟的论著是他写过的最重要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本书。

    该书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基于文字阐述,铺陈了一种理论架构,它包括导言以及《形式之于建筑》、《一般性建筑形式的属性》、《形式系统的发展方式》等三个章节;第二部分则结合文字和图解对八个案例进行了形式分析,这些案例来自四位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勒· 柯布西耶及朱塞佩· 特拉尼。

    选择这四位建筑师,无疑是作者当时内心思想挣扎的反映。赖特和阿尔托这两个选择可以说是埃森曼对他的官方导师莱斯利· 马丁爵士(Sir Leslie Martin) 作出的艰难妥协。据杰弗里· 凯普尼斯(Jeffery Kipnis) 所说,作为一名现代主义风格的坚定倡导者,马丁曾试图“将埃森曼的博士论文推向抒情而人文(lyrical/humanist) 的方向”。另一方面, 柯布西耶和特拉尼这二者则反映了来自柯林· 罗的形式主义影响。正是1961 年夏天与罗一同游历欧洲的经历,让埃森曼学会了通过“精读”来看见建筑中的“不可见”。他的博士论文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相互角力的产物——人文主义还是形式主义?前者最终成为批判的对象,而后者则成为批判的方法。但是,由于罗的形式主义手段依旧离不开一种预设的、不容辩驳的人文主义式的理想化倾向,他的形式主义对于埃森曼来说是不够彻底的。虽然罗的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埃森曼已经开始质疑其理论是否足以帮助他来理解、分析以及架构建筑学的根本问题。

    对于罗的质问——既然原理是普适的,为何要单讲“现代”建筑?——埃森曼在论文导言中是这样回应的:“论文中出现的‘现代’一词作为限定语仅仅是对所选案例的指称;文中讨论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这句话看似表达了对罗的认同,但他似是而非的语气却让人读下来渐生出一丝疑惑。他强调了“现代”作为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表示它只是某组案例的标签,仅此而已。这句话刻意且断然地简化了“现代”一词本该具有的更为复杂的意味。他的话暗含了一种保留,甚至是回避的态度。留白处显现出更多疑问:是何种共通性质(风格、时期、意识形态抑或是其他?)使得一系列建筑以“现代”之名被归于同一范畴?“现代”这一具体概念中存在哪些内在特性,使其可以成为构建“一般性”建筑原理的范例?最重要的是,到底是何种条件促使“现代”这一概念本身开始受到质疑?

    对中国建筑师和研究者而言,我们虽然在传统上被认为是西方建筑学的局外人,但也正因如此,反而受惠于旁观者的身份而有望施展同等水准的批判力量——不仅仅从西方建筑学的外部,更是在中国建筑学的内部。埃森曼在知识论断裂的破晓写就此文,而此时此刻的我们也身负同等紧迫的任务。有鉴于此,今天的我们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必应背负着一种责任感。

    原载于光明城(luminocity)

  • 德里达与埃森曼

    作者:德州电锯sa人狂 发布时间:2021-06-04 20:59:44

    德里达作为现当代最重要的理论家与学者之一,埃森曼作为20实际下半叶最重要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之一,他们通过自身领域的工作及互相合作,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续体,而所有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知识都可能成为某一实践门类的构成因素,人们还可以从中更清晰地认识人类知识的丰富的潜在作用。

    德里达结构主义理论的学术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对西方文化形而上学基础进行了理论批判。

    2. 开启了一种游戏姿态。

    德里达的核心思想是解构,把解构的矛头指向了一切固有的确定性,所有的既定界限、概念、范畴、等级制度在他看来都是应该推翻的。正如德里达的一些著作的名称所显示的,德里达主要通过探讨一系列双极现象和二元对立主题,表述他的独特发现和思想观念。对说话(声音)与写作(文字)、在场与缺席、中心与边缘,乃至文学与哲学,意境与语境、差异与分延等问题,都做出了新的、富有革命性的颠覆性解释。

    与后现代主义相比,解构主义强调的是“意义的虚化”,追求一种纯净的意义是西方人的一种形而上学的顽症,因此他否定作品有终结的意义,否定作品有稳定的结构,认为”文本的全是严格说来是个无穷尽的过程。“用含义不定的信码去取代单义与一成不变之物,为了表明意义的不稳定性和多重性,德里达使用了众多具有歧义的概念:

    1)

    分延

    (Difference)既表示延缓又表示区别;

    2)

    替补

    (Supplement)既表示替换又表示补充;

    3)

    踪迹

    (Trace)作为核心词来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因为它“出场”是指它显示某种意义,“不出场”是它处于流变之中;

    4)

    互文性

    (Intertexuality)的概念是阐述作品内部意向和诸隐喻之间、作品与作品之间错综复杂的交织关系,借此说明意义的不确定性,及解释终结意义的不可能性。

    这样,德里达就强调观众的“读”,展开“愿意已隐”的一种“游戏”,并认为这种游戏式的读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他不是“文本“意义的见证者,而是干预者。

    德里达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于是,完整性与和谐美也遭到拒绝,同样,作为一种策略,解构也是文化的重构者,当一种新的异物——各种互相冲突的差异性的综合,以一种反文化、反建筑、反造型的形式出现的时候,建筑作品也就以逆反的形式展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的形式意识。

    显然,结构建筑的目的是要对建筑本质重新定义。

    如埃森曼对展览类建筑的展览功能的问难;

    如屈米对公园景观建筑的景观性的问难;

    如莫弗西斯事务所对餐馆功能的消解…

    都来自于一种重新定义一切的冲动。

    其潜在意义是,为什么我们要一成不变地遵从那套固有的建筑话语体系(它们包括几何形态的纯洁性、功能主义、象征主义及文脉注意等)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学说,无疑明显地影响了解构主义建筑思想活动的具体内容,,对传统建筑价值观极等级制度的破坏,对建筑符号“所指“与“能指”(所指:物质本身,能指:可以代替所指物的某种符号)问题的讨论,以及在理论研讨中对共时性方法的重视等等,都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的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在解构主义建筑中最常见的研究术语还有“历时性”、“文本”、“分延”、“差异”等。

    解构主义建筑活动中,建筑师致力于另一个方向的探索,发展了一系列与机遇和偶然性相联系的设计方法和手法。

    例:1.平面或立体图形的叠加(埃森曼的 卡耐基——梅隆研究所)

    2. 非理性穿插、错位的空间构成(哈迪德的香港顶峰俱乐部)

    3. 并置、破裂、倾斜、畸变、扭曲等处理手法的应用(屈米的东京新国家剧院;蓝天组的维也纳的某公寓和屋顶改造方案)

    解构设计正是在向正统建筑原则和规范质疑的同时,致力于揭示、挖掘、运用以往创作活动总被忽视、被抑制的方面,特别是开拓那些被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忽视和抑制的创作可能。它唤醒了一种陌生的审美意识,即对长期以来一直在正统审美概念之外的冲突、破裂、不平衡、错乱、不稳定等形式特征的审美。应该承认,在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甚至古典主义的作品中,都不难找出这类审美的萌芽或迹象。(古希腊的伊瑞克神仙庙;哥特时期的巴黎圣母院;莱特的流水别墅;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约翰逊的电信大厦;文丘里的老人公寓。)人们看到建筑形态对比越来越强,张力越来越大,破损和变形越来越明显。结构主义的建筑活动,更集中地、明确地将那些沉睡的、潜在的、隐匿的、从属的形式特征突出出来, 加以强调或作主题化处理,以正面的方式展示在人们面前。

    埃森曼

    埃森曼被公认为运用结构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实践的典型建筑师。在当代建筑学面临信息时代冲击所产生的危机中,不少杰出建筑师走向了建立在个人风格上的手法和构造美学,如盖里、安藤忠雄等,而埃森曼的态度是敏锐地回应时代的巨变又坚持建筑学形式语言的实验。埃森曼的思考与实践,在各个不同阶段都表现出了这种对深层形式的实验:

    早期——

    对特拉尼(意大利建筑师)的形式主义解读

    “卡板纸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操作。

    中期——

    以住宅系列设计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近期——

    对建筑的抽象图像如何融入多种复杂关联的“场域”的关注

    辛辛那提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和哥伦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发组织能力的研究

    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几何学和复杂空间的探讨。

    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

    哥伦布会议中心

    哥伦布市会议中心是由美国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设计的解构主义代表作。整个建筑是由很多个相互依赖、形成独立的结构组成,无论是立面还是总体,无论是外部装饰细节还是室内设计,都强烈表现出精心处理出来的分离感和破碎感。俯视之下的哥伦布市会议中心,仿佛是11条彼此交错相插的货运车箱。这种造型打破公共建筑物的非圆既方的传统样式,不规则几何体之间的拼接组合是解构主义的突出特征。艾森曼是当代建筑中最复杂、最受争议的着名建筑大师,他强烈热爱着现代建筑,却并不满足现代建筑的简洁统一,认为建筑因该有表现的特征。1988年,他参与组织在纽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解构主义建筑”展览,从此“解构主义”正式登上大雅之堂。

    埃森曼指出解构主义不是一种新的风格,不能用某种建筑艺术形式表达,解构主义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

    埃森曼的结构规则:以一种非美的规则或零度美学,对一切现有的构成原则进行全方位解构。

    安藤忠雄的分析敏锐地指出了埃森曼规则的特点,“将建筑与社会脉络及经济脉络分离开,不以任何事物为前提,而且排除所有古典概念的秩序与顺序,力图确立在纯粹的意义上,作为知识操作产物的建筑空间。”

    埃森曼通过为自己及结构建筑建构出若干关键词,回应了德里达的哲学思想。

    1) 非建筑(Non-architecture)

    埃森曼在“纯建筑”的理念下,将建筑空间的生成视为形式的游戏,

    如用生物学的DNA概念生成一种生物研究中心的形式;以计算机图形的4N立方体生成一种计算机实验室的形式;从海滩上某些容器和空间的“之间”概念生成海滩别墅的形式

    通过一系列分解、破裂来表现“无”、“非存在”、“非古典”、“否构图”、“无中心”、“反连续性”等概念。

    2) 之间(the Between)

    解构寻求“之间”,即丑在美中,非理性在理性中,不确定在确定中,从而“去发现被压制的东西、现实的反抗者,去打断文本性,并使系统错位”。这种“之间”的结果,是一种令人愕然地形态与空间。

    3) 反中心

    埃森曼认为空间的等级划分是不合理的,它将空间一锤定音,不顾及可变性。因此必须打破这种固定的空间思维惯性,代之以更具有弹性的空间组织形式。

    如住宅2号通过模糊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界限,使室内的空间感淡化。

    如夸迪欧拉别墅中,甚至并未在朝海的墙面上设计窗户,本应成为建筑最佳观景处,却被设计成了一个普通空间。

    4) 反记忆(Aanti-memory)和挖掘(Excavation)

    这是一种对待文脉的态度,埃森曼表明,反记忆不追求进步,对更完美的未来或一种新的秩序既无所求,一无可奉告。反记忆的操作就是挖掘,在嗲下总有过去的遗物(遗址),这就是场所对自身往昔的追忆——如在柏林“社会建筑“中,它们“重见光日”而成为具有文脉意义的内质。

    5) 空间追逐

    在埃森曼的解构主义作品中,空间关系的构成变化始终处于互相追逐、缠绕、复合等情境之中,其冷峻的、无表情的、客观的空间穿插和组合无疑是独特的。

    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韦克斯纳艺术中心本来是为展览目的而设计的,但埃森曼不甘心让这个建筑充当艺术的附庸。

    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作品。埃森曼在工地挖出的废弃军械库基地,当作一个像“幽灵“塔一样的”产物“来构建,使其半暴露并“装订”在他的新建筑上,将它作为视觉艺术中心的“中心”。

    红色的军械库塔楼似乎以砖建造,其实不然,使用了一种貌似砖的“非砖”(Non-brick)材料。军械库被夹在一堆杂乱歪斜的长方体中,其中有一条长长的轮廓与有脊的白格网在已有的建筑之间碎裂,然后升起而似一根飞梁。这体现了”挖掘“的意义。

    埃森曼认为,场地可以当作一个再生纸羊皮纸卷来使用,一个可能在上面进行书写、涂抹和重写(历史)的地方。挖出的抽象的“军械库“宣告了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里严重缺失里程碑的意义,并为该校提供了一篇它自己的历史。

    这一作品中,埃森曼除了“反记忆“、”比喻表达(Figuration)”、“虚构”等修辞外,还提出了“消解模仿(Dissimulation)”的概念。

    建筑内的主要展览空间由网格状的灯光和日光构成背景,室内没有可供挂作品的墙面,也没有营造以作品中心的光线效果。它是对美术馆的一种消解, 因为任何作品一旦进入,就会被破解和重构。它取消了艺术作品的权威地位,同时对建筑和艺术品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建筑应打破惯例,并提供其他可能性。所以埃森曼借助作为碎片(Fragment)的展览厅,消解了两个概念:

    建筑围合的形而上学、建筑作为艺术品的隐藏所。

    解构主义理论与建筑设计的合作事件,表明了结构理论在实践层面所具有的活力及功能价值,使人们从这一视角认识了当代思潮与文论的独特意义。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535+)
  • 体验满分(283+)
  • 还行吧(350+)
  • 字体合适(576+)
  • 赞(498+)
  • 差评少(66+)
  • 一星好评(547+)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4-12-29 15:54:0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后***之: ( 2024-12-30 08:03:43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蓬***之: ( 2024-12-13 05:58:04 )

    好棒good

  • 网友 孔***旋: ( 2024-12-21 12:27:0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步***青: ( 2025-01-05 14:28:57 )

    。。。。。好

  • 网友 石***烟: ( 2024-12-19 01:09:3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16 12:14:00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邱***洋: ( 2025-01-03 08:53:4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马***偲: ( 2025-01-08 23:49:3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随机推荐